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小学数学 >> 二年级下学期 >>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单元测试 >> 正文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线考试题库《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最全的)

查询数二年下单元的详细结果

一、判断题

 

1、改变原有的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是新的改革的核心任务。 正确

 

2、高考不改,新课程就无法进行。 错

 

3、新课程的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传统考试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 错

 

4、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错

 

5、智能理论认为,由于学生不同的职能特点,所以学习方式也应多样化。 正确

 

6、在条件相对落后的西部、农村地区,课程资源特别是素材性资源严重不足。正确

 

7、新课程认为,学生进入教学中心需要建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错

 

8、新课程认为,学生进入教学中心需要教学回归学生的现实生活。 正确

 

9、知识是条件性课程资源。 错

 

10、新课程要求学生从教学活动的边缘进入教学的中心。对

 

11、人是兼具条件性与素材性两种性质的课程资源。 对

 

12、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应是一种对话。 对

 

13、研究型学习将成为未来的主要学习模式,将极大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错

 

14、国家课程标准的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

 

15、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 错

 

16、课程标准是国家对全体学生的共同的、统一的最高要求。 错

 

17、探究学习(发现学习)是相对于接受学习而言的。对

 

18、本次课改重点之一,就是让学生学习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逐步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发展。 对

 

19、教案可以是物化的书面计划,有时也可以是头脑里的思路。 对

 

20、从推进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说,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 对

 

21、教学设计就是对教学过程的设计。 对

 

22、课程标准是对学生知识与技能方面的要求。 错

 

23、新课程结构上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综合、分科和选择。错

 

24、师生伦理关系并不是师生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错

 

25、新课程观下的教学评价应该是诊断性的、形成性的评价。 正确

 

26、教学方法的优化就是指教师教的方法的优化。 错

 

27、评价教师课堂教学应关注的焦点是课堂上学生的状态。 对

 

28、新课程倡导的教学方式是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不主张接受式学习。 错

 

29、质疑就是让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对

 

30、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31、改革的内容和任务。对

 

32、新课程观下,课程就是指文本课程,即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 错

 

33、学生犯错的过程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 正确

 

34、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实质上就是教师深层教学思想的具体化和现实化。 对

 

35、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就学习而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关于学习的评价。错

 

36、对学生的评价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刺激过程。 错

 

37、档案袋评价法、小组评价法都是定性评价的方法。 错

 

38、新课程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基本功将不再被重视,教师的课程开发整合能力、信息的搜集处理能力等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能力将逐渐取而代之。 对

 

39、教师在课堂上所扮演的角色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有时是直接的有时是间接的。 错

 

40、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课业过重、课程要求过高、内容偏难。 错

 

41、义务教育要以培养高级人才、专家、大家为根本目标。 错

 

42、教学的本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是师生的交往和互动。 对

 

43、“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教师对学生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必须服从于教师。 错

 

44、教师在课堂上注意的中心应该是自己的思想或教案。 错

 

45、课本知识就是权威的、绝对正确的。错

 

46、课程只是政府和学科专家关注的事,教师无权也无须思考课程问题,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错

 

47、进行学生评价时,评价内容应是全面的,这反映了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的身心发展需求。正确

 

48、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培养活动。 错

 

49、新评价观下的教师角色调适就是要教师转变观念,是教师角色能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 正确

 

50、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是对未来教师最大的挑战。 正确

 

二、单项选择题

 

51、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个学段的教育目标是指 课程目标

 

52、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属于 讲授法

 

53、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54、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国家课程标准

 

55、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56、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 ①③

 

57、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感受、参加、养成

 

5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等三个层面上展开

 

课程制度的变迁

 

5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0、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61、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斯腾豪斯

 

62、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加德纳

 

63、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交叉备课

 

64、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8 )次

 

65、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67、本次课改提出的具体目标是几项 6

 

68、新课程的评价目的是 发展

 

69、新课程认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 教材

 

70、新课程认为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 教材

 

71、课程管理体制上的三种基本模式是( ) 国家本位、地方本位、学校本位

 

72、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慧的 发挥

 

73、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 创新

 

74、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B : 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75、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选择 A : 必然

 

76、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 C : 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77、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提保证和核心要求是确立正确的 A : 学生观

 

78、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

 

D : 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79、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点,也是我们本次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B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80、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 : 时代的要求

 

81、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 针对性

 

8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自主合作探究

 

83、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 : 确立教育目的

 

84、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 )时间的活动 B : 2/3

 

85、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课程改革

 

86、教师是学习的( D : 以上都是

 

87、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B : 师生交往

 

88、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89、学科教学要以( )为本 C : 人的全面发展

 

a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A : 学科学习目标

 

9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 教师

 

92、课程不是教学的 A : 权威 ]

 

93、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D :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94、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 : 国家课程标准

 

95、初中课程结构是以( )为主。C : 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96、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7、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98、学生在学校里的学习,主要是系统地接受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这是学生学习特点的( ) A : 学习的基础性

 

99、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A必然 选择

 

100、新课程认为最基本的课程资源是 学生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数二年下单元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线考试题库《小学新课程实施中的问题与对策》(最全的)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二)(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二)(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二)(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一)(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一)(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二)(B)
    二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综合测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二)(A)
    一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拼音测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月考测试卷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者:邹英华…
    小学数学第四册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C)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五、六单元综合…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二)(B)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一)(A)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小学四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如何评课
    在科学课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
    如何备课
    教师个人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一)(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期中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一)(A)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苏…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练习题
    2010好对联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测试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与评价(期末)
    沭阳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沭阳县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试题
    沭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一)(B)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单…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小学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
    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之一小学…
    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二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月考试卷分析
    听课心得
    本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读书心得体会
    写给二年级小朋友的一封信
    校本教材-------《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小学教师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校本教材-------《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
    必备古诗词3
    必背古诗词1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必备古诗词4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月考测试卷
    六年级五六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六单元测试卷
    六一儿童节入场口号
    运动会班级入场式解说词(小学篇)
    小学六一运动会解说词
    怎么规范小学生写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策略
    育才小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
    五一劳动节 演讲稿
    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第二学期月考六年级水平测试卷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中检测
    第二学期月考四年级水平测试卷
    决定命运的十二个好习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必备古诗词2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