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教育教学资料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教育教学 >> 中小学数学 >> 二年级下学期 >>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单元测试 >> 正文

 

必备古诗词2

查询数二年下单元的详细结果

教学大纲排序第18首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 维

dú zài  yì xiāng wéi yì kè

独 在  异  乡   为 异 客 ,

měi   féng jiā jié bèi sī qīn

每    逢 佳 节 倍 思 亲 。

yáo zhī xiōng dì dēng gāo chù

遥  知  兄   弟 登  高 处 ,

biàn chā zhū yú shǎo yì rén

遍   插 茱  萸  少 一 人 。

 作者背景

见《鹿柴》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时在这一天,有佩插茱萸、登高饮菊花酒来避灾的习俗。

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异乡:他乡。

倍:加倍,更加。

遥知:远远推想。

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据说可以祛邪、避灾。

  古诗今译

独居他乡是外来的客,每逢佳节更加怀念家乡和亲人。遥想弟兄们在登高的地方,都插上茱萸只少了我一个人。

 

名句赏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这是王维的一篇思乡怀亲的名作。前两句写自己独自漂泊在遥远的他乡,日夜思念着故乡和亲人,每逢佳节来临,孤独的感觉更加深刻,思乡怀亲之情也会倍加铭心刻骨。这里所说的“佳节”,虽然泛指一般的美好节日,但更是为本诗所写的“九月九日”(即“重阳节”)作铺垫。后两句写重阳节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古来就有登高饮酒、佩插茱萸的风俗。而今,诗人想象着兄弟们成群结伴、登高饮酒的情景,同时他也设想因为自己无法亲临盛会,共享欢乐,兄弟们也会感到一种无法团聚的缺憾。这首诗从对方着笔,展开想象,更加显得情深意厚,并给人以无限的回味和遐想。

 

 

 

 

 

教学大纲排序第19首

别董大 高 適

qiān lǐ huáng yún bái rì xūn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

běi fēng chuī yàn xuě fēn fēn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

mò chóu qián lù wú zhī jǐ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

tiān xià shuí rén bù shí jūn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

 

 作者背景

高適(702-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渤海蓨(tiáo)(今河北景县)人。性格落拓,不拘小节。他半生漂泊,熟悉边疆生活,边塞诗写得慷慨苍凉,真实而有气魄。

 

注词释义

董大:唐玄宗时代著名的艺人,善弹琴。大,表示在兄弟中排行第一。

曛:昏黄。太阳落山时的余光。

知己:知心朋友。

识:赏识。

君:您。这里指董大。

  古诗今译

千里尘云笼罩着昏暗的天地,北风吹雁南飞大雪纷纷。不要愁前边没有知心的朋友,天下没有不赏识您的人。

  名句赏析——“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送别诗,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前两句写漫无边际的层层阴云,已经笼罩住整个天空,连太阳也显得暗淡昏黄,失去了光芒,只有一队队雁阵,在北风劲吹、大雪纷飞的秋冬之际匆匆南迁。如此荒凉的时候各奔一方,自然容易伤感,但此诗的情调却明朗健康。后两句劝董大不必担心今后再遇不到知己,天下之人谁会示赏识像你这样优秀的人物呢?这两句,既表达了彼此这间深厚情谊,也是对友人的品格和才能的高度赞美,是对他的未来前程的衷心祝愿。送别诗能够写得如此豪迈向上,实在难得。

 

 

 

 

 

 

教学大纲排序第20首

静夜思 李 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举  头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头 思  故  乡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作品极富浪漫色彩,感情强烈,善用比兴、夸张的表现手法,形成了豪放纵逸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诗仙”。

 

注词释义

静夜思:宁静的夜晚所引起的乡思。

疑:好像。以为。

举:抬,仰。

  古诗今译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头望着天上的明月,低头思念着自己的家乡。

 

名句赏析——“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本诗是首千古传诵的名篇。平实朴素的语言,生动地表现出游子的思乡之情,全诗仅20个字,已从时间、环境、气氛及对人物的细微动作的描绘,写出了游子对故乡的深切思念。语言明白,音韵流利自然,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却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教学大纲排序第21首

古朗月行 李 白

xiǎo shí bù shí yuè

小  时  不 识 月 ,

hū zuò bái yù pán

呼  作 白 玉 盘 。

yòu  yí yáo tái  jìng

又  疑  瑶 台   境 ,

fēi zài qīng yún duān

飞  在 青 云  端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朗月行:为乐府古题。

呼:称呼。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古诗今译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作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名句赏析

乐府古题《古朗月行》,这里只节选了诗的前四句。诗人用浪漫主义手法,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儿童时期对月亮的幼稚而美好的认识。以“白玉盘”和“瑶台镜”作比,不仅描绘出月亮的形状,更写出了月光的皎洁可爱,在新颖中透出一股令人感叹的稚气。第二句的“呼”字和第三句的“疑”了,把儿童的天真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四句诗,恰似一首完美的绝句,语言质朴,比喻有趣,耐人回味。

 

 

 

 

教学大纲排序第22首

望庐山瀑布 李 白

rì zhào xiāng lú shēng zǐ yān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

yáo kàn  pù bù guà qián chuān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fēi  liú zhí xià sān qiān chǐ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

yí  shì  yín  hé luò jiǔ tiān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庐山:在今江西九江市南,我国名山之一。

