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感知文章主要内容,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3.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8个生字,能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难点: 1.了解自然的特点和文章的层次。 教学过程: 一、示错解题,导读课文。 1.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的课本”。 2.生读题揭错:少了“绿色”两字。 3.师再次板书:“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注:此处的课题中的“绿色”两字用绿色粉笔写成“绿色” )生重读后师追问:课本怎么会是绿色的呢?生恍然大悟:大自然是绿色的。 4.师板书:自然、课本,问这句话完整吗?缩句后是什么? 5.生答:不完整,缩句后是“打开课本”。 6.这首诗歌是写课本吗?课本是打开读的看的,自然又是怎样“打开”的呢?你能把课题补充完整吗? 二、自学探究,知读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长句可多读两遍; 2) 补充:(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你能总结文章结构吗? 3) 课文重点写课本,还是写自然?又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2.点一生读题; 3.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点生开火车读6小节课文,他生边听边再次检验或思考答案,并适时纠正读音断句;(此处可进行学生暴露的读音断句的纠正教学,点也) 2) 教学生字长句:(此为面也) a. 教字音:生开火车组词读10生字,正确则跟读两遍,错误则请他生帮助纠正后再跟读两遍,突出课文朗读中错误的生字; b. 记字形:逐字用加偏旁、换偏旁、两字相加等方法记字形,另 “馨”、“芬”、“瀚”、“襟”要分别从笔划、位置等方面指导书写,描红; c. 析字义:字依托词解释,有“温馨”、“洋溢”、“胸襟”,可用联系生活、带到文中读句子联系上下文、单字分别组词、找近义词等方法破解; d. 再巩固:生再次整体逐字齐读两遍。 3) 交流自学题答案,相机指导朗读: a. 点生回答第二题答案: 师说:学完生字,我们再来看看内容,谁能把(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补充完整? 有生回答( 我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 诗人让我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有生回答( 祖国号召我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师说:哪个更准确呢? 学生比较选择,教师让学生举手表决,结果生大都赞同:( 祖国号召我们 )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师小结后让生齐读补充完整的题目。 师说:知道了内容,我们再讨论一下结构是什么,谁能告诉大家? 生举手答读,他生评读,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启发:文中几处写到了“祖国号召我们”,让生找后分男女生读1和6 节,生水到渠成地想到是总分总结构。2-5节具体写的是大自然。 b. 点生回答第三题答案: 师说:到现在课文真正写了什么,相信大家已经了然于胸了吧?是什么呢? 生齐答:自然。 师再问:哪课文都描写了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呢?注意借助插图在文中寻找。 师随机点生回答,几生回答、补充、更正后得出:空气、翠竹、松柏、果园、 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师说:插图这么美,诗人的描写也这么美,那么你能完成填充,概括出大自然的特点吗?师随后呈现小黑板:( )的大自然 生思考寻找后师点生回答、补充: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 师说:大自然如此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生自由练读,师再点生读、评、赛。 优生或师范读,他生齐读。 6.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 读课文、看图片等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空气、翠竹、松柏、果园、 沃野鸣禽、野花、青山、绿水、云锦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师围绕板书总结:我们感知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了解了文章的结构,受到了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可黑板上的自然“打开”中“打开”加引号又是为什么呢,下节课再继续学习讨论。 2.最后请同学们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或小节美美地读一读,让我们身临其境,也到美丽、绚丽、神奇、多姿多彩的大自然中去享受欢乐和温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 “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激发学生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1.理解 “打开”的含义,明白自然与课本的共同点,体验大自然的绚丽多姿。 教学难点:1.理解 “打开”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读课文。 1. 师检查主要内容、大自然特点、文章结构;生回答,师重现上节课的板书。 2. 师激疑:上节课我们留下一个问题,这节课我们来解决它。 二、自学探究,理解课文。 1.师黑板或幻灯展示自学题: 1) “打开”大自然的方法有哪些? 2) 为什么可以把自然比作课本,自然与课本到底有什么共同点呢? 2.点一生读题; 3.生小组轮读课文2—5节,边读边找边圈划答案; 4.师再让学生在四人小组范围内就疑难问题交流讨论,由小组长担任中心发言人组织交流讨论; 5.师生交流,指导朗读: 1) 交流第一题答案: a. 我们知道课文中有文字让我们读,有插图让我们看,而大自然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 b. 生举手答说,他生评说,如遇学生冷场举手少,教师则相应借助上节课的板书启发:课本中是读文字,看插图,那大自然中的空气、翠竹、青山、绿水……又是怎样被“打开”的呢?再让生思考后回答、补充、更正、朗读。 a) 去吧,去呼吸山水间芬芳的空气; b) 去发现翠竹的挺拔,松柏的苍劲; c) 去描绘果园的丰收,沃野的耕耘; d) 请听一听它们心中的声音; e) 青山说:攀登吧,饱览无限的风光,满怀少年的豪情; f) 绿水说:前进吧,奔向浩瀚的大海,显示少年的胸襟! c. 生或师小结:“打开”就是“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也就是叫我们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 d. 师小结板书: 课本打开: 读、看 (祖国号召我们)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自然“打开”:闻、看、画、听、登、走 e. 师说:大自然如此绚丽、神奇、多姿多彩……我们一定会响应号召:到大自然中“去呼吸、去发现、去描绘、听一听、攀登吧、前进吧”,请带着自己理解的感情去读2—5节。 f. 师提醒语调热烈、高昂、欢快,要蕴含兴奋的心情和赞美的感情,再次分别叫喜欢读2—5节的人站立起来齐读。 2) 交流第二题答案: a. 师问:我们读、看课本,为的是什么?到大自然中闻、看、画、听、登、走又为的什么? b. 生思考、讨论; c. 点生回答、补充、更正:自然中有知识,课本中也有知识,所以可以把大自然比作课本。 d. 题目就是这样得来的,让我们齐读:去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 3) 小结全文,指导朗读第1节和第6节: a. 师说:这是祖国的号召,这是祖国的期待,让我们再回味一下总结段第1节和第6节: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b. 男生读第1节,女生读第6节。 三、总结激疑,赏读课文。 1. 师总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得就是既要向课本学习,还要向自然学习,知识无处不在,关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勇于探索的心灵。 2. 生再品味: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