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大中小学语文作品及资料

 

《别云间》课堂教学实录

 

师:节奏是诗歌的表现形式,意象是诗歌的在生命。同学们在朗读时注意第一和第七小节读得低一点,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把《送别》给读一读。

(投影,生齐读。)

送  别      李叔同

长亭外,古道边,芳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杯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师:《送别》也是一首现代诗歌,同学们看第一节,“长亭”“古道”“芳”“晚风”“柳”“笛声”“夕阳”这些景物诗人将它们用进了诗,创造了一个离别的意境。接下来请大家仿造这首诗的形式,选择恰当的景物写一首送别诗。注意要根据情感选择好意象,每一韵内前面的意象要和后面的意象有相似和相关的关系,同时要注意句式的一致。

(学生在仿写《送别》)

师:请同学们上来交流!

生(1): 明月稀/野渡横/江天一纤尘/凝云空山颓不流/湿雾掩晓晨/西风渐/落叶飘 /别后难相见/徐行不计山深浅/千里共婵娟。

(生自发鼓掌。)

师:你刚才给她掌声,请你说说为什么?

生:他写得很感人,特别是这些意象给人一种忧伤的感觉。

师:不错,这位同学能够从我们古典诗词中吸取营养写诗,不过老师给你提一点,“明月稀”不对,只有“月明星稀”,(生笑)“凝云空山颓不流”改成“空山凝云颓不流”这样才符合事物特点,好不好?

生(2):运河畔/荷塘边/柳絮飞满天/孤帆倦波夕阳残/劳歌天外天/天之上/人之间/荷叶碧连天/一首小诗寄深情/今秋别梦寒。

师:不错,选择的意象很典型,我们扬州宝应是中国荷藕之乡,大运河也从我们这里流过,从身边的事物写起。不过你有没有发现,你的这些意象不是统一在一个时令中的,“柳絮”“荷叶碧”和“秋”,这样会带来整个诗的不和谐,同时押韵也要注意一下,改一下好吗?

师:老师也写了一首《送别》供同学们参考。

(投影,女生齐读。)

送  别

西城外,古渡边,月华流自天;

飞花漫卷莺声咽,晓风拂水面。

山盟在,书难托,梦与蝶飘落,

一曲折柳横塘路,尽目天涯处。

师:同学们,诗不仅可读、可写、还可以唱。下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李叔同的《送别》好吗?

    (音乐起,末处渐弱)

师:同学们,对于别离,我们还很陌生,但随着我们年岁逐渐增大,随着母校、故乡的渐去渐远,我们对别愁的理解会逐渐深刻的。我建议同学们把我们今天的作品集成一个集子,等十年二十年后我们再来读它,会倍感亲切的。
 

《别云间》课堂教学实录
辽宁省东港市黑沟中学 温长军
语文轩注:请上传这篇文章的会员尽快与管理员联系,我们将加予点数
: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这节课大家能做的事自已做,行不行?
生:(响亮地)行!
:现在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梅岭三章》录音范读之一)。
:这首诗我们都很熟悉,谁来简介绍一下?
生1:这是陈毅元帅因伤病被围梅山,生命危在旦夕时写下的《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
:回答完全正确。我们听了一章,第二章由男同学随音乐背诵,第三章由女同学来背,好不好?注意要有感情。
男、女生:(配乐背诵)
:在生死关头,陈毅元帅仍愿意献身革命事业,并坚信革命事业必将胜利,那我们的古人,尤其是古代的少年,他们在生死关头的表现又是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完淳的《别云间》,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板书课题)。
既然是学诗,那么,谁来说说,对一首诗,通常我们应该怎么学?
生2:能够说出作者及有关的历史背景。
(插话):能不能到黑板上写给大家看看?
(学生到黑板上写)
生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4: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了解全诗的内容(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5:可以通过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6: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
:回答得非常好,真让老师刮目相看。大家总结的这些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说、读、译、写”四步学习法(在学生的板书中出说、读、译、写五个字)
:那么,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作者?
生7: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士蜂起,夏完淳随父亲起兵抗清。顺治四年(1647)在故乡被捕,后解往南京,因拒绝清政府诱降,英勇就义。
:说得很好。大家注意到他的生卒年代没有?算一算,他多大?
:十七岁(四下一片惊叹之声)。
:夏完淳十四岁随父亲及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亲死难,他只身流亡江汉,继续进行抗清活动,后在故乡云间被俘,1647年在南京被害,年仅十七岁(虚岁)。
:(稍停片刻)夏完淳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年青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往往是他战斗和生活的记录,是他内心思想感情的体现。我朗诵一遍,大家注意节奏和停顿,注意语气、语调,听不清、听不准的地方作好标记(配乐进行朗读)。
:大家试着读几遍,然后互相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遇到的问题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学生模仿范读进行试读,然后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8:老师,刚才您把“灵旗空际看”中的“看(kàn)”读成“kān”了。
生9:这个字应该读“kān”,我们以前学《石壕吏》时,“老妇出门看”中的“看”也是读第一声的,而且,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个字又是韵脚,所以肯定是第一声。
:回答得太好了,可见你的知识掌握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律诗的韵脚一般是平声字,即一、二声的字,所以应该读“kān”,这和我们现在的读音有所不同。我们掌声鼓励,感谢他为我们作了如此精彩的回答!
(师生鼓掌)
: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读诗)
:同桌或前后桌之间互相再读几遍,注意体会每一句表达的感情。
:(读诗,互相矫正,教师巡视指导)
:诗大家读过了,肯定也有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觉得诗句都应以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10:我觉得第一联应重读“又”字,读出诗人的遗憾与怨恨。
生11:第二联应重读“谁”字,读出作者深沉的怨愤之情。
生12:我认为第三联应读出作者对生之留恋,对故乡之不舍,作者并非特殊材料制成的,作者也是人,是有感情的,他更珍惜生命!
生13:最后两句应读出他对抗清事业成功的坚定信念。
:……
:说得很好,听了一遍,读了几遍,就把朗读的要点抓住了,很好!现在就按大家说的,我们听着音乐(配以古筝曲或琴曲)一起来诵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
、生:(一齐诵读)
:看来大家已经入境了,这一遍比刚才试读时进了一大步。现在,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四句,我呢,和女生一组,壮大她们的实力,好不好?
:好!
:《别云间》一、二!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中小学语文教学 别云间教案,教学设计 参考资料,课文

作品《别云间》课堂教学实录原文赏析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