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ui >> 崔颢 >> 正文

 

崔颢的《黄鹤楼》超越了李白

的。”不以词害意似乎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能有这样的天纵之才,有这样的胆识,在要求最苛刻的格律诗的天空中用自己气韵的狂风扫除一切规则的羁绊,亮出一片从来没有过的湛湛青天。
  这股气一旦从诗人胸中吐出,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树影历历,芳萋萋,万千忧喜,涌上心头。鹦鹉洲是三国时祢衡被杀之地,但是作者并不挑明,只是用地名含蓄带过,余音袅袅,让读者有了无限的想像空间:是作者悲叹自己一生如耿直敢言的祢衡一样,命运多舛,还是暗指当权者如黄祖一样,滥杀英才,或者更是影射权贵如曹操一样阴险毒辣,借黄祖之手除自己眼中之钉?这一切诗人并没有明说,但是正是这样,诗句却更有了常人无法想像的更饱满的张力。
  面对着无限的江山,无限的空间和时间,诗人知道自己终究是渺小的,经历了半生的困顿沉郁之后,诗人发现,自己已经陷于进退两难的处境:日暮途穷,故乡何在?前进固不可能,就连后退也成为一种奢侈。于是,在八世纪的一个清朗的日子里,在仙人驾鹤西去的高楼上,崔颢木然地对着空空阔阔坦坦荡荡的江山,黯然地看着楼下来来往往忙忙碌碌的人,斯人独憔悴!
  古人说:“文以气为主。”“气”其实指的就是气韵。这首律诗,根本不顾平仄格律的要求,只顾一股气吐将出来,这股气一直郁结于诗人胸中,而现在竟充塞了天地,萦绕于丽日浮云之上,更缠绕在每一个失意游子的心中。于是,这首严重犯规的格律诗,竟成了最成功的一首格律诗。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严羽《沧浪诗话》更是赞誉:“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鹦鹉洲》
  
  《唐才子传》说:崔颢此诗出后,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诗兴大发,突然看见崔颢此诗,长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有人说此说多半为后人附会,但是我倒是愿意相信此事属实,因为李白后来模仿《黄鹤楼》写过两首诗,其中一首是颇有些名气的《登金陵凤凰台》,这首诗借用了崔颢的韵脚,很多地方也不乏模仿痕迹,后人认为两首诗各有千秋,但是李白模仿崔颢的另一首《鹦鹉洲》,则连很多李白的崇拜者都羞于提起了。
  
  鹦鹉洲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极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明眼人一看即知,李白也效法崔颢的“三叠泉”,在前三句反复出现“鹦鹉”之词,但是,整个诗却给人以邯郸学步东施效颦之感,全无诗仙气象。看来,李白此时并不明白,崔颢《黄鹤楼》依仗的其实就是胸中的那股气,这气是无法复制,更无法效仿的,因为真正的经典,永远只可能有一个。
 
 

上一页  [1] [2]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崔颢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崔颢的《黄鹤楼》超越了李白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