张百军
--------------------------------------------------------------------------------
归有光是名代后期著名的散文家,他的散文原出于司马迁的《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明清三大思想家之一地黄宗羲誉为“明文第一”,当时人称归有光为“当代欧阳修”。 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出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他的这类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着诗一般的意境。 今天,我们欣赏这篇经典散文中的经典细节描写。 请看第一段。 “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小鸟家雀儿什么的飞来偷食儿吃,人来了,啄食的小鸟还不知飞走。我们可以从这动态描写中感觉到小院的幽静,所谓“以动衬静”。归有光用一件细小的生活现象,把“静”具体化、形象化了,进一步让人感觉到项脊轩环境的幽雅静谧。 在这样明亮、幽静的环境中,主人公的生活习惯如何呢?请看第四段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古人有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千钟粟”。归有光恐怕也是为的这些“金钱、美女、高官”东西。所以,他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闭门苦读圣贤书,久而久之,竟能以脚步声来判断家里往来行人。也许大家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吧?某些人开玩笑时会这样夸张地说:你放个屁,我就知道你想说啥哩。这一句细节描写,即写人又写环境,人在这种环境里达到了美的极致。 下面,我们再欣赏几处有关回忆人的细节描写。请看第三段。 借老妪的话描绘了母亲“以指扣门扉”这一细节动作,又问“儿寒乎?欲食乎?”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听到老妪关于母亲这样的诉说,对于幼年丧母的人来说,多末亲切多末温暖多么值得眷恋啊! 写祖母“以手-----自语------”一个轻轻关门的动作,几句喃喃自语,细致入微地透露出老祖母内心的喜悦和对孙子的殷切期待之情。这不禁令我想起当代著名作家巴金散文《爱克尔的灯光》中的四个字:长宜子孙。 最典型的细节描写,当属文末第六段,为点睛之笔、为千古绝唱,令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请诸位看——“庭有枇杷树-------”树本来是无情物,但归有光把他的种植时间与妻亡之年联系起来,移情于物,“道是无晴却有晴”。我们也许熟悉中国词史上第一首以悼亡为题材的词苏轼的梦游诗《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出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归有光今天庭院中的枇杷树,和东坡想象中妻子葬身之地冷月斜照下的“短松岗”,当有异曲同工之秒,运用白描手法,质朴、自然、真切,流露出死别的悲伤,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再看其中“今已”二字。表明时光在推移,而静植的枇杷树也显示着生长的动态。树长,人亡!物事,人非!此所谓“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光阴易逝,真情永存。这时的归有光真是爱悠悠恨悠悠,总是独自一个人流泪到天亮。作者睹物思人,黯然消魂,托物抒情,那种又稠又浓的化不开的穿越时空的爱恋就在刹那之间在读者眼前熠熠闪光。说到这里,我倒想起了著名影视演员王志文和江姗合唱的一首老歌:你是那昨天的云/还是今天淋漓的雨/在告别初恋的爱人/还唱着曾经热恋的歌------想说忘记你/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我只有伫立在风中——想你!” 大家想一想,这,或许也是发自归有光先生内心的歌吧—---一首挽歌而已。但是,大家想一想:有多少爱/可以重来?有多少人/愿意等待?试问归有光:当爱情已经桑田沧海,是否还有勇气去爱?(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