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佳作欣赏。 1、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在班里进行赏析。 教师侧重选择两类文章: (1)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结构好。 (2)语言优美,对景色、心情、语言等的描写较生动,且表达了自己真实的感受。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一评,作文中有哪些地方值得大家学习。 3、这节课,我们欣赏了几位同学的作文,相信对每位同学都有所启发,这节课我们来精心修改自己的文章。我建议大家联系自己的感受,把画面呈现于脑海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它写出来。 4、教师发现问题及时帮学生解决,对部分学生帮他们开拓一下思路,发现共性问题随机点拔。 5、请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互评,发现问题,进行修改。 6、小组内相互读别人习作,帮助同学修改。
习作4 一、与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幅图。
第一幅图指导:
1、引导看图:一位小男孩牵着两头骆驼在草地上行走,到处是鸟语花香、蝴蝶翻飞。
2、想象故事:那位小男孩,家住在沙漠地带,家里缺水。他出来寻找水的,他可能经过了长途跋涉,克服了千辛万苦,走出了茫茫沙漠……(发挥想象)
第二幅图指导:
1、引导看图:一位美丽的姑娘穿着美丽的连衣裙,表演着顶碗舞。
2、想象故事:那个跳舞姑娘.你可以先写一下她的外表、服饰、装饰,最好给她起一个名字,然后根据图的意思写“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也就是怎么刻苦练习,怎么发现“顶碗舞”的),最后再写练习之后台上的精彩表演,赢得了观众怎样热烈的掌声,
3、片段引路:那为姑娘二十来岁,眉清目秀,身材苗条,穿着一身艳丽的蒙古服装,如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她站在草地上,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服装十分鲜艳,上面的花纹很精致.那为姑娘的脖子上有一串银光闪闪的项链,手上戴只一对金手镯,腰间围了几条彩色丝绸。
第三幅图看图指导:
1、引导看图:放牛娃骑在一头牛上,用力在拉另一个小男孩。两只小鸟在自由的飞翔,蜜蜂在辛勤地采蜜。……
2、想象故事:
a、的那个小男孩意外受伤了坐在石头上,放牛娃看到后扶他起来,并把他拉上牛背带他去疗伤……
b、那个被拉的小男孩出来游玩时,迷了路。放牛娃把他拉上牛背,送他回家。
第四幅图看图指导:
1、引导看图:蒙古包、小女孩在认真学习,蒙古包外有美丽的牵牛花、郁郁葱葱的小草……
2、想象故事:先写在蒙古包内小女孩学习的场景。再写走出蒙古包看到的场景。
二、文章谋篇布局指导:
1、进行总写,简要介绍剪纸艺术。
2、对具体要描写的那一幅剪纸进行简要的叙述。
3、由这幅剪纸联想一则故事。
4、对这幅剪纸进行总结。
三、精彩范文引路:
1、我喜欢的一幅剪纸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文化艺术瑰宝之一。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美不胜收的剪纸深受人们的喜爱!每个生动的剪纸背后,都有一个神秘动人的故事。今天,我看到了一幅精美的剪纸,它的样子是这样的:一个小姑娘在一个蒙古包里面学习,蒙古包外面长的都是五颜六色的花草。面对这幅剪纸,我呆呆地思索着,情不自禁的摆动着衣襟,飞向了想象的王国。
在一个村庄里,有一个可爱又很漂亮的小姑娘,她的名字叫英其玛,她是一个孤儿,从小和奶奶一起生活。她学习成绩很好,是班里的第一名。每天放学以后,她都帮奶奶干活。
一天夜晚,在蒙古包里,英其玛正在学习,只见她两眼望着书,嘴里还小声地说着什么。一会儿她又两手托腮,思考着。突然,英其玛一拍桌子,大声喊道:“我终于明白了。”顿时,风吹进蒙古包内,好像在为她鼓掌。
第二天早晨,英其玛照例来到蒙古包外,给花草浇水,施肥。这时,邻居达日娜姐姐走过来,亲切地对英其玛说:“英其玛,你真爱劳动阿!”英其玛拢了拢打在耳边的头发,笑嘻嘻的说:“达日娜姐姐,不要夸我了,再夸我会脸红的。”多么可爱的英其玛啊!
