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统计》说课稿
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第七单元“简单的统计”(三)(第79页—81页)。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低年阶段的实物象形统计图既用方框表示数量,以及中年级段的数据的收集、分类、整理和求简单的平均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统计知识在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统计思想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思想。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把统计知识作为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特别强调让学生体会统计的过程,和对统计结果的简单分析,让学生早些掌握一些统计的思想方法,既有利于提高应用所学知识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中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社会的联系,又能使学生从部分数据出发,经过分析从中找出规律,逐步培养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经历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掌握处理数据的技能,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能计算或估计一些简单事件的发生可能性。为此,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及其特点,知道 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学会在有横轴和纵轴上图画出条形,表示要说明的数据。
2、学生能看懂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条统计图的数据作数量的简单分析。
3、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认识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初步形成统计的思想,并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操作的能力。
4、结合实例有机地进行家乡情、省情、国家情的教育。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能看懂条形统计图,并能对数据进行合理有效的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条形统计图的实际制作步骤和要求。
(二)教法、学法的设计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借助计算机这一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工具,结合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物、实例,利用讨论,实际操作,小组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为教学增添生动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认识不仅仅停留在表面,积极组织学生人人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结合讲解、演示、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结合教材内容,紧密和生活实际让学生自己带着数学走入生活,解决和分析生活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分析、估计、判断能力为以后的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的设计
1、 复习引新:(出示投影片)
让学生说一说下面统计表的意思。然后再出示方格图形统计让学生说一说图里表示的意思,然后比较这两种图表的异同,及优缺点。这一设计有利于学生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为本课知识的学习作出铺垫。
2、以谈话式的方法引入新课,直接入题介绍统计图的特点、种类,揭示本课的学习内容。并板书课题: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例题
1、投影出示例1的统计表,让学生说说统计表的意思。如果我们用一个方框表示5人,怎样制成方格数据图来表示上面的数量呢?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汇报。结合学生所说出示方格数据图,再让学生说从图里能知道什么。然后把这些方格连起来就成了什么形状呢?结合学生的答案教师说明我们可以直接用直条的长短来表示数量的大小;把上表中的数据制作成统计图,怎样制作条形统计图呢?学生自学课本79页的内容,并小组讨论后在老师发给学生的纸上试画例1的条形统计图。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