香炉:指庐山的香炉峰。

紫烟:指日光照射的云雾水气呈现出紫色。

银河:又称天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九天:九重天,形容极高的天空。

  古诗今译

太阳照射的香炉峰生起紫色烟雾,远远看去瀑布像匹白练挂在山前。水流从三千尺的高处直泻而下,好像是璀璨的银河水落自九天。

  名句赏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风景秀丽,香炉峰的瀑布尤为壮观,诗人以十分兴奋的心情,提笔写下了这首绝句。前两句概括地描绘了香炉峰瀑布的奇伟景象。首句从香炉峰写起,在灿烂的阳光照射下,轻轻的水气变成了紫色的薄雾,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第二句描写瀑布,一个“挂”字,生动逼真地写出了瀑布奔腾飞泻的气势。两句用夸张的比喻和浪漫的想象,集中笔墨进一步描绘瀑布的形象。“飞流”是写山高水急,“直下”是描绘瀑流直泻,“三千尺”是夸张瀑布的壮观,可以说字字珠矶,无一虚设。最后一句把瀑布比作璀璨的银河,既生动又贴切,而其中一个“疑”字率直道破是诗人的想象,令人感到意味深长。。

 

 

 

 

 

教学大纲排序第23首

赠汪伦 李 白

lǐ bái chéng zhōu jiāng yù xíng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

hū wén àn shàng tà gē shēng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

táo huā tán shuǐ shēn qiān chǐ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

bù jí wāng lún sòng wǒ qíng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汪伦: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歌唱时以脚踏地为节拍。

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

不及:比不上。

  古诗今译

李白坐船正准备出行,忽然听到岸上的以脚踏为节拍的唱歌声。桃花潭的水深达千尺,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深情。

  名句赏析——“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此诗作于诗人在安徽泾县一带的漫游途中。在泾县桃花潭有一位村民叫汪伦,他常常预备美酒招待李白,李白很感激他,在离开桃花潭时写下了这首赠别之作。前两句叙事,诗人正要乘船出发,忽然听见岸上传来歌唱声,原来是老朋友汪伦特意赶来送他;后两句用比兴手法,表达了对汪伦深情相送的感激。用“深千尺”的潭水比喻送别之深情,生动而形象,而又加“不及”二字,更增强了诗句的动人力量。这首有明显的民歌风味的诗词自然质朴,清新流畅。诗人用眼前普通的景物作比喻,写出了与友人的真挚情意。

 

 

 

 

 

教学大纲排序第24首

独坐敬亭山 李 白

zhòng niǎo gāo fēi jìn

众   鸟  高  飞  尽 ,

gū yún dù qù xián

孤  云 独 去 闲 。

xiāng kàn liǎng bù yàn

相   看  两 不 厌 ,

zhǐ yǒu jìng tíng shān

只   有 敬 亭 山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山上旧有敬亭。

闲:悠闲。

两不厌:诗人把山拟人化了,觉得自己与敬亭山互相看不够。厌,满足,厌倦。

  古诗今译

成群的鸟儿高飞无踪影,一片云儿独自飘去悠然。和我终日相对却看不够的,只有闲静的朋友敬亭山。

  名句赏析

首小诗是李白在政坛上遭到打击以后,第二次漫游安徽宣城时所作。前两句写眼前景,借“高飞”的“众鸟”和“独去”的“孤云”,创造出一个孤寂清幽的意境,寄托了诗人超脱现实、追求心灵平静的愿望。后两句将山人格化,说只有敬亭山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诗人对现实社会中世态炎凉的厌恶之情,在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诗句里得到了含蓄的表达。

 

 

 

 

 

 

教学大纲排序第25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 白

gù rén xī cí huáng hè lóu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yān huā sān yuè xià yáng zhōu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gū fān yuǎn yǐng bì kōng jìn

孤 帆   远 影  碧 空  尽 ,

wéi jiàn cháng jiāng  tiān  jì liú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黄鹤楼:旧址在今湖北武昌黄鹄矶,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之:往,去。

广陵:扬州的旧名。

西辞:黄鹤楼在广陵的西面,在黄鹤楼辞别去广陵,所以说“西辞”。

烟花:指柳如烟、花似锦的明媚春光。

下:沿江顺流而下。

惟:只。

天际:天边。。

  古诗今译

老朋友离开西边黄鹤楼,在明媚的春天里去往扬州。孤帆远去在水天尽头,只见长江向天边奔流。

 

名句赏析——“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首诗前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诗人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诗人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诗人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诗人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教学大纲排序第26首

早发白帝城 李 白

zhāo cí bái dì cǎi yún jiān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

qiān lǐ jiāng líng yí rì huán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

liǎng àn yuán shēng tí bú zhù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

qīng zhōu yǐ guò wàn chóng shān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白帝城:故址在今四川奉节东白帝山上,为东汉公孙述所筑。

朝:早晨。

辞:告别。

江陵:今湖北江陵。

还:返回。

啼:叫。

住:停息。

万重山:层层叠叠的山。

  古诗今译

早晨告别彩云间的白帝城,到江陵的千里路一日即可回返。两岸的猿声还在耳边不停地回响,一叶小舟已驶过万重山峦。

 

