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使用虚语”专题复习学案
|
“正确使用虚语”专题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1、逐步积累、理解虚词地语气、近义词的区别与联系。 2、判别虚词使用的正误,了解解决高考虚词使用和近义词辨析方法。 高考试题 1(2004年高考 北京卷)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______ 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征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_项式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 A.由于 甚至 所以 B.只是 也许 可见 C.如果 甚至 而且 D.虽然 也许 然而 2、(2004年高考 湖南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先进 ,他们是时代的先锋、国家的脊梁、群众的楷模,是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 。 (2)、“六部委”联合开展环保专项 行动,要求建立各级政府负责的环保工作责任制,对工作不力的部门要通报批评,责令限期 。 (3)、我不能说我不珍重这些荣誉, 我承认它很有价值, 我从来不曾为追求这些荣誉而工作。 A.典型/典范 整治/整顿 虽然/但是 B.典范/典型 整理/整改 虽然/不过 C.典型/典范 整治/整改 并且/不过 D.典范/典型 整理/整顿 并且/但是 3.(2004高考 福建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政协委员们建议市政府要建立与首都地位、作用相适应的功能齐全的传染病救治中心,以从容_________________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2)大型盆景可以用来_________强烈的视觉感而成为室内焦点,在家具较少的客厅里,还可以成为填补空间的重要角色。 (3)像其他国家的大城市一样,这里也是高楼林立,交通拥挤。大都市的喧嚣_______给人以繁华之感,_______难免有时会让人感到烦躁。 A.应付 营造 即使/也 B.应对 创造 即使/也 C.应付 创造 尽管/但 D.应对 营造 尽管/但 4、(2004年高考 辽宁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岫岩古称大宁镇,其采玉的历史可以 到汉代以前。 ②如果不彻底转变旧观念,没有一种创新精神,在振兴辽宁老工业基地的道路上,我们就迈不开前进的 。 ③语音也是发展变化的, ,汉字不以标音为主,因此,光看文字看不出古今的变化。 ④校园流行语,各个时期都有,各类学校又各有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都不适用于正式 。 A.回溯 步子 但是 场所B.上溯 步伐 但是 场合 C.回溯 步子 因为 场所D.上溯 步伐 因为 场合 5、(2004年高考 湖北卷)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只有养成了习惯,才是____________的、自觉的行为,道德建设才会见到实效。 ②该校在培养音乐、美术、体育特长生方面有着_________特点和____________优势。 ③在评价标准上,____________要看数字,_________不能只看数字,要防止“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现象。 A、稳固 明显/鲜明 虽然/但是 B、稳固 鲜明/明显 既/又 C、稳定 明显/鲜明 虽然/但是 D、稳定 鲜明/明显 既/又 6、(2004年高考 天津卷).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 古往今来,总有一些勇敢者在钱塘潮涌之际,与潮搏击, 出人的活力和勇气。 ② “五一”黄金周期间,十多万游客来到杨柳青 这里的民俗艺术。 ③ 目前对于地球磁场的变化和倒转提出了不少理论或模型, 基本上都处在假设和推测的阶段,并没有一个十分成熟的理论。 A. 展示 观赏 即使/也B. 展现 参观 即使/也 C. 展现 观赏 尽管/但D. 展示 参观 尽管/但 7.(2004年高考 浙江卷)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第一次庭审时,原告律师向法庭所作的______,揭露了三年来原告在这起家庭暴力案件中遭受虐待的真相。 ②人应当讲信用,对已经作出的允诺就决不______。 ③汪曾祺先生终生主要从事创作,即使偶尔也写些评论,甚至这些评论可以归入学术论文一类,______总的说来,他天生就是一个作家,______很难算是一个纯粹的学者。 A.申述 食言 但/而 B.申述 失言 不过/也 C.申诉 失言 但/而 D.申诉 食言 不过/也 8、(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 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 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9、(2000年全国高考试题)列各句方括号中,必须加“的”字的一组是( ) ①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当地经济 发展,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建十大工程。 ②天文学家在太阳系外一共发现28颗行星,它们 存在是通过间接渠道推断出来的。 ③风险投资的注入可以使你 钱袋立即充盈,有实力去市场上拼抢厮杀,谋求新的发展。 ④他有“乒坛黑马”之称,具备直拍选手快、灵、狠的特点,是欧亚高手取胜[ ]最大障碍。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10.(99年高考试题)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11、(98年高考试题)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 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讲故事或作报告, 又决不能像日常说话那样支离破碎, 不写稿子, 应像一篇文章。 A.虽然 而 却 即使 也 B.尽管 可是 而 虽然 但 C.尽管 而 却 虽然 但 D.虽然 相反 可 即使 也 【辨析虚词】 1、分清是成套使用还是单独使用 (1)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而且”应改为“反而”) (2)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和”应改为“还是”) (3)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从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 (4)下游河床狭窄,因而河水容易泛滥。 2、分清是假设口气还是既成事实 (5)尽管路途遥远,他还是坚持要去。(“路途遥远”是事实) (6)不管路途有多远,我都要去。(“路途有多远”是假设) 3、分清是用于前一分句还是后一分句 (7)他没能参加这次考试,由于他工龄少了半年。(“由于”应改为“因为”) (8)至于我报考师范类院校,是既定方针,哪所学校放在第一志愿,还没做最后决定。(“至于”表另提一事,用在后分句开头,应改在“哪所”前) (9)小说家应尽可能把人物对话写得流利自然,生动活泼,虽然不能完全像实际说话。 4、分清虚词前后连接的是词语还是句子 (10)既要有周密的计划,又要有切实的措施。 (11)一个受过高等护理教育的护士,应该又有理论又有实践的经验。 5、借助句子表达的语气辨析 (12)去电影院,或者去滑冰场?他一时拿不定主意。(“或者”只能用于陈述语气,应改为“还是”。) 6、借助标点符号辨析 (13)知识的海洋是无穷无尽的,因而,学习是无止境的。(“因而、所以”不能用标点与分句隔开,应改为“因此”,“所以”加语气词后可用标点与分句隔开。) (14)所以呀,要不然我怎么这样说呢? (15)他不但没被困难吓到,相反地,战斗意志越来越坚强了。 7、注意主语前后虚词的位置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主语不同,“不仅”应放在“我”之前) 8、注意口语和书面语色彩 (17)咱们去散散步吧,或者就去看电影,别总这么闲坐着。(“或者”应改为用于口语的“要么”) (18)21世纪要求人们都要有比较强的自立能力和判断能力,惟其如此,所以要使人们学会生存。(“惟其”是文言虚词,表因果,与“正因为”相近) 9、注意引出主客体的虚词的位置 (19)他的深情厚意,对我来说,一直是牢记在心的。(应改为“对他的深情厚意,我一直是牢记在心的”。) 10、注意虚词的词性 (20)在中国和与中国签署协议的37个成员国都将双边协议文本提交WTO 秘书处后,WTO中国工作组才会组织135个成员国投票。 (21)他犯这样大的错误,今天看来,决不是偶尔的。 【典型虚词】 (一)注意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区别 1、或——或者 (1)既有丰富的知识和较强的能力,又有较高素质的人,才能称为完全的或健全的人才。 (2)这本书或者你先看,或者我先看。 2、及——以及、及其 (3)院子里种着大丽花、矢车菊、夹竹桃及(以及)其它的花木。 (4)不仅要掌握实词的常用义和用法,还要注意去掌握实词的运用情况及其基本规律。 3、由——由于 (5)一个人的天性不是天生的,而是由于他的家庭出身、生活环境和经历决定的。(“由于”应改为“由”) (6)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4、为——为了、因为 (7)这些考古新发现,为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8)为了营救落水的儿童,他毫不犹豫地跳进了冰冷的河水。 (9)因为大家缺乏经验,所以前几次实验都没有成功。 5、而——而且、从而、进而、因而、反而、而后、幸而、而况 (10)天亮后,雨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了。(“而且”不能表反方向的递进,应改为“反而”) (11)改革后,产品质量提高了,款式新颖了,而且包装也精美了,因而更加受到群众的欢迎。 (12)前年在上海见过一面,而后就不知他的去向了。(“而后”不能单用,应改为“以后”) (13)听说老人家身体欠安,故而特来看望。(“故而”是单用词,常用于书面语中) (14)乡党委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政策,进而推动了生产的迅速发展。