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满井游记》教学杂谈
|
《满井游记》教学杂谈 【山东省淄博市高青县黑里寨中学 赵 霞】 〖等闲识的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语文导学案实施中如何看待学生的错误〗 教学时有意搜集或编制一些学生易犯而又意识不到错误方法和结论,使学生的思维产生错与对之间的交叉冲突和悬念,进而引导学生找出致误原因,克服思维定势。如教学《满井游记》时,学生在翻译“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学生这样翻译“亮晶晶的像镜子刚打开,冷光开始出来从镜匣中”学生听后哈哈大笑,我首先止住笑声,鼓励他不要害怕错误,然后利用学生的错误让分析错误。多次分析后,学生的作业正确率越来越来高。实践证明,展示错误,分析错误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学习的主动性。 有时错误,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课堂资源!错误,更是一种需要认可、值得研究的课堂生成!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走下课堂,给学生一个平等的地位,一个轻松的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拥有自我发展的空间。 对于学生犯错误,我们要以一个宽容的心去对待,除此之外,我们更应该寻求一种更温馨的解决方式,那样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对于学生出现的“万紫千红”的错误,我们一定要用笑容来迎接,若能长久的坚持下去,我们也一定会收获“万颗籽”!到那时必将是“等闲识的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湖北省十堰市竹山县大庙中心学校 陈 文】 〖巧用多媒体开展“情境──探究”式教学初探·转化形象,强化学生感知〗 学生的年龄特征告诉我们,他们在接受新鲜事物时,形象的远比抽象的容易接受。语文教学中,对课文语言的理解,完全让学生感知,会显得十分吃力。如果运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就会很受学生青睐。能把很多复杂化的问题展示的一目了然。例如《满井游记》教学中,在体会作者袁宏道对满井一带早春的描绘时,展示几幅图画,让学生从看图中领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的写作意图,体验作者的心情。这样,通过直观教学就把语言与图画相结合,变抽象为形象,大大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深刻理解。 【广东省河源市连平县元善中学 曾锦军】 〖活化教法 指导学法──初中文言文教学探讨·审美教学法〗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从美的角度去综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不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充满着神奇的美的力量:有音韵谐调,骈散结合,写实朴素的语言美;有美伦美奂、令人悦目赏心、回味无穷的自然美;有让人崇尚向往、竭力追求的人格美;有至真至纯、让人深为感动的情感美……教师就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引导学生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美妙的境界之中,让学生领略到文字之美、人物之美、情感之美、思想之美的魅力,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趣味。如教学《满井游记》,这是一篇清新的写景小品,对初春的描绘,作者抓住了“静”的特点,使人“萧然于山石草木之间”,整个身心与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美的感受。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感受文章所描写的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的自然之美,之后去把握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整个冬天都“局促一室之内”而今返回大自然“若脱笼之鹄”的欢快心情,就容易达到教学的要求了。 【广东省普宁市桥柱中学 杨南燕】 〖打开冰封世界 让语文课堂春暖花开·设计活泼形式营造气氛,让学生学着并快乐着〗 语文学科是有生命力的,它或悲或喜或怒或乐,学生只有走近它,才能感觉它,教师就要善于做一个引路人。在教学《满井游记》一课时,我们可以针对学生对学习文言文缺乏热情的实际情况,让他们用敏锐地眼光去寻找文中涉及的美,并请一位绘画能力较好的学生把文中的美景在黑板中画出来,这样既能使学生融入到文中,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山东省荣成市第三十六中学 张月华】 〖电教媒体,语文课堂的活性剂·电教媒体在古、今散文教学中的应用〗 有时可用对比鉴赏画面及内容,让学生体会风格各异的散文,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比如在教学袁宏道的写景散文《满井游记》时利用配乐朗读,然后再配画、配乐朗读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让学生比较体会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这样学生很能自然地感受到《满》的欢快喜悦之格调,《小石潭记》的沉郁寡欢的语言风格。当学生理解后,再播放与之相吻合的音乐让学生纵情朗读。 【福建省南安市胜利中学 王桂林】 〖语文课“接点”设计·读写接点〗 把课文当范例,进行有效的仿写。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作品,每一篇课文都有值得让学生模仿、借鉴、取舍、扬弃、移植、创新的成分,学生就是在这种一次又一次的借鉴过程中,语文能力得到了逐步提高,然后逐步摆脱原始模仿的胎痕成熟起来,进入全新的、自由的、创新的写作自由王国。如教学《满井游记》这篇课文时,可让学生模仿这篇文章的结构,借鉴这篇文章的语句,按照“春天景之美──游人情态美”的顺序,当堂利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写一篇写景小品。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满井游记,袁宏道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满井游记》教学杂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满井游记》教学设计 |
下一篇文章: 《满井游记》课堂教学案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