这张剪纸,把草原上的英其玛刻画得活灵活现了。我喜欢这幅剪纸,它将伴随我快乐成长。
2、剪纸里的故事
今天,我欣赏了一幅剪纸,我不由浮想联翩。
一天,一个孩子骑着一头牛去采药,他的名字叫小文。在乡间的一条路上,他看见了一个孩子倒在地上。他跳下牛背,仔细打量了一眼,才发现他受了伤,又看见他身边带着一只水壶,然后,小文喂了水。过了一会儿,孩子醒了。经过了解,他的名字叫小龙,他家很富裕。小文问道;‘‘你怎么会在这儿?”小龙答道:“我在家里很无聊,便跑了出来,然后在这儿跌了一跤。”说到这儿,他的脚上正流着血。小文从自己身上撕下一条布,替小龙包扎好,然后说道:“我还要去采药,我带你去,顺便帮你治疗。”小龙觉得很有趣,便高兴地答应了。“好啊,好啊!”小文跳上牛背,使劲拉着小龙。由于小龙受了伤,怎么拉也拉不上去。牛背上的小文满头大汗。牛似乎知道了小龙的脚不好,便把腿弯曲着,便蹲了下去,让小龙坐在了牛背上。一路上,他们俩有说有笑,在交谈的过程中,小龙知道了小文家境贫寒,妈妈又生了病,便决定帮助小文。
第二天,小龙送了一大笔钱到小文家,小文带妈妈去看病时,遇见了小文,两人紧紧地握着手,激动万分。
一把剪子一张纸,就能创造出如此丰富,精美的艺术品,这就是咱们中国的剪纸。
习作5 【教材解读】
1.教材简析:
本次习作是写家乡的一种产品,介绍的内容很广泛,可以是农副产品,也可以是工业产品。要写清楚产品的外部特征、价值、用途等,语言表达要有序、具体、活泼生动。为了全面深刻的了解这种产品,还要进行认真观察,查阅资料或者调查访问。要在语文实践活动和习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的习惯和“乐于表达”的兴趣。在积累丰富的知识和真实的见闻之后,习作就可以水到渠成。因此,指导学生观察、调查家乡产品是本次习作的“源头活水”。
2.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例文《银杏》,懂得要全面了解某一事物,光靠看是不行的,还得通过调查、咨询、查阅资料。同时了解其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初步感知作者是抓住哪些方面来写银杏的,学习小作者有序、细致、生动的表达方法。
(2).能在习作中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先介绍它的外部特征,在写出它的价
值或用途等。
(3)通过对家乡这种产品的观察、调查、咨询、查阅资料,提高学生搜集资料、运用资料、合理表达等综合能力。
(4)通过学生全面了解、介绍家乡的一种农副产品或工业产品,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3、教学重难点
本次习作应把着力点放在指导学生搜集习作材料上,通过观察、调查、访谈等多种途径,运用上网、查阅资料、请教别人等多种方法,引导学生走出家门和校门,到社会、自然或其他媒体等更大的范围去有意识地搜集材料,努力提高学生搜集习作素材的能力。同时,要指导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学会运用资料,学会表达时要有序、清楚、明白,表达时要注意详略得当。进一步使学生养成学生“ 留心观察生活 ”的良好习惯 。
【教学准备】
1.学生把观察家乡产品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和搜集到的家乡产品的有关文字知识、图片等,集合制作成风格各异的“家乡资源库”。
2.制作产品资料(图片、文字)的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步:作前准备,搜集资料
一、谈话导入,启发话题
1、同学们,一提起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滕州,我们的心里一定会充满自豪之情,因为她傍水依山,风景秀丽,像一颗明珠镶嵌在山东的南部。家乡人民用辛勤的汗水创造了许多财富:水果、蔬菜、水产品、风味食品、工业产品……,这些家乡的特产有的在全国畅销,有的甚至远销海外,你都知道哪些家乡的特产?
2、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谈谈自己知道的家乡特产。比如:宾湖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