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小学数学 >> 二年级下学期 >>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单元测试 >> 正文

 

必备古诗词3

查询数二年下单元的详细结果

教学大纲排序第46首

乌衣巷 刘禹

zhū què qiáo biān yě cǎo huā

朱   雀  边 野 花 ,

wū yī xiàng kǒu xī yáng xié

乌  衣 巷   口 夕 阳  斜 。

jiù shí wáng xiè táng qián yàn

旧  时  王    谢 堂 前 燕 ,

fēi rù xún cháng bǎi  xìng  jiā

飞  入 寻  常  百  姓   家 。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乌衣巷:在今江苏南京市秦淮河南岸。六朝时为贵族聚居的地方。

朱雀:在南京城秦淮河上。

花:作动词用,即开花的意思。

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xiá。

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

寻常:普通。

 

古诗今译

朱雀边一些野开花,乌衣巷口惟有夕阳斜挂。当年豪门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里。

 

名句赏析——“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平常百姓家。”

这是诗人感慨藏而不露,寄物咏怀的名篇。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一篇。诗人当时还没到过金陵,始终对这个六朝古都怀着憧憬,正好有友人将自己写的五首咏金陵古迹诗给他看,他便乘兴和了五首。金陵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演出了无数历史故事,唐代诗人游览金陵,最易引发盛衰兴亡的感慨。乌衣巷原是六朝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如今有名的朱雀边竟长满野,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只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过去栖息在王、谢豪门雕梁栋上的燕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只写野、夕阳、燕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笔调含蓄蕴藉,使人读起来余味无穷。

 

 

教学大纲排序第47首

望洞庭 刘禹锡

hú guāng qiū yuè liǎng xiāng hé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

tán miàn wú fēng jìng wèi mó

潭  面  无  风   镜 未 磨 。

yáo wàng dòng tíng shān shuǐ cuì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bái  yín pán lǐ yī qīng luó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和:协调,这里指水天一色。

潭:指洞庭湖。

磨:磨拭。

翠:绿色。

 

古诗今译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名句赏析——“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是一首山水小诗,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明白如话而意味隽永。第一句从水光月色的交融不分写起,表现湖面的开阔寥远,这应该是日暮时分的景象,天还没黑但月亮已经出来,如果天黑就看不出两者色彩的融合了。第二句用镜子的比喻表现夜晚湖面的平静,因为太阳已落,湖水不反光,像镜子没磨时光泽暗淡的样子。第三句诗人的视线从广阔的湖面集中到君山一点,这里的“山水”实际只是指山,即湖中的君山。此时山更翠,山更清。第四句再用一个比喻,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足见诗人的浪漫色彩。

 

 

 

 

教学大纲排序第48首

浪淘沙 刘禹锡

jiǔ qū huáng hé wàn lǐ shā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

làng táo fēng bǒ zì tiān yá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

rú jīn zhí shàng yín hé qù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

tóng dào qiān niú zhī nǚ jiā

同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

 

 

作者背景

见《竹枝词》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浪淘:波浪淘洗。

簸:掀翻。

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古诗今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名句赏析——“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这首绝句用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以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奔波。直上银河,同去牛郎织家,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是一种朴实无华直白的美。

 

教学大纲排序第49首

赋得古原送别 白居易

 lí lí yuán shàng cǎo

离  离 原 上

yì suì yì kū róng

一  岁 一 枯 荣 。

yě huǒ shāo bù jìn

野  火 烧 不 尽 ,

chūn fēng chuī yòu shēng

春    风  吹 又   生 。

yuǎn fāng qīn gǔ dào

远    芳 侵 古 道 ,

qíng cuì jiē huāng chéng

晴    翠 接  荒   城 ,

yòu sòng wáng sūn qù

又   送 王  孙  去 ,

qī qī mǎn bié qíng

萋  萋 满  别  情 。

作者背景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

 

