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教师学生公务员学习进修工作资料大全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资料 >> 小学 >> 六年级第二学期 >> 语文六年级第二学期教案 >> 正文

 

《呐喊》自序

  教案示例一

  教学目标

  1.了解鲁迅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过程;

  2.理解写作《呐喊》的缘由及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

  教学重点

  鲁迅自身经历与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教学难点

  鲁迅严于解剖自己,努力追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革命精神,认识作者写作《呐喊》的缘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初中曾学过鲁迅的哪些小说?(《故乡》、《社戏》、《孔乙己》等) 这些小说选自哪一个小说集?(《呐喊》)

  《呐喊》是鲁迅先生的第一部小说集,共收集短篇小说14篇(第一版是15篇,包括《不周山》。)1922年12月,鲁迅为自己的这个集子写了序,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呐喊》自序)。

  二、简介“序”

  什么叫序?什么叫自序呢?请大家齐读“自读提示”前三句话。

  提示已讲得很清楚,序言,是写在着作前面的文章,可分为自序和他序,自序,多为说明写书的目的和经过。而鲁迅的这篇序言中,鲁迅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这正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三、分析课文

  1.引出“梦”

  问:缘由即来由,那么本文在哪里概括交代了《呐喊》的来由?

  明确:开头部分:“这不能全忘的一部分,到现在便成了《呐喊》的来由。”

  问:是什么的“一部分”?

  明确:“我年轻时候曾做过许多梦”的一部分。

  问:这里“梦”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作者年轻时候的理想和追求。

  问:为何理想叫做“梦”呢?

  明确:由于这些美好的希望、理想都未能实现,所以后来回忆起来,就如同梦幻一般。

  问:年轻时的鲁迅曾做过哪些梦?

  师:梦的产生是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先来看文中叙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经历,思想又是如何发展的呢?请对照下面的表格看课文,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找出地点并概括其生活经历和思想发展。

  2.根据课文内容,填表说明作者的生活经历与思想发展的过程。(用投影复片)

  地点

  生活经历

  思想发展

  绍兴

  侍亲疾

  先请一学生找出文中地点:绍兴、南京、仙台、东京、北京,再请学生自读课文填写生活经历、思想发展,学生大体完成后再讨论明确具体内容。(具体内容见下,学生概括恰当的少讲评,概括不到位的作指导)

  (1)绍兴   侍亲疾   看透世态,想走异路

  问:在绍兴的四年,作者做了什么?

  明确:几乎是每天出入于质铺和药店,并寻找药引。

  中心事件是服侍久病的父亲,我们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为“侍病父”或“侍亲疾”。这段生活经历,鲁迅的感受如何?

  提示: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想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

  如何理解这几句话?我们可结合鲁迅的家庭情况。鲁迅幼时家庭经济比较宽裕,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并不愁生计。但十三岁那年,家庭突遭变故,祖父因科举案件下狱,继之而来的是父亲患了重病,家庭陷入困顿,只得靠典当衣服首饰来换钱给父亲治病,在侮蔑里接了钱,昔日闰土眼中的“少爷”遭到了别人的歧视与白眼,倍感人间的冷漠,看透世态炎凉,于是想走异路,产生了第一个梦“学洋务” 。

  (2)南京   求新知   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在洋务学堂,鲁迅所学课程有:格致(物理、化学)、算学、地理、历史、绘图、体操,并且看到了一些生理卫生之类的书。这些知识与作者在三味书屋中所学的《四书》《五经》中的孔孟之道相比较,都是新知识,因此在洋务学堂作者主要是探求西方新的知识,可概括为“求新知” 。

  问:这些新的知识给作者的思想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明确:渐悟中医是骗子,知道西方医学能维新,于是去仙台学医,“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治的病人的疾苦,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因此我们可概括为“选择学医,救民报国”。

  (3)仙台   攻医学   领悟要着,弃医从文

  在仙台,作者主要攻读西方医学,初中学的《藤野先生》就是对仙台学医生活的回忆,作者回忆了最使他鼓舞,最使他感激的藤野先生。学医之梦很美满。鲁迅后来为什么又动摇呢?