名句赏析——“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公元759年,李白被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经过十五个月的长途跋涉到达白帝城时。突然传来大赦的消息,李白满怀对生活的憧憬乘船顺流而还,写下这首诗,抒发了重获自由的欢愉和喜悦之情。起句写得热情奔放,“彩云间”三字不仅写白帝城地势高峻,也赋予全诗一种爽朗明丽的色彩,而一个“辞”字更写得传神,表达了诗人一旦获得自由后的惊喜情态。第二句实写顺流东下的情景,后两句为补叙之笔,描写行程的经过,特别通过经常使人感到哀婉悲凉的猿鸣反衬出自己遇赦后的愉快心情,“轻舟”的“轻”字,用得巧妙,是写实,又体现了诗人的主观感受,真正做到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教学大纲排序第27首

秋浦歌 李 白

bái  fà sān qiān zhàng

白  发 三  千  丈 ,

yuán chóu sì gè cháng

缘    愁 似 个 长 。

bù zhī míng  jìng lǐ

不  知 明    镜 里 ,

hé chù dé qiū shuāng

何  处 得  秋  霜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秋浦:在今安徽贵池西南,那里有秋浦河。

缘:因为。

个:这样的意思。

秋霜:形容头发像秋霜一样的。

  古诗今译

白头发已经长到了三千丈长,因为忧愁才有这样长。不知镜子中的我啊,从哪里来的满头秋霜。

 

名句赏析——“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诗人用极其夸张的手法,写出自己内心深长的愁绪。前两句出语天真,白发竟然有“三千丈”那么长,在生活中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如此夸张的描写,却把作者内心的愁苦生动而形象地表现了出来。后两句水到渠成,用“不知”两字写出一种惊奇和叹惜,年华逝去的感慨得到深刻的抒发。“秋霜”两字用语自然,但却发人深思。如果不是仙才,根本作不出这样的诗!

 

 

 

 

 

教学大纲排序第28首

望天门山 李 白

tiān mén zhōng duàn chǔ jiāng kāi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

bì shuǐ dōng liú zhì cǐ huí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

liǎng àn qīng shān xiāng duì chū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

gū  fān  yí piàn  rì biān lái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

作者背景

见《静夜思》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长江两岸,东名博望山,西名梁山。两山夹江而立,形似天门,故得名。

楚江:流经湖北宜昌县至安徽芜湖一带的长江。因该地古时属于楚国,所以诗人把流经这里的长江叫做楚江。

回:转变方向。

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古诗今译

楚江东来冲开天门奔腾澎湃,一路奔流的长江到此突然回旋徘徊。天门山东西默然相对,一片白帆从旭日东升的远处驶来。

 

名句赏析——“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卷展现出来。

 

 

 

 

 

教学大纲排序第29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 甫

jiàn wài hū chuán shōu jì běi

剑  外 忽  传   收 蓟 北 ,

chū wén tì lèi mǎn yī shāng

初   闻 涕 泪 满 衣 裳 。

què kàn qī zǐ chóu hé zài

却  看  妻 子 愁 何 在 ,

màn juǎn shī shū xǐ yù kuáng

漫   卷  诗 书  喜 欲 狂 。

bái rì fàng gē xū zòng jiǔ  

白 日 放  歌 须 纵 酒 ,

qīng chūn zuò bàn hǎo huán xiāng  

青    青  作 伴  好 还   乡 。

jí cóng bā xiá chuán wū xiá  

即 从 巴 峡 穿  巫  峡 ,

 

biàn xià xiāng yáng xiàng luò yáng  

便   下 襄  阳   向 洛 阳 。

作者背景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河南府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杜甫生逢开元盛世及安史之乱,一生颠沛流离,历尽磨难,他的诗广泛地记载了这一时期的现实生活,被人称为“诗史”。杜甫擅长各种诗体,诗风沉郁顿挫,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注词释义

官军:唐王朝军队。

收:收复。

河南河北:泛指黄河以南以北地区,相当于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

剑外:剑门关之外,即今四川剑南一带。

蓟北:今河北省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根据地。

初闻:乍听到。

涕泪:眼泪。

却看:回头看。

漫卷:胡乱地卷起。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春天。指春光明媚。

巴峡:在今重庆市东的嘉陵江上。

巫峡: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

襄阳:在今湖北襄樊。

 

古诗今译

在剑门关外忽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乍听到止不住的泪水洒满了衣裳。回头看妻儿没有了愁容,胡乱收拾着诗书不禁得欣喜若狂。白日里引吭高歌且纵情饮酒,明媚的春光伴我返回那久别的故乡。立即动身走巴峡穿巫峡,然后经襄阳而转向那旧都洛阳。

 

名句赏析——“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是杜甫52岁流落到梓州时被称为生平第一首快诗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突然听说官军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抑。作者用了“忽传”、“初闻”、“却看”、“漫卷”、四个连续动作,把惊喜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在“即从”、“穿”、“便下”、“向”这四个富有动感节奏的描述中,作者想象着自己仿佛已经穿过巴峡、巫峡,路过襄阳、洛阳,回到了梦寐以求的家乡。后人说:此诗句句有喜悦意,一气流注,而曲折尽情,绝无妆点,愈朴愈真,如此等,都是非常精当的评语。

 

 

 

 

 

 

 

 

 

 

 

教学大纲排序第30首

绝 句 杜 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ì liǔ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tiān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绝句:古诗体裁中的一种。每首四句,每句一般为五个字或七个字。

