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是诗仙,他的诗浪漫奇崛瑰丽华彩,上下五千年,没有人能出其右。李白也颇以才情自负。回望长安绣成堆,被封为翰林伴驾的李白喝醉要写诗,皇帝跟前两个最得意的人儿连忙赶过来伺候,一个为醉得东倒西歪的诗人脱鞋,一个迈着精妙的细步为他捧来研好的浓墨。皇帝也放下龙威,拿起调羹为他吹冷醒酒汤。淋漓醉墨的《清平调》一挥而就,虽是应景作品,却同样文采风流脍炙人口。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的佳话,充分体现了盛世大唐对知识分子的尊重。
 但李白还是离开了长安,壮丽河山田园风光栖息着他的诗魂和灵感。黄鹤楼上晴空万里白云悠悠,长江之水自天际滚滚而来,汹涌而下。此时此景本应诗情勃发的李白却惜墨如金,并用两句诗说明原委: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元人辛文房在《唐才子传》记载了这件事。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唐玄宗开元十一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崔颢的文学成就体现在那首《黄鹤楼》里:“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怀古之情羁旅愁思,在气势恢宏的诗句中一泻千里,情景交融。从专业的角度看,就这首诗来说,李白知道自己无法超越。严羽《沧浪诗话》谓:“唐人七言律诗,当以崔颢《黄鹤楼》为第一。” 崔颢名士风流,擎美酒抱美人,放浪形骸。但他无法超越世俗,不能像李白一样仰天大笑出门去,不再摧眉折腰事权贵。晚年还到长安求取功名不第,最后客死异乡。 李白是伟大的,不仅仅是他的作品。无论是在皇宫禁苑还是山水风景中,他始终不改纯真和本色。他对崔颢的尊重是对艺术的尊重,谦为不如,本身就是超越。 作者:宋慧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