(“进而”表递进,应改为表相因相成的“从而”) (15)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因而对近百年来那些为中国寻求解脱之路而牺牲的先行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16)这么多事情一个人一天做完是困难的,更而况他是新手。(“而况”前不能加“更、又”) 6、就——就是 (17)警方还发现这个邪教组织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网站,网页上就有不少蛊惑人心的反科学的内容。 (18)你说说这样的好事,就是打着灯笼,也难找啊! 7、对——对于 (19)他对于孩子很严厉。(“对于”应改为“对”) (20)对于大家提出来的合理化建议,领导是很重视的。 8、刚——刚才 (21)在吕秀莲之前,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刚才被民众轰下台的李登辉。(“刚才”应改为“刚”) 9、则——否则 (22)专门的学问虽然不容易掌握,但是如果有了相当的条件,只要深入钻研,在较短时间内,就有可能出成绩;而广博的知识,则不是短时间所能掌握的。 (23)种小麦一定要适时,否则就会影响产量。 10、且——尚且、而且、并且、况且、暂且、姑且 (24)挖这样的井,占地多,不合算,而且井的四周都是沙土,很容易塌陷。(“而且”应改为“况且”) (25)从教育部“减负”的通知下达以后,各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都组织中小学认真学习而且贯彻执行。(“而且”应改为“并且”) (二)注意包含虚词的词语或短语 1、以——给以、加以、予以、难以、得以 (26)对于劳动竞赛中优胜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给以他们适当的奖励。(“给以”后只跟接受的事物,不跟接受的人。应改为“给”) (27)发现问题要及时加以(予以)解决,不能拖拉。(“加以、予以” 一般用在由动词转成的名词前,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提到的事物。) (28)那里出产的梨子究竟有多少种呢?很惭愧,我几乎难以记住它们的大名。(“难以”意思是“不容易”,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29)必须放手发动群众,让群众的意见得以充分发表出来。(“得以”近似于“能够、可以”,后面必须有动词相连) 2、鉴于、有助于 (30)鉴于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党更加需要向党的一切组织和党员提出严格的要求。(“鉴于”用在表因果关系的偏句里,前面一般不用主语。) (31)课题组成员认为,李教授提供的资料很有价值,有助于对课题的深化研究。(“有助于”本身已包含了介词“于”,与“对”重复,应删去“对”。) (三)注意包含否定词的虚词 1、 不——不免、不日、 (32)我日前到京,请准备好住处。(“日前”表示几天前,用于过去;应改为“不日”, “不日”表几天之内,限用于未来) (33)时间快到了,事情还没做完,心里未免着急起来。(“未免”表委婉的否定,含有不赞成、不以为然之意。应改为“不免”,“不免”表示客观上免不了。) 2、未——未免、未尝 (34)你的办法固然有优点,但是也未尝有缺点。(“未尝”后应加上“没”。“未尝”用在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 3、莫——莫非、莫如 (35)今天他没来,莫非是生病了不成?(“莫非”表揣测或反问,常跟“不成”呼应。句中“是”与“莫非”重复,应删去“是”) (36)这个办法莫如那个好,就不要采用了。(“莫如”能比较得失,不能比较高下,应改为“不如”) 4、无——无日不、无时无刻不 (37)多少天来,我无日不在盼望着你的到来,你终于来了。(“无日不”意思是“天天”,表示不间断) (38)我们无时无刻在想念着你。(“无时无刻不”意思是“时时刻刻”,表示永远。应在“刻”后加“不”) 5、没——差点儿没 (39)在这次校园足球大赛中,我们班差点儿得冠军,队员们都很高兴。(“差点儿没”表示某种事情接近实现或勉强实现。如果是说话人不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没”和“差点儿”都是指事情接近实现而没有实现;如果是说话人希望实现的事情,“差点儿没”是庆幸它终于勉强实现,“差点儿”是惋惜它没能实现。“差点儿”应改为“差点儿没”) (四)注意音同音近词的辨析 1、以至——以致 (40)他的腿受了重伤,以至几个月都起不来床。(“以至”用在后一分句开头,表示由前一分句的情况程度加深而形成;“以致”表示由于前述原因而造成的结果,大多是不好或不希望的结果,应改为“以致”) 2、 径自——竟自 (41)才十五岁的小女孩,径自游过了长江,真不简单。(“径自” 应改为“竟自”。“径自”表示自己直接行动,“竟自”表示出乎意料) 3、 必须——必需 (42)读书成为我生活所必须,一天不读,就“饿”得慌。(“必须”应改为“必需”。“必须”表示事理或情理上的必要;“必需”表示不可少的,是形容词。) 4、 不只——不止 (43)河水不止可供灌溉,而且可以用来发电。(“不止”应改为“不只”。“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不只”是连词,常与“而且”连用。) (五)注意表不很肯定虚词的辨析 1、 可能、也许、或许 (44)他遇事不够冷静,甚至流于意气用事,使他的看法不能被对方接受,而这些看法本来可能是正确的。 2、 大抵、大概、大都、大略、大致、大体(不能用于表完全肯定的句子中) 3、 大约、几乎 (45)参加这次战役的大约有五千人左右。