鸣:叫,啼叫。

含:包含,指从窗内可以看见的范围。

西岭:指岷山,岷山在成都西,岭背积雪常年不化。

千秋雪:千年不化的积雪。千秋,形容时间很长。

泊:停船靠岸。

东吴:今江苏、浙江两省东部地区,古代属于吴国。

  古诗今译

两只黄鹂啼鸣在翠绿柳枝间,一行白鹭飞上了湛蓝的青天。窗口远望见西岭千年的积雪,门前停泊着万里赴吴的航船。

  名句赏析——“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是杜甫在成都堂时一首如的诗作。全诗一句一景,由四幅独立的景色描写构成。前两句以黄鹂和白鹭对举,描述初春景象。在翠柳和蓝天的衬托下,黄鹂婉转的鸣声和白鹭轻盈的身影,显得如此和谐而优美;句中“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色彩,和着鸟儿的声音、身影一起,形成了一种活泼、轻快的节奏和韵律,充满了动感。它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喜悦和欢快。后两句写积雪不化的远山和乘风待发的江船,仍然是初春的景色,但“千秋”、“万里”赋予这些景色以宏大的气势,它显示了身居斗室的诗人壮阔的胸怀,也显示了诗人对自己前途的信心,因为那顺江而下、穿三峡、过襄阳的万里东吴之途,也正是诗人日夜向往的回乡之路。

 

 

 

 

 

 

教学大纲排序第31首

赠花卿 杜 甫

jǐn chéng  sī guǎn rì fēn fēn

锦   城   丝 管  日 纷 纷 ,

bàn rù jiāng fēng bàn rù yún

半  入 江    风 半 入 云 。

cǐ qǔ  zhǐ yīng tiān shàng yǒu

此  曲  只 应    天 上 有 ,

rén jiān néng dé jǐ huí wén

人   间 能 得  几 回 闻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花卿:即花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曾因平叛立功。卿是对男子的美称。

锦城:指成都。成都旁有锦江,所以称成都为锦城。

丝管:弦乐和管乐,此处泛指音乐。

纷纷:多而乱的样子。这里指看不见、摸不着的乐曲。

闻:听到。

  古诗今译

锦成里日日飘荡着美妙乐声,一半江风吹散一半袅袅入云。这悠扬曲调莫非是神仙演奏,在凡俗的人间能够几回听闻。

 

名句赏析——“半入江风半入云。”

这首绝句是为赠送花敬定而作,内容是赞美花家所演奏的音乐。其中“半入江风半入云”是点睛之句,它不但写出了音乐从城中向空中、向郊外的弥漫,写出了花家音乐的繁盛,更以具体可感的形象描摹了抽象的音乐之美。那流淌不息的江水,江上柔媚的清风,以及袅袅婷婷的行云,给人一种流畅、轻柔、悠扬的感觉,使人联想起“行云流水”、“响遏行云”这样的词语,这些都加深了人们对所描写的音乐的感受。后两句感叹这样的音乐只应天上才有,人间难得一听,直接给音乐以无可比拟的赞誉。整首诗围绕音乐,或作具体形象的描述,或记述自己的遐想,有虚有实,巧妙地写出了音乐的美妙动听。

 

 

 

 

教学大纲排序第32首

江南逢李龟年 杜 甫

qí wáng zhái lǐ xún cháng jiàn

岐   王  宅 里 寻   常  见 ,

cuī jiǔ táng qián jǐ dù wén

崔  九 堂   前 几 度 闻 。

zhèng shì jiāng nán hǎo fēng jǐng

正    是  江   南 好  风 景 ,

luò huā shí jié yòu féng jūn

落  花  时  节 又 逢  君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李龟年:唐代著名歌唱家,安史之乱后流落到江南。

岐王:名李范,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受封岐王,喜欢结交各样朋友,接待各种人士。

寻常:经常。

崔九:名崔涤,任殿中监、秘书监等官职,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宠臣。也喜欢结交待友。九,在兄弟中排行的顺序。

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

君:您。这里指李龟年。

  古诗今译

在岐王宅里经常看见您,在崔九堂前数次听到你的歌声。而今江南已是风景如,在这落花时节又碰见您。

 

名句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李龟年是一个受到皇帝特别优待的著名歌唱家,但在安史之乱后,却流落江南,只是在酒席上为人演唱。当时杜甫自己也经历了落第失子的磨难,晚景凄凉。这一相会不能不使杜甫感慨万千。“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不但有开元盛世的繁荣,也有年轻杜甫的充满了浪漫情调的生活和理想,而这一切随着岁月的流逝,都已成为过去而荡然无存。“寻常见”、“几度闻”,流露出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眷恋之情,也流露出了希望破灭后的哀怨。梦一样的回忆,改变不了了眼前的现实,所以,即使是在景色秀丽的江南,而诗人所看到的只是花瓣的飘零,它象征着这个美丽的春天已经永远地消失。这首短小的绝句包含国势哀变、人世沧桑,而看起来自然流畅,毫无痕迹,显示了极为高超的艺术功力。这是杜甫绝句中最富有时代生活的二十八字。因此,本诗被推举为杜甫七绝的压卷之作。

 

 

 

 

教学大纲排序第33首

春夜喜雨 杜 甫

hǎo yǔ zhī shí jié

好  雨 知 时 节 ,

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

当   春  乃 发 生 。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

随   风 潜 入 夜 ,

rùn wù xì wú shēng

润  物 细 无  声 。

yě jìng yún jù hēi

野  径 云 俱 黑 ,

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  

江    船  火  独  明 。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  

晓   看 红  湿  处 ,

 