吟先生,出生在新郑(今河南新郑)。他的诗风格平易清新,质朴自然,常以揭发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和人民的痛苦生活题材,如《新乐府》、《秦中吟》等均为反映社会疾苦的优秀之作。其他如《长恨歌》、《琵琶行》等长篇歌行,传诵尤广。

  注词释义

赋得:凡是指定、限定的诗题,按惯例要在题目上加“赋得”二字。

古原:古原野。

离离:青茂盛的样子。

枯:枯萎。

荣:茂盛。

远芳:香远播。

晴翠:阳光下翠绿的野

王孙:本指贵族后代,这里指离定远游的友人。

萋萋:青长得茂盛的样子。

  古诗今译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名句赏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第二句进一步写出原上野草的的生长规律,暗寓深长的感叹。三、四两句由上句生发开来,歌颂了春草顽强的生命力。野火虽烧而“不尽”,春风吹过则“又生”,野火之貌似强大,春风之温润强劲,春草之顽强坚韧,作者仅用十个字就精炼地表现了出来,从而使这两句诗成为寓意深刻、极富哲理的名句。五、六两句进一步描写春草的勃勃生机:生机的野的芳香播散在古老的道路上,阳光下的绿色一望无际,远远连接着荒凉的古城。“侵”、“接”二字用得生动形象,十分精当。最后两句补足“送别”之意,感情深沉而并不悲伤,是意味深长的绝好结尾。

 

 

 

 

 

教学大纲排序第50首

忆江南 白居易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jiù céng ān

江  南  好 ,   风  景   旧  曾  谙 。

rì  chū jiāng huā hóng shèng huǒ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

chūn lái jiāng shuǐ lǜ rú lán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

nén g bù yì  jiāng  nán

能   不 忆   江   南 ?

作者背景

见《赋得古原送别》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忆江南:词牌名。

谙:熟悉。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忆:怀念。

  古诗今译

江南是个好地方,那里的风景我熟悉。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名句赏析——“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这是一幅五彩的画,出了江南好。白居易虽出生在北方,但担任杭州刺史、苏州刺史后,苏、杭的秀丽风景给他留下了美好的记忆,回到北方以后他写了不少怀念旧游的作品,《忆江南》便是其中的代表作。这首诗开篇就感叹“江南好”,江南好,好在何处,当然是一言难尽,而一首词的篇幅很小,容不得详细叙述,白居易在这里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日出”二句对仗工整,色彩明丽,是一句广为后人传诵的名联。在作者笔下,江花与火对照,花的红艳令人赞叹;描绘江水,绿、蓝并举,水色的碧绿深浓似在眼前。短短两句十四个字,写尽了江南春日胜景。如此美丽的景色,怎能不使作者魂牵梦绕?因此,末句“能不忆江南”便自然流出,而作者对江南的忆念之情,对江南赞美之情也在不言中洋溢出来。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数二年下单元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必备古诗词3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二)(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二)(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二)(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一)(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一)(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二)(B)
    二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综合测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二)(A)
    一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拼音测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月考测试卷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者:邹英华…
    小学数学第四册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C)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五、六单元综合…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二)(B)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一)(A)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小学四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如何评课
    在科学课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
    如何备课
    教师个人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一)(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期中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一)(A)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苏…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练习题
    2010好对联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测试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与评价(期末)
    沭阳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沭阳县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试题
    沭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一)(B)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单…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小学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
    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之一小学…
    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二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月考试卷分析
    听课心得
    本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读书心得体会
    写给二年级小朋友的一封信
    校本教材-------《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线考试题…
    小学教师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校本教材-------《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必备古诗词2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必备古诗词4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月考测试卷
    六年级五六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六单元测试卷
    六一儿童节入场口号
    运动会班级入场式解说词(小学篇)
    小学六一运动会解说词
    怎么规范小学生写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策略
    育才小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
    五一劳动节 演讲稿
    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第二学期月考六年级水平测试卷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中检测
    第二学期月考四年级水平测试卷
    决定命运的十二个好习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必背古诗词1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