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2.通过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72~74。 教具、学具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圆形5个,三角形10个,红花20朵。 教学设计 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同学们,今天有这么多老师来听课,你高兴吗?王老师今天也非常高兴,现在咱们以热烈的掌声对各位领导和老师们的到来表示欢迎。(师生鼓掌欢迎。) 师:小朋友们,掌握很热烈,但不够整齐。请听一听,王老师是怎么拍的?拍了几下?(教师有节奏地拍4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师: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 师:你知道吗? 生1:我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生2:老师比我们少拍了几下?少拍了2下,列式:6-4=2。 生3: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师:小朋友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今天咱们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课件显示: 6下比4下多2下,6-4=2, 4下比6下少2下,6-4=2。 2.摆一摆。 a.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第二行摆5个△。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生:○和△同样多。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这样摆的:,这样一个○对着一个△,正好就看出它们同样多。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 b.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第二行摆7个△,如图: 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生1:△比○多几个?列式:7-5=2。 ○比△少几个?列式:7-5=2。 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咱们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本节课教师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即兴创设教学情境,鼓掌欢迎听课领导的到来,由掌声到比较谁多谁少,导入新课,比较新颖、有趣,一下子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探索学习 1.课件出示下图,教师讲解:同学们,这是前四周小组得红花情况的记录图,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看出了1组同学得红花最多,他们表现最好。 生2:3组表现差一点,得的红花数最少。 生3:我知道了1组共得了11朵红花,2组得了8朵,3组得了6朵,4组得了10朵。 教师边听边板书上每组得红花的数量。 生4:我看出了1组的红花比2组多3朵。 2.师:小朋友们观察的都非常仔细,下面请小朋友们拿出自己的红花学具,摆出1组和2组的所得的红花情况,好好看一看1组比2组多得了几朵。 学生动手操作,摆出如下图形: 生:1组比2组多摆了3朵。从图上可以看出,1组得的红花左边部分与2组同样多,右边部分是比2组多的3朵,所以说1组比2组多摆了3朵。 师:你会列式吗? 生:11-8=3(朵)。 师:根据你自己摆的图,你还能提出问题吗? 生:2组比1组少得几朵? 师:谁会列式? 生2:11-8=3(朵)。 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板书。 师:刚才小朋友们回答得都很好!现在请小朋友看着这四个小组的红花图,现在我要请你当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可以找一名同学回答。 学生提问、回答、活动。 1.比较关系。 师:刚才的小老师当得好,学生做得也很棒!现在请小朋友们看板书,小组讨论:求1组比2组多几与求2组比1组少几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小结:1组比2组多几,2组就比1组少几,实际上表达的是一个意思,只是说的角度不同罢了。因此都用相同的方法计算。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通过小组内同学得红花的多少,来学习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应用题,学生学起来较轻松,比较感兴趣;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先让学生初步感知,再操作体会,层次性强。] 巩固拓展 1.说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森林中发生的一件事(电脑出示): 2.在咱们学校体育节的跳绳比赛中,咱们绿队有两个小朋友表现非常出色,咱们一起看一看。(课件出示图。) a.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b.小芳比小清少跳了多少下? 3.看到咱们比赛这这么好玩,小猫们沉不住气了,它们每人拿来一只小桶,一根钓杆,你猜它们要比什么吗?对,钓鱼比赛。现在看图,你能提出问题吗?小组比赛“星级合作小组”评选,看哪个组提的问题多?解答得好? 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情况,教师及时评价鼓励,评选出“星级合作小组”。 [练习的设计穿插在故事中进行,让学生边听故事边学习,充满情趣,学习效果较好。] 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都可以用大数减去小数来计算。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与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在某种意义上是相同的。 专家评析 1.本节课较好地创设了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本节课在轻松的环境中完成任务。 2.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操作中不知不觉地领悟到所学的知识,使学生会印象更深。 3.注重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从初步感知,到操作理解,层层深入,使学生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