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  

花    重  锦 官   城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当:正当。

发生:这里指万物生长。

潜:悄悄地。

润物:打湿东西。

野径:野外的小路。

红湿:被雨打湿的红花。

花重:花由于带着雨水而显得沉重。

锦官城:指成都。

  古诗今译

及时雨是知道时节的,在春天它应运催生。随着春风潜入夜色,滋润万物悄然无声。乡间路与云一样黑,江船渔灯孤影独明。早晨看见被雨打湿的红花,花枝拥簇锦官城中。

 

名句赏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而春雨正是在万物最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地出现。更重要的是,春雨的到来是在夜色中“细无声”地“随风潜入”,这既描写了春雨的状态,又活出了春雨的灵魂。下一联写野径和漆黑的天空,整个春夜在一两盏渔火的映衬下,显得更加的寂静、安宁,只有春雨在默默地滋润着这个睡着了世界,悄悄地孕育了一个花团锦簇的黎明。最后一联是诗人的想象:明天的早晨,雨后的春花应当更为娇艳,整个锦官城中,应当满是湿漉漉、沉甸甸的花簇了。一个“重”字,传达出了一个充满生机的春意盎然的世界,也使我们感受到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

 

 

 

 

 

教学大纲排序第34首

 

绝 句 杜 甫

chí rì jiāng shān lì

迟  日 江 山 丽 ,

chūn fēng huā cǎo xiāng

春   风  花   香 。

ní  róng  fēi  yàn  zǐ

泥  融  飞   燕   子 ,

shā nuǎn shuì yuān yāng

沙  暖   睡   鸳  鸯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里有“春日迟迟”的诗句,所以后人以“迟日”指春天的太阳

融:暖和。泥融:泥巴融化又软又湿。

  古诗今译

春天的太阳映照得江山如此秀丽,随风吹来了各种花的芳香。湿软的泥土引来只只飞燕,温暖的沙滩上睡着对对鸳鸯。

  名句赏析——“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这首短小的绝句极其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美丽如的景色。前两句对大好的春光作概括的描写,短短的十个字囊括了阳光、江山、春风、花及其香味,调动了读者的多种感官去体会、感受春天的美好。后两句则集中笔墨写燕子和鸳鸯。燕子围着暖融融的春泥高低飞翔,衔泥筑巢,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印象;而鸳鸯却相互依偎着,在两幅生动的小景,一动一静,相映成趣,极其恰当地渲染出春意盎然、自然和谐的欢乐融和气氛,表达出诗人的兴奋快乐之情。

 

 

教学大纲排序第35首

江畔独步寻花 杜 甫

huáng sì niáng  jiā huā mǎn xī

黄    四 娘   家 花 满 蹊 ,

qiān  duǒ wàn duǒ yā zhī dī

千    朵  万  朵  压 枝 低 。

liú lián  xì dié shí shí wǔ

留  连  戏  蝶 时 时 舞 ,

zì  zài  jiāo yīng qià qià tí

自  在  娇  莺  恰 恰 啼 。

作者背景

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作者背景。

  注词释义

独步:独自散步

黄四娘:“娘”或“娘子”是唐代惯用的对妇女的美称。

蹊:小路。

留连:因喜欢而不愿离去。

自在:自由自在。

恰恰:唐代人的口语,正好。

  古诗今译

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流连的彩蝶不停寺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啼鸣恰恰。

  名句赏析——“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花下的枝条被压得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能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种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教学大纲排序第36首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rì mò cāng shān yuǎn

日  暮 苍  山 远 ,

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天  寒 白  屋 贫 。

chái mén wén quǎn fèi

柴  门  闻  犬 吠 ,

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风   雪 夜 归  人 。

作者背景

刘长卿(726-790),唐代诗人。字文房,祖籍河间(今河北河间),自小生长在洛阳。自视为洛阳人。他的诗工秀委婉,格调清淡,很有韵味自称五言长城

 

注词释义

苍:青色。

白屋:指贫穷人家的房屋,屋顶常用白茅覆盖,或用木板而不涂油漆。

柴门:篱笆门。

闻:听。

吠:狗叫。

  古诗今译

傍晚路经远方苍山下,天寒茅板房更清贫。敲响柴门听见了狗叫,我是风雪夜投宿的人。

  名句赏析——“风雪夜归人。”

这是诗中有画,画中见情的四句诗。叙写诗人在一个风雪的冬日远游芙蓉山夜间投宿到一户贫农家的情景。前两句寥寥数语,点明了时间是冬日的傍晚,地点是苍山的脚下,而且通过房屋的“贫”与天气的“寒”相互映照,生动刻了这户人家的清贫境况。后两句转而叙写自己冒着风雪前来叩门求宿,引得狗叫起来。全诗简练含蓄,写到此处悄然而止,没有再进一步交待主人开门、自己进屋以后的种种场面,而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回味。

 

 

 

 

教学大纲排序第37首

江 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作者背景

柳宗元(773-819),唐代诗人。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参加永贞变法,失败后屡被流放,最终在柳州刺史任上去世,后世又称“柳柳州”。他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也写得很好,古诗和韦应物齐名,世称“韦柳”。

 