(“大约”表示估计的数目,与“左右”重复,应删去其中一个。) (46)今天到会的几乎有三千人。(“几乎”意思是接近于) (六)注意重叠词的辨析 1、常常、往往、刚刚、渐渐、慢慢 (表时间频率) (47)如果轻视思想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因为这种片面性常常会影响人们一生的轨迹。(“常常”应改为“往往”。“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次数多,间隔时间短。) 2、 偏偏、明明、恰恰 (表语气) 3、 悄悄、暗暗 (表方式) 4、 统统、通通、仅仅 (表范围) 5、 稍稍 (表程度) 【错用例说】 (一)词类误用 1、连词、介词混用 (1)到目前为止,人还不能控制自然灾害,农业收成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好坏决定的。 (2)我们才来这村的时候,因为更容易了解情况,便决定轮流到各家吃饭。 (3)他为了怕让人笑话自己胆小,便硬着头皮钻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山洞。 2、连词混用 (4)造纸厂排出的废水,使周围的水变得又黑又臭,许多水生动物大量减产和绝产。 (5)北京都下雪了,况且是哈尔滨。 (6)骄傲自满的人,都是夸大了个人的作用,尽管这个作用是如何的渺小。 (7)我亲自感受过中国近代的屈辱史,从而对近百年那些为中国寻求解放之路,前仆后继的先驱者,一直怀有崇敬的心情。 3、介词混用 (8)陈小珊省吃俭用,把平时节省下来的零用钱,给希望工程学校的师生买了一批工具书和学习文具。 (9)这次考古新发现,为了人类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非常重要的依据。 (10)因此他们对某些妇女的正当合理的离婚要求看成是“不规矩”。 (11)凡事不能够只看别人怎么做,要从我们自己的实际情况作为出发点来考虑问题。 (12)关于这部影片的批评已经很多,这在社会上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 (13)目前对于这方面的文章也不少,不说单行本或报章杂志,就是本刊也发表过一些。 4、副词、连词混用 (14)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不断发展,文化建设不断前进,但是,与此同时,在某些城市,甚至在一些农村,封建迷信也在复苏。 5、滥用介词 (14)、从上述有目共睹的事实中,证明他们的所作所为是无可指责的。 (14)、焦玉录这个名字对于青年人可能有些陌生,但对于四十岁以上的人却是很熟悉的。 (二)位置不对 (15)张大夫把病人的病情没搞清楚就开处方,这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15)他因为名字中有个“海”字,所以大家都叫他“海哥”。 (16)我不仅不认识他,我奶奶也不认识他。 (17)顾老师除了懂日语外,教地理的周老师也懂得日语。 (18)“九•一八事变”就是日本军国主义者继发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以武力实施其大陆政策,从而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变中国为其殖民地的严重步骤。 (三)搭配不当 (19)现在,无论城市和农村,都经历着由改革开放所引起的深刻变化。 (2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没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21)他们之所以在关键时刻严格遵守纪律,是由于平时能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 (22)要不是老赵及时提醒我一些要注意的地方,否则签合同的时候我准会出问题。 (四)多余重复 (23)关于食物的种类、成分、烹调方法及进食习惯,目前都已成为胃癌病因学厂研究的重要课题。 (24)对于低能X射线,早已广泛应用在液氮低温条件下的Si谱仪中。 (25)三四两个月,出现的交通事故竟如此之多,难道还不值得有关部门所深思的吗? (26)一味用溺爱、娇纵的方法去对待的孩子,只会妨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孩子。 (27)时代要求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科学态度,像学习和把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一样,从而来理解和把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28)在各种经济讲座中,大学生们尤其更喜欢听名教授针对国内或国外最新经济举措及最新经济现象所开的分析讲座。 (29)王经理称,如果要是有人来买,他将咬牙把价格下调25%。 (五)脱漏残缺 (30)、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材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31)、终身教育制度的建立,不仅为那些因这样那样的原因未能完成学业为何伪劣商品如此之多,且屡禁不止 ? 【虚词(主要是关联词)的辨析方法】 ①辨错用误用: a.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 b.