  明确:原因是看时事片。领悟了要着,弃医从文。

  时事片的内容是日本人杀中国人,围观的是自己的同胞,这场景使鲁迅受到极大震动,他为麻木得受人欺侮、任人宰割而不自知的同胞感到激愤和悲哀,这使鲁迅的学医之梦彻底破灭,以此为转折,树立了新的梦想,提倡文艺,开始了新的人生,去东京,进行最初的文学活动。

  (4)东京   搞文艺   悲哀寂寞,深刻反省

  在东京,鲁迅为搞文艺从事了许多工作,文中主要叙述了办杂志《新生》。《新生》的结局如何?(并未出版)

  《新生》的失败,给鲁迅以沉重的打击,请同学们从课文中找出表示他那时心情的词语:

  悲哀、寂寞,并且进行了深刻的反省,看见自己“决不是一个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

  师:请大家思考:鲁迅为什么感到如置身毫无边际的荒原的悲哀?

  明确:客观原因:国民精神麻木,群众不觉悟,对于呐喊,既非赞同,也不反对。

  主观原因:对自己寄托希望过高,认为自己是英雄,思想不切实际,青年人特有的狂热病。

  师:满怀信心,满怀希望地办杂志,一旦希望破灭,那失望也是很深,很痛苦的。为了驱散这种痛苦与寂寞,鲁迅采用了种种麻醉法,沉入于国民中,回到古代去,于是去了北京S会馆抄古碑。

  (5)北京   抄古碑   苦闷沉默,思索追寻

  抄古碑并没有奏功(从“似乎”一词可看出),从院子里有缢死过一个女人的槐树和槐蚕是每每冰冷地落在头颈上,可以看出当时居住的环境是冷静、寂寞的。“客中少有人来”,生命在暗暗消去,可见鲁迅没有了先前的慷慨激昂,保持了沉默,“这也是我唯一的愿望”是一种自嘲,实际上是不愿如此沉默,可又不得不如此的无可奈何的苦闷。这种苦闷实际是奋斗者找不到变革现实途径时产生的彷徨,这种沉默实际上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酝酿,沉默苦闷并非理想破灭后的绝望,而是仍在苦苦思索追寻着国家和社会的前途和出路。

  (6)北京   应索稿   看到希望,作文呐喊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曾说:“沉默呵,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金心异的索稿,结束了鲁迅沉默的抄古碑的生活。文中有金心异与鲁迅争论铁屋子能否被摧毁的一段对话。在“假如一间铁屋子”的对话中,用了许多比喻来揭示思想观点。请具体说明“铁屋子”、“熟睡的人们”、“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各比喻什么?(用投影复片)

  提示:“铁屋子”比喻辛亥革命后依旧黑暗的旧中国。

  “熟睡的人们”比喻受封建思想毒害的精神麻木的国民。

  “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比喻用宣传的力量使较为明白的一些人认识处境的险恶。

  鲁迅:铁屋子万难破毁,即使大嚷起来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也无济于事。金心异:既然有人起来,就有可能破毁。从中我们可以了解鲁迅最初的社会观,把黑暗的旧社会估计得过于强大,对社会认识很深刻,但同时也体现了他思想的弱点:对群众力量估计不足。争论的结果是鲁迅否定了自己最初的看法,看到了希望,于是振笔呐喊。

  通过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先前的思想发展是形成《呐喊》的深厚的思想基础,而金心异的来访则是写作《呐喊》的直接契机。

  3.小结

  从作者的生活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年青时的梦想共有三个(好梦),一个是通过学洋务来就国,即洋务救国梦;一个是通过学医来拯救像他父亲一样的病人,并在战争时去当军医,即学医救国梦;第三是想通过文艺来唤醒麻木的国民,即文艺救国梦。从作者的梦想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直贯穿在作者梦想中的是他那一颗救国救民的热心,作者这种忧国忧民的思想我们应当很好地体会。

  第一个梦是第二个梦的前提和基础,并随着第二个梦的破灭而破灭,前两个梦的破灭又是第三个梦产生的原因。

  三大梦想的破灭使作者陷入了无边的寂寞中,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寂寞呢?