注词释义

绝:绝灭,消失。

径:小路。

踪:指脚印。

孤舟:孤单的一条小船。

蓑笠:用编成的雨衣和帽子。

  古诗今译

千山寂静鸟儿都飞走不见了,万条小路上已经人迹杳渺。小船上渔翁穿戴蓑衣斗笠,独自一人冒寒在江上垂钓。

  名句赏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只用二十个字,就把我们带到一个幽静寒冷的境地。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位渔翁独自垂钓。也许他什么也钓不到。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孤独和严酷的环境算不了什么,人只要有信念,有毅力,再恶劣的环境也不能把我们摧垮。诗里的渔翁实际就是诗人自己的写照,孤独而坚强,虽然屡遭流放,屡遭打击,但他一直不屈不挠,保持镇定自若的态度,坚持自己的理想。其中的深意,值得我们好好体会。

 

 

 

 

 

 

教学大纲排序第38首

寻隐者不遇 贾 岛

sōng xià wèn tóng zǐ

松  下  问  童 子 ,

yán shī cǎi yào qù

言  师 采 药 去 。

zhǐ zài cǐ shān zhōng

只  在 此 山   中 ,

yún shēn bù zhī chù

云  深  不 知 处 。

作者背景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诗以五律见长,注重字句锤练,刻意求工。与孟郊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隐者: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隐居在山野之间的人。

不遇:没有见到。

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中云雾弥漫的深处。

  古诗今译

松树下询问一位童子,他说师傅已上山采药去。只知道就在这座山中,山高云深不知在何处。

  名句赏析——“云深不知处。”

贾岛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明明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走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二问三问,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想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捉摸无从,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教学大纲排序第39首

夜泊 张 继

yuè luò wū tí shuāng mǎn tiān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

jiāng fēng yú huǒ duì chóu mián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

gū sū chéng wài hán shān sì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

yè bàn zhōng shēng dào kè chuán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

作者背景

张继(生卒年不详),唐代诗人,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樊)人。他的诗多登临记行,不假雕琢。《枫夜泊》是广为流传的名作。

 

注词释义

枫桥:在今江苏苏州西部的一座

愁眠:怀着旅愁,似睡非睡。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今苏州西枫附近的一座古寺,因唐初著名诗僧寒山曾住这里而得名。

夜半钟声:唐代寺院的半夜打钟声音。

  古诗今译

月已落下乌鸦啼叫秋霜满天,江边枫树渔火点点对愁而眠。姑苏城外寂寞清静寒山古寺,半夜里钟声悠扬传到了客船。

  名句赏析——“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秋天的夜晚,一艘远道而来的客船停泊在苏州城外的枫边。明月已经落下,几声乌鸦的啼叫,满天的寒霜,江边的枫树,点点的渔火,这清冷的水乡秋夜,陪伴着舟中的游子,让他感到是多么凄凉。此诗只用两句话,就写出了诗人所见、所闻、所感,并绘出了一幅凄清的秋夜羁旅图。但此诗更具神韵的却是后两句,那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夜的宁静,更在重重地撞击着诗人那颗孤寂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际遐想。这种动静结合的意境创造,最为典型地传达了中国诗歌艺术的韵味。

 

 

 

 

 

教学大纲排序第40首

渔歌子 张志和

xī sài shān qián bái lù fēi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

táo huā liú shuǐ guì yú féi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

qīng  ruò lì lǜ suō yī

青    箬 笠 , 绿 蓑 衣 ,

xié fēng  xì yǔ bù xū guī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

作者背景

张志和(约730-约810),唐代诗人。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少年有才学,擅长音乐和书,很受唐肃宗重视,后隐居江湖,自称“烟波钓徒”,作品多写闲散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

 

注词释义

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西塞山:在今浙江吴兴县西南。

鳜鱼:即民间所说桂鱼,细鳞,淡黄带褐色斑纹,味道鲜美。

箬:斗笠。用竹片和竹叶编制的帽子,用来挡雨。

蓑衣:用茅和棕麻编制的防雨衣服。

  古诗今译

西塞山前群群白鹭高飞,桃花盛开水中鳜鱼肥美。青色的斗笠,绿色的蓑衣,在斜细雨中流连不归。

  名句赏析——“桃花流水鳜鱼肥。”

这是一首传唱悠远的词,所描写的是西塞山边的景色:空中有白鹭高飞,而山下的小溪边,盛开着丛丛鲜艳的桃花,溪水中是一条条鲜活肥美的鳜鱼,还有那温和的斜风细雨,这是一幅多么生动自然的春天的景象,生机勃勃,而且充满了喜气。而春色中的人,头戴斗笠,身穿蓑衣,洒浴在斜风细雨之中,享受着美好的自然景象,他自己也成为这景色的一部分。这风、这雨也是美好的,古人说“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难怪他要流连忘返了。“不须归”除了指不回家外,还指弃官隐居,一去不返。那个穿蓑戴笠的人就是品行高洁、不愿做官的隐居者,也是诗人自己。他热爱淳朴美丽的大自然,认定这美丽的自然中包含了自己的人生志趣,他要让自己悄然溶入这自然之中,所以才能对自然有如此深深的感触和依恋。

 

 

 

 

 

 

教学大纲排序第41首

寒 食 韩 翃

chūn chéng wú chù bù fēi huā

春   城   无 处 不 飞 花 ,

hán shí dōng fēng yù liǔ xié

寒  食  东  风  御 柳 斜 。

rì mò hàn gōng chuán là zhú

日  暮 汉  宫  传  蜡 烛 ,

qīng yān sàn  rù  wǔ hóu jiā

轻   烟  散 入  五  侯 家 。

作者背景

韩翃(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唐代诗人。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一直在军队里做文书工作,擅长写送别题材的诗歌,与钱起等诗人齐名,时称“大历十才子”。后来皇帝选拔他担任起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注词释义