“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却又是遭受劫难最多的城市,可是长期的冲突并没有使其失去迷人的魅力,从而使旅游者望而却步。( ) ②辨重复赘余: a.晚会上,广播艺术团的演员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辛勤劳动的环卫工人,他们的节目,无论从创作到演出,都受到群众的称赞。 b.参加这次探险活动前他已写下遗嘱,万一若在探险中遇到不测,四个子女都能从他的巨额遗产中按月领取固定数额的生活费。 ③辨词语漏用: a.由于《古文观止》具有特色,自问世以后三百年来,广为传布,经久不衰,( )至今仍不失为一部有价值的选本。 b.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 )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 ④辨搭配不当: a.无论干部和( )群众,毫无例外,都必须遵守社会主义法制。 b.为学生减负,不只是学校单方面的事,而是( )整个社会的事。 ⑤辨位置不当: a.不仅中药( )疗效好,而且价格低廉,无副作用。 b.过去,内地产品的质量不是比沿海的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⑥辨关系不当: a.宋代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意清新,耐人咀嚼。 b.根瘤菌寄生于豆科植物的根部,不但能固定大气中的游离氮气,而且为植物提供氮素养料。 附:1、常用介词: 表处所方位:从、自、朝、往、向、到、在、于、由、沿着、朝着等;表时间:从、自从、到、当、在、于等; 表状态方式:为、为了、为着等; 表对象关联:对、对于、关于、把等; 表比较:和、跟、同、与、比等; 表排除:除、除了、除非等。 兼类词:比、给、替、在、通过、经过(动词和介词);和、跟、同、与(连词和介词)。 2、复句常用关联词: ①并列:也;又;既……又……;有时……有时……;不是……而是…… ②承接:便;又;于是;起先;接着;然后 ③递进:还;也;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并且、还、也)…… ④选择: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要么……要么…… ⑤转折:然而;虽然(尽管)……但是(可是、却、而)…… ⑥因果:因为……所以……;既然(既)……就(便)…… ⑦假设:如果(假使、要是、倘若、若是)……就(便)……;即使(就是、就算、哪怕、纵然)……也…… ⑧条件:只要……就……;只有……才……;除非……不(才、否则)……;无论……都(总)……;不管……总(也)……;任凭……还…… 3、句群常用关联词: 并列:也、还、又、同时、此外、与此同时、除此以外;承接:就、于是、接着、起初……后来; 选择:或者、要不、还是、否则、要么……要么……;转折:而、却、但是、可是、虽然、然而、只是、不过; 因果:因此、所以、因为、原因是、正是因为、由此看来;假设:假若、如果、假使、就、那么; 条件:才、就、这样、只要这样、只有这样、除非这样;总分:总之、总而言之、总起来说; 解证:比如、例如、即是,意思是说 、也就是说。 4、语法基础知识概述 (一)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等,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等。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代词:代词是代替其他的词或者短语、句子的词。代词有三种:一是人称代词,用来代替人或者事物名称,如“我、你、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人家”;二是指示代词,起区别作用的,如“这、那、这样、那样、这儿、那儿、这里、那里、这么、那么、这么样、那么样、各、每”;三是疑问代词,用于提问,如“谁、什么、怎样、哪、哪儿、哪里、多、少、儿”。代词代替某类词,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法功能。如人称代词代替名词时,就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么、那么、这样、那样”等可以代替动词、形容词,就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连词: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二)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可以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七种。 联合短语: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调查、研究""接受并且审理""雄伟、壮丽""又白又胖"。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词,前面总是有修饰语。如"大城市、小村庄、优异的成绩(这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慢走、努力工作、仔细地分析、特别大、最优秀"(这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补充短语: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 动宾短语:这是动词后面带着宾语的短语。