  作者的这种寂寞并非真的无聊,也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一种“不特没有人来赞同,也还没有人来反对”的孤独,是爱国者报国无门的忧愁,是先行者曲高和寡的悲哀,更是思想者穷天究地的反省。“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这种寂寞是作者对黑暗统治的反抗,对麻木国民的当头棒喝。在寂寞中作者深刻反省,从而克服了对自己寄望过高、思想不切实际的青年人特有的狂热病,为他以后团结众人,从事“韧”的战斗奠定了基础。

  金心异的来访使寂寞中作者看到希望,于是开始振笔呐喊。

  4. 分析小说集命名为《呐喊》的含义。(投影)

  提示:其含义有二,一是为唤醒精神麻木、“熟睡”的人们起来抗争,而发出战斗呼喊;一是为慰藉战友,使之“不惮于前驱”的呐喊助阵。

  从作者好梦、寂寞、呐喊的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他的忧国忧民的思想一直没有改变,用作者的《自题小像》中的一句话可以鲜明地体现作者的思想:“我以我血荐轩辕。”

  四、布置作业(任选一题)

  1.由鲁迅回忆自己的梦的产生、对梦的执着,你能不能谈谈你的梦,有什么梦?怎样形成的?如何为梦的实现而奋斗?请以“我的梦”为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作文;

  2.分析文中的曲笔,以“亮色的‘曲笔’”为题写一篇评论;

  3.分析作者的寂寞,以“闪光的‘寂寞’”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教案点评:

  本文内容精深,理解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拟突出重点,扣住“好梦”的具体内容,领会作者思想发展过程。

来源:中国哲士网

学校教育教学 六年下教案教师备课考试,试卷试题 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

各类 《呐喊》自序,教学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灯…
    延安,我把你追寻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暖流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轮椅上的霍金的教…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明天我们毕业的教…
    修改《妈妈又回到了身边》
    《一件值得写的事》
    《长歌行》教案
    胖乎乎的小手
    《蜗牛搬家》教学设计
    只有一个地球
    外国诗三首
    蜗牛搬家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注…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走…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詹…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向…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延…
    《我与地坛》(节选)自读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十…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为…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一单元《卜…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两…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我的空中楼阁
    荷塘月色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海伦•凯勒的…
    中国当代诗三首
    拿来主义 教案示例二
    毛泽东词二首
    病梅馆记
    登泰山记
    五人墓碑记
    项脊轩志
    伶官传序
    游褒禅山记
    六国论 教学设计示例(二)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教学设计
    改造我们的学习
    阿房宫赋
    师说 教学设计示例(二)
    师说
    《滕王阁序》美读教学设想
    滕王阁序 教学设计示例(二)
    滕王阁序
    《谏太宗十思疏》教学设计简案
    谏太宗十思疏
    《黄鹂》教学设计简案
    我与地坛(节选)
    剃光头发微
    “三步曲” 质疑—思考—领悟 《为了…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学设计示例(二)
    为了忘却的记念
    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
    《空间和时间旅行》自读教学设计
    空间和时间旅行 教学设计示例(二)
    空间和时间旅行
    阿房宫赋 教学设计示例(二)
    归去来兮辞
    改造我们的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二)
    兰亭集序
    鸿门宴
    过秦论
    米洛斯的维纳斯
    说“木叶”
    这个世界的音乐
    神奇的极光
    《物种起源》导言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烟台的海的教案
    我若为王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黄果树瀑布的教案
    拿来主义
    鲁本的秘密
    《三克镭》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习作2  改写《村居…
    小学六年级语文课文别饿坏了那匹马的…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国论
    詹天佑教案
    中国现代诗三首
    花未眠
    秋天的雨
    《山谷中的谜底》教学指导思想及教学…
    山谷中的谜底
    从窦桂梅执教的《珍珠鸟》说开去
    雨来没有死教案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难…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鸟…
    索溪峪的“野” 教学设计
    鸟儿的侦察报告教案
    郑成功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秋游景山
    小学六年级语文教案 景阳冈重点问题解…
    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山雨》教学设计…
    绿色千岛湖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八单元《学…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第…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匆…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闻…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示…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猴…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草…
    鹿和狼的故事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四单元《三…
    《宋庆龄和她的保姆》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凡…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领…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二册第三单元《七…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童…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游…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泊…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五单元《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我…
    六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宇…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只…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电…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体…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梅…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狱…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积…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石…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一…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竹…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墨…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古…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林…
    《草船借箭》教案
    五单元教案 《草原》、《珍珠鸟》《零…
    《珍珠鸟》教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四单元《长…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六单元《鹿…
    《圆明园的毁灭》实录及评析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十一册第二单元《开…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实录(第二课…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设计
    《匆匆》 悟情 悟理 悟文
    胡同文化
    我的呼吁
    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一百周年大会上的…
    我有一个梦想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别了,我爱的中国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教…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