春城:暮春时的长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节前两天的节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御柳:皇城中的柳树。

斜:为了押韵,此处可以按古音读作xi。

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

传:赐给。

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极、王逢时五人为侯,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古诗今译

暮春的长安城里漫天舞着杨花,寒食节东风吹斜了官中的柳树。黄昏开始宫里颂赐新蜡烛,轻烟先升起在皇帝贵戚家。

  名句赏析——“春城无处不飞花。”

这是一首寓意非常委婉的讽刺诗。在唐代以前,汉朝最为强大,所以唐人做诗都喜欢借汉来比唐,这里也是借汉代的故事来讽刺本朝。寒食三天焚火,本应第四天才可用火。但皇宫里在第三天的黄昏就将传火种的蜡烛赐给了皇帝贵戚。这件小事说明皇帝对贵戚近臣的特别恩宠,但诗人写得很委婉,而且用春城飞花的奇丽景致开头,用东风拂柳的描写自然引出皇官,好像是在称颂皇上的恩典,所以连皇帝都很喜欢。像这样不用一字指斥,就达到讽刺效果的写法,就叫含蓄。我们仔细一琢磨,就能品味到里面暗含的讽刺意味。

 

 

 

 

 

 

 

教学大纲排序第42首

滁州西涧 韦应物

dú lián yōu cǎo jiàn biān shēng

独  怜 幽   涧 边 生 ,

shàng yǎu huáng lí shēn shù míng

上    有  黄   鹂 深  树 鸣 。

chūn cháo dài yǔ wǎn lái jí

春    潮 带 雨 晚 来 急 ,

yě dù wú rén zhōu zì héng

野  渡 无 人  舟 自 横 。

作者背景

韦应物(737-792),唐代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贵族出身,曾为唐玄宗侍卫,后来发奋读书,成为有名的诗人。其诗多写田园风物,以古风和五律最受人推崇,风格古淡隽永,后人将他与柳宗元并称为“韦柳”。

 注词释义

滁州:今安徽滁县,诗人曾任州刺史。

西涧:滁州城西郊的一条小溪,有人称上马河。

独怜:最爱,只爱。

春潮:春雨。

野渡:荒郊野外无人管理的渡口。

横:指随意飘浮。

  古诗今译

涧边丛生的幽特别让人喜爱,密林中还有黄鹂鸟在婉转啼鸣。带雨的春潮在傍晚来势更湍急,荒郊野渡寂无人影只有船空横。

 名句赏析——“野渡无人舟自横。”

诗人在滁州做官时,最喜爱西涧清幽的景色,经常一个人到涧边散步。岸边的绿、树丛中的黄鹂,所闻所见都赏心悦目,让人流连忘返。一场突如其来的急雨,使春天原来就高涨的涧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冲得横在岸边。一船来说,船渡往对岸的方向是纵,水流的方向是横。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冲就横在水中了。诗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个特殊的情景,描绘出小船横在水流中的面。所以格外生动。从前两句的描写来看,诗人的心情很悠闲,但后两句的风景又有点寂寥的感觉。

 

 

 

 

 

教学大纲排序第43首

塞下曲 卢 纶

lín àn cǎo jīng fēng

林  暗 惊 风 ,

jiāng jūn yè yǐn gōng

将   军 夜 引 弓 。

píng míng xún bái yǔ

平    明  寻 白 羽 ,

mò zài  shí léng zhōng

没   在  石  棱 中 。

作者背景

卢纶(748-800),唐代诗人。字允言,河中蒲州(今山西永济)人。“大历十才子”之一,他的送别诗、写景诗很有特色。

 

注词释义

引弓:拉弓,开弓。

平明:清早。

白羽:本指箭秆上的羽毛,这里借指箭。

没:陷入。指箭射入很深。

  古诗今译

黑暗的林中风吹动,将军深夜拉动了强弓。黎明时寻找射出的箭,发现它深陷在巨石中。

  名句赏析——“林暗惊风,将军夜引弓。”

这是卢纶反映军士生活最有名一首诗。塑造了一位将军的勇猛形象,篇幅极为简短,却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前两句写黑暗的夜晚,林深草密,惊风阵阵。诗中通过这样的环境描写,为将军拉弓射箭的壮举作了铺垫。传说汉代名将李广出猎时,远远看到丛中的一块大石,以为是一只猛虎,急忙拉弓射去,箭头居然稳稳地扎入石头之中。这里借用李广的故事,来形容将军的勇猛和神力,的确是非常恰当的。全诗语言精练准确,描写生动传神。

 

 

 

 

 

教学大纲排序第44首

游子吟 孟 郊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  行  密 密  缝 ,

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意  恐  迟  迟  归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心 ,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

作者背景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少年时居蒿山,与韩愈是好朋友。一生穷困,近50岁时才中进士。孟郊写诗以寒苦之音著称,追求奇特的构思和瘦硬的语言风格,多表现下层民众和自己的贫寒生活及遭遇,与贾岛齐名,有“郊寒岛瘦”之称。

  注词释义

游子:离家远游的人。

意恐:担心。

寸草:小草。寸心:此处指游子的心。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这里比喻母爱。三春,初春、仲春、暮春,泛指整个春天。晖,阳光

  古诗今译

慈爱的母亲手中的针线,离家远行人身上的衣服。要远行时密密地缝呵缝,心中担忧儿子迟迟才回。谁说幼小的青的心意,能报答得了春天的光辉?

