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 了解作家、作品。 2. 根据课文理解“摄谱学”“声纳”“超声”等概念,积累有关科学知识; 3. 掌握筛选信息的方法,提高辨析文章内容和筛选重要语句的能力; 4. 学习本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4. 引发学生想象与联想,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兴趣与热情。 教学过程: 一、作家、作品简介 二、用“跳读法”快速阅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筛选各段的关键信息。 明确:(1)音乐是我们人类所需要的有意义的东西。 (2)大自然的声音能使人聊以自慰。 (3)白蚁的敲击声有规律、有节奏。 (4)白蚁的声音有意义。 (5)不能界定大自然的声音有某种具体的意义。 (6)蝙蝠发声的奇异特点。 (7)不同的动物用不同的部位发声。 (8)猩猩、乌龟等动物的不同发声方式。 (9)鸟类声音的不同意义。 (10)歌鸲、野云雀等鸟儿声音丰富的曲调。 (11)唱歌像说话一样,是人类生物性活动的主导方面。 (12)蟋蟀或蚯蚓等的声音具有合成音响的特点。 (13)鲸鱼唱歌是为成功而喜悦。 (14)人类的音乐也具有迷惑不解的特性。 (15)音乐记载着生命形成的过程。 (16)大自然的声音给我们许多的启示。 三、划分结构层次 明确:文章共计1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由现代生活引出说明的话题,指出大自然不喜欢长期间的沉寂,到处充满美丽而和谐的音乐。 第二部分(3~14)状写大自然中到处充满奇妙的乐章。作者列举了许多例子,指出它们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 第三部分(15~16)概述大自然的“音乐”给予我们人类的启示。 四、重点语句分析 1.我们之所以没有灭顶于废话之中,只是因为我们还有音乐。 分析:我们人类拥挤地生活在一起,处于大量的无休止的废话噪声中,由于有了音乐,才避免了被废话毁灭的灾难。这句写音乐对人类的重要作用,以引出下文对大自然音乐的介绍。 2.那有节奏的声音,也许是另外什么事的重现——是一种最最古老的记忆,是一支舞曲总谱,记载了混沌中杂乱无章的无生命物质转化为违反几率的、有条有理的生命形式的过程。 分析:这段文字是作者对人类作为地球生物创作音乐的驱力(原因)的一种解释,作者认为人类创作音乐是为了记载一种最古老的记忆。记载人类从无生命物质转化为生命形式的过程。 3.企图赋予这种特别的声音以某种具体的意义,那显然是有风险的,整个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这类问题。 分析:动物发出的声音往往难以确定具有某种具体意义,生物声学领域都存在着把某动物声音确定为某种意义的错误。 五、本文写作特色分析 1.举例丰富,具体可信。 本文共列举分析了20多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来说明动物充满音乐,由于举例多,涉及各级各类动物,分析又具体,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令人信服。 2.语言生动形象。 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是科学小品文的共同特点。本文主要特点是运用拟人手法,对许多动物赋予人的行为特点,因而显得十分形象生动。如:“骷髅天蛾用吻作洞箫,吹奏出高调的管乐声”“蟾蜍互相对歌,朋友们则报以应答轮唱”“我后院的画眉低首唱着如思如慕,流水般婉转的歌曲”。 六、小结 本文描写了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到处充满着动物们的声音,指出动物们的声音就是我们这个世界的音乐。说明了通过交流和合作表达生命的和谐的重要意义。文章给人以积极的启迪和力量,引导人们对自然界和对生物圈持乐观的态度,感受到一切生命的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