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里丝毫没有提到庄王的任何卓越表现,似乎在这场震惊天下的政变中,庄王不过是个任人摆布的傀儡,但从后面庄王在争霸和振兴楚国的一系列的表现来看,庄王又绝不会是个任人宰割,而不会还手的软骨头。因此,在这场政治斗争所引发的叛乱里,庄王应当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子孔、潘崇的“伐舒蓼”,刺客的“不克而还”,公子燮和斗克的“挟王出逃”,戢梨与叔麇的诱杀之计,这一系列的巧合都应该有庄王的部署在内,只是为了麻痹众人,庄王表面上仍然暂时饰演了一个昏庸君主的角色。对那依然无法看清真相,只认为庄王无能的朝廷大臣,只能叹一句“庄王非在梦中,尔等在梦中矣。”
按理说经过这次之后庄王应当真正掌权治理国家了,但是放眼朝中,到底谁是忠臣谁是奸臣他并不知道。潘崇等人从成王时代开始就不是很忠诚,庄王的祖父成王当年想要废掉“蜂目而豺声”的太子商臣,潘崇是商臣的太傅,就问商臣说:“能事之乎?”商臣说:“不能。”又问:“能亡去之乎?”商臣答:“不能。”又问:“能行大事乎?”商臣眼睛一亮,说:“能!”
后来,商臣果然带兵包围了王宫,逼死了成王,自立为穆王。可以说商臣的大逆行为就是潘崇教唆的,如今潘崇等人大权在握,庄王不能不防。所以他只能继续他的“假痴不癫”,整整三年。在这段时间里,善恶忠奸一一浮出水面。
就在正直的大臣为楚国的将来而担忧的时候,那些惯于谄媚,察言观色的小人更是认为巴结庄王,出人头地的时机到了,有个名叫刘须的大夫便是其中之一,因其善于溜须拍马,人们称他为“溜须大夫”。他为庄王献上两位绝世美人郑姬和越女,庄王不动声色,装作很高兴,说:“刘须,我心之腹、贤臣也!”刘须大喜,在朝中肆无忌惮,贪赃枉法。一时间朝廷上下邪风盛行,民间怨声载道。贤臣纷纷晋见,劝说庄王励精图治。庄王当然知道忠奸未辩,自己的戏就得继续演下去,便在宫门口竖起了一块牌子,上面写:有敢谏者死无赦。
这下子还真唬住了不少人,不过也有不怕死的,一个叫伍举的大夫入宫晋见,看见庄王“左抱郑姬,右抱越女,坐钟鼓之间”,心想这也太不想话了,便说:“愿有进隐。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明白他的意思,但又觉得这个臣子太没有血性了,你要进谏就进谏,猜什么谜,这么前怕狼后怕虎,以后怎么帮我铲除权贵,治理天下,争夺霸业?不过这个伍举怎么说也算是个忠臣,不能不给面子,就暗示他说:“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举退矣,吾知之矣。”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一鸣惊人”的故事,不过对于这个故事的出处,世代都有所争议。它最早出自与《韩非子.喻老》,“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谷知之矣。”处半年,乃自听政。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在《史记.楚世家》中,更是对这个故事做了详细的记载,但是在同一本书里,《滑稽列传》又说道:“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之饮,沉湎不治,委政卿大夫。百官荒乱,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左右莫敢谏。淳于髡说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蜚又不鸣,不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于是乃朝诸县令长七十二人,赏一人,诛一人,奋兵而出。诸侯振惊,皆还齐侵地。威行三十六年。”由此看来,一鸣惊人的又变成齐威王了。为何两个不同的时代会出现同样的故事?连说的话,打的比喻都一模一样?要说是历史的巧合又未免太过牵强,不可能巧合到这种地步。想来应当是张冠李戴了,历史典故张冠李戴的事情时有发生,《韩非子》成书较《史记》要早,《史记》中关于楚庄王“一鸣惊人”的记载应来源于此,但齐威王的故事却不见于先秦,照此看来,齐戴楚冠的可能性相当大,况且这个故事《左传》并无记载,说明诛杀臣子的规模不会很大,《韩非子》中“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的记载也较《史记》中“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可信。
“一鸣惊人”的故事后,众大臣想这下子你总该勤于政务了吧。谁知庄王“居数月,淫益甚”。他不仅不改,还变本加厉。大夫苏从一看坐不住了,他是个血性男儿,肚子里没有那么多的城府(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看出了庄王的意图,故意进谏,投其所好),冲到庄王的面前直言不讳地数落他的过错。庄王装做不高兴的样子,说:“若不闻令乎?”这句话的下一句可能就是“拖出去斩了”,但苏从正色道:“杀身以明君,臣之愿也。”庄王一听大喜,连忙抓住他的衣袖,说:“我找的就是你啊。”两人促膝长谈,议论国事。从此之后庄王“罢淫乐,听政,所诛者数百人,所进者数百人,任伍举、苏从以政,国人大说。” 庄王用这招“假痴不癫”顺利地除去权贵,分辨忠奸,真可谓一石二鸟,大大地巩固了自己的王位,相比较之下,后来的孙膑比起他都要稍逊一筹,也不愧他“霸主”之名。 说到庄王,有一件事情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震惊天下的“楚王问鼎”。 庄王一鸣惊人后,因其任用了一批贤能之人,实行改革,修明政治,发展生产,扩充军伍,国力大盛。他看时机已经成熟,便开始了他的称霸之路。 庄王四年,灭庸,庄王六年,伐宋,庄王八年,伐陆浑(今河南少嵩县北)戎,“观兵于周郊”。他的这一举动直接威胁到了当时名义上的天子周王室。周定王慌了手脚,连忙派王孙满去犒劳楚王。楚王这时已经被接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问起了九鼎的大小来。 自大禹铸造九鼎以来,这九个大鼎就成为了王权的象征。诸侯只能有七鼎,大小也不一样,楚王问鼎就是在觊觎周王室的天子之位。王孙满是个能言善辩的能臣,便说:“在德不在鼎。”庄王还没听出个中深意,自满地说:“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意思就是我们国家的兵器折下来就可能铸造九个鼎了,以我们的军事实力,难道还当不了天子吗?王孙满回答说:“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意思就是周成王当年占卜过,我们周王室有七百年的基业,三十位君主,现在我们的气数还没尽,你撼动不了王室。你要是仗着武力强攻,你就是个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