  名句赏析——“谁言寸心,报得三春晖?”

孟郊50岁才中进士,当上溧阳县尉,这样一个小官,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这首诗就写于此时。诗以一个极为平常而又十分典型的生活细节揭示了母爱的伟大:老母牵针引线为临行的儿子缝补衣裳,由于担心儿子长时间不回来,就把针脚缝得非常细密,希望它能结实一点,更结实一点。慈母对儿子的笃爱之情,就这样一针一线地缝进衣服中,随着儿子千里万里。这一平常而充满了骨肉亲情的生活场景,是我们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所以能引起每一个读者的共鸣,引起我们对母亲的种种回忆和依恋。母爱是不期望报答,也是儿女所报答不完的,因为它像三春的阳光对小的哺育,是无穷无尽的。诗歌面简洁,语言朴素,而内涵深厚,动人心弦,所以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

 

 

 

 

 

教学大纲排序第45首

竹枝词 刘禹

yáng liǔ qīng qīng jiāng shuǐ píng

杨   柳 青  青    江 水 平 ,

wén láng jiāng shàng chàng gē shēng

闻     郎 江 上    唱   歌 声 。

dōng biān  rì chū xī biān yǔ

东    边  日 出  西 边  雨 ,

dào shì wú qíng què yǒu qíng

道  是  无  晴  却  有  晴 。

作者背景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是柳宗元的好友,人称刘柳,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流放,性格豪迈,决不向恶势力低头。他的诗也写得很有豪气,白居易因而称他“诗豪”。他的七律和七绝都有许多名篇,而用民歌体裁来写七绝更是他引人注目的特点,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

 注词释义

竹枝词:古代四川的民歌。

唱:亦作“踏”,“踏歌”,唱歌以脚踏地为节拍。

晴:与“情”同音,谐音双关。这一句语意双关,既写江上晴雨天气,又写出了好的心情。

  古诗今译

岸上杨柳青青江水平平,听到情郎在江上的歌声。东边出太阳西边下着雨,以为它没晴原来却有晴。

  名句赏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是采用民歌体裁写作的绝句,运用了民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谐音双关。夏天的午后常有一边出太阳一边下雨的奇妙天气,俗称“太阳雨”。正是一场太阳雨后,杨柳被沐浴得更加翠绿,江水高涨,平如镜面。突然从江上传来一阵歌声,岸边的姑娘听出是自己喜欢的小伙子所唱。好久没有他的音讯,以为他已忘记了自己,听到歌声,才知道他就像夏日晴雨不定的天气,以为没情,原来却是有情的。这里的“晴”是“情”的双关语,由上面的“东边日出西边雨”引出,写出姑娘的心理活动。诗人只用七个字就把姑娘微妙的心理变化写出了出来,让我们仿佛看到她怦然心动由怨转喜的表情,显示出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来源:中国哲士网

教师学生家长 数二年下单元资料 备课考试教学

教育资料 必备古诗词2 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二)(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二)(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二)(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一)(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单元试卷(一)(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二单元试卷(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三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二)(B)
    二年级下册数学1—5单元综合测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二)(A)
    一年级下册语文(1-8单元)拼音测试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达标测试卷( …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六单元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月考测试卷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作者:邹英华…
    小学数学第四册期末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C)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四、五、六单元综合…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二)(B)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一)(A)
    三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
    小学四年级语文阶段性检测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如何评课
    在科学课教学中,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
    如何备课
    教师个人总结
    三年级(下册)语文期末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试卷(一)(B)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五单元试卷(A)
    小学数学第四册期中试卷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一)(A)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人教)…
    二年级下学期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苏…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练习题
    2010好对联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测试题
    二年级下册数学学习与评价(期末)
    沭阳县实验小学三年级数学试题
    沭阳县实验小学五年级数学试题
    沭阳县实验小学六年级数学试题
    一年级语文下册期末测试卷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第二单元测试题
    小学数学第四册第一单元试卷(一)(B)
    冀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一单…
    数学二年级下学期 第三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同步测试…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计划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复习计划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小学数学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总复习资料
    五一劳动节演讲稿
    小学生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系列之一小学…
    一年级语文暑假作业
    二年级语文一二单元月考试卷分析
    听课心得
    本学期个人工作计划
    读书心得体会
    写给二年级小朋友的一封信
    校本教材-------《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线考试题…
    小学教师年度工作述职报告
    校本教材-------《小学生必备古诗词》…
    必备古诗词3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二年级语文阅读教…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
    必备古诗词4
    四年级第二学期数学月考测试卷
    一年级数学月考测试卷
    六年级五六单元测试卷
    三年级语文下册五六单元测试卷
    六一儿童节入场口号
    运动会班级入场式解说词(小学篇)
    小学六一运动会解说词
    怎么规范小学生写字
    一年级语文下册识字教学策略
    育才小学2009学年第一学期二年级数学…
    五一劳动节 演讲稿
    一年级第二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检测卷
    第二学期月考六年级水平测试卷
    第二学期五年级语文期中检测
    第二学期月考四年级水平测试卷
    决定命运的十二个好习惯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测试题
    二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检测卷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卷
    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春季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检测…
    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测试卷
    必背古诗词1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