如"买菜、写小说、看电视、走亲戚、跑材料、修理汽车、收购药材"。 主谓短语: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 介词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如“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 的字短语: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 (三)句子成分 句子有六个成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定语、状语。 主语和谓语:主语是句子里被陈述的对象,谓语是用来陈述主语的。在一般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 (1) 大伙都散了。(《分马》) (2)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并不出众。(《荔枝蜜》) (3)我最不能忘记的 是他的背影。(《背影》) (4)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大自然的语言》) (5)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这几句的主语是 "大伙"" 满树浅黄色的小花"" 我最不能忘记的"" 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 那壮丽的柱廊,淡雅的色调,以及四周层次繁多的建筑立面",这几句的谓语是"都散了"" 并不出众"" 是他的背影" 已经发展为一门科学"" 组成了一幅庄严绚丽的画图"。 把中心词看成是主语和谓语也是可以的。如: (6)一张简陋的大竹床上铺着厚厚的稻草。(《驿路梨花》) (7)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十九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了。(《从甲骨文到缩微图书馆》) 可以认为"竹床""技术"是主语,可以认为"铺""使用"是谓语。 宾语和补语:宾语往往表示动作支配的对象,并且总是处在动词的后头。补语是动词形容词后面的补充成分。如: (1)桥脚上站在一个人,却是我们母亲。(鲁迅《社戏》) (2)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背影》) (3)萧队长说过:先进的要带落后的。(《分马》) (4)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纪念白求恩》) 字下有线的全是宾语。还有一种宾语叫做"双宾语",如: (5)现在人们叫它 故宫。( 《故宫博物院》) (6)我给她 一本书。 "它""她"是近宾语(间接宾语),"故宫""一本书"是远宾语(直接宾语)。 (7)说起来可笑,小时候有一回上树掐海棠花,不想叫蜜蜂螫了一下>,痛得我差点儿跌<下来>#? 《荔枝蜜》) (8)我独自一人游荡< 在田野里 >。(《挖荠菜》) (9)从化的荔枝树多得< 像一片碧绿的大海 >,开花时节,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 忘记早晚 >,有时还趁着月色采花酿蜜。( 《荔枝蜜》) (10)我那时真是聪明< 过分 >。( 《背影》) (11)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 好几回>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尖括号里的全是补语,都补充说明了前面的动词、形容词。 定语和状语:定语是名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状语是动词性、形容词性词语的修饰成分。 (1)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背影》) (2)可我,总还是怀念那(长在野地里)的荠菜,就像怀念(那些与自己共过患难的老朋友)一样。(《挖荠菜》) (3)老远就看见(镶嵌在正门顶上)的国徽的闪闪金光。(《雄伟的人民大会堂》) (4)李四光[这一生中][还从来]没有过一次[这样]舒畅和快乐的谈话。( 《地质之光》) (5)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朱自清《背影》) (6)说到这里,我们两人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沿着草坪旁用卵石铺成的小径] 走到"北海"跟前。(萧乾《枣核》) 圆括号里的是定语,方括号里的是状语。
|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语文高中一年级第二学期单元考试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正确使用虚语”专题复习学案,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高考语文语音专题复习教案 |
下一篇文章: “正确使用词语”专题复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