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作品 >> 古代 >> D >> 答谢中书书 >> 正文

 

美景共欣赏,佳作相与析——《答谢中书书》教案与学案

教学与学习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描绘的绮丽风光,进而体会文章的优美意境。

2.体会文章缜密的结构和凝炼的语言特点。

3.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分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

教学与学习的重点、难点:

1.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分析,理解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并会运用。

学习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课本、笔记本、练习本、笔

教学与学习课时:一课时

教学与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

师:布置预习内容:掌握生字的读音、书写;依据课下注释了解文章内容;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陶弘景和他的朋友谢征;了解“书”这一古代文体的特征;自读课文,做到清晰流畅。

生:按老师的要求进行预习,并结合自身学习情况查阅相关资料,逐步达成预习任务。

师:临近上课的前一两分钟,播放风光图片,配古筝乐曲,面丰富多彩、乐声悠扬婉转,使学生在上课伊始就进入古典的清雅的境界。

生:欣赏风景图片,对自己熟悉的景物可以随意指出地点或风景区。积极调整心态和思绪,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课上演讲:

师:邀请本节课轮到学号的学生上台演讲。

生:轮到学号的学生在课前充分准备的情况下认真展示自己的才华。

师:请其他学生点评。

生:从语音语调、表现形式、思想内容等多角度进行评价。

师:作简单总结。提醒学生“课上学习”正式开始。

三.学习交流:

(一)  整体感知

师:导入新课: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能欣赏山川之美,而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更是人生一大乐事,今天,就让我们翻开一千五百多年前,陶弘景写给友人谢征也就是谢中书的回信,看看他在信中是如何称道山川之美的。(多媒体显示课题)

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字音、字形。

师:个别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多媒体显示课文内容)

生:齐读课文,要求声音洪亮、语速适中、字正腔圆。

师:学生读完后,作简单评价,使学生明白是否达到朗读要求。

请学生谈谈对课文的初步印象。

生:在经过课前预习和课上的几遍朗读后,简单谈谈自己对课文的初步感受。

师:汇总学生的回答。

明确:这篇文章以“美”为文眼、为主线,描绘了山川美不胜收的佳景秀色。

(二)  局部探究

生:展开“山川寻美”活动。探讨本文是如何具体表现“山水之美”的?以及“美”的表现方法。(多媒体显示活动内容:“山川寻美”)

1. 文章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明确:高峰、白云、清流、五色交辉的石壁、四季常青的林竹、即将散去的晨雾、叫声不断的猿与鸟、将落未落的夕阳、竞相跃出水面的游鱼。

2. 山水之美,究竟“美“在何处?这些景物带给我们怎样的美感?

明确:景物美、色彩美、朦胧美、心情美、结构美、语言美、动静结合美、时间变化美、观察角度的美、

3. 这些景物是通过什么描写方式展现出美感的呢?(小组讨论、明确答案、代表发言)

明确: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结合之美。

4. 文章从哪几方面表现动与静的结合?

明确:形体的动与静:高峰为静,流水为动。

光色的动与静: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

声响的动与静:日出雾歇、日落山暝为静,猿鸟乱鸣、游鱼跃水为动。

5. 你觉得这篇文章的语言怎样?哪个词用得好?说说理由。

明确:入、见、交辉、将歇、乱、欲颓、竞跃、仙都……这些词语都极富表现力。或生动形象,或言简意丰。

师:学生自由讨论,依照自己的理解作答,不必强求一致或深度广度的统一。可在学生能理解的基础上略加点拨提高。

(三)  深入体悟

生:男女生分别朗读课文,注意用自己的声音展现山水之美。

师:你认为你读出了山水什么样的美?

生;回答自己用声音塑造了山水什么样的风格美。(雄浑、壮阔、温婉、恬静……)

师:再次的朗读,是否带给大家新的思考?

生:提出疑问,小组讨论解答。

师:汇总学生答案。

总结:这篇山水小品,一共用了六十八个字,就笔笼山川、概括古今、包罗四时、兼顾晨昏,而且山石木、飞禽走兽、抒情描写,无一不备。可谓:尺幅能容千里,片言可役百意。

四.实践运用:

师:美,不仅需要发现、需要欣赏、更需要创造,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运用刚刚学习过的描写方法亲自描绘景物之美。(多媒体展示四幅风景图片:三亚晚霞夕照、长城银装素裹、西湖阳春三月、海南烟波浩渺。配以轻柔和谐的音乐。)

五.作业布置:

1.常规积累:背诵课文

2.比较阅读:将课文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作比较。从写作内容、语言表达、思想情感等方面体会其异同。

3.能力拓展:查阅相关资料,为下周举行的《世情·人品·文风》的座谈会作准备。

六.课堂总结:

生:从所学知识、文章顿悟、意见建议等方面用一句话作简明扼要的总结。

师:总结课堂的整体学习效果,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提出希望。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不仅欣赏了美,还亲自创造了美。愿我们每一个人,都能用发现美的眼睛、感受美的心灵,去真切的体验大千世界千姿百态的美,并且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创造美,愿我们都能诗意地栖居在这美好的大地上。

 

 

 

附录:

课文原文: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美景共欣赏,佳作相与析——《答谢中书书》教案与学案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