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u >> 楚庄王 >> 正文

 

雄霸天下 问鼎中原:楚庄王金戈铁马的一生

灭庸,庄王六年,伐宋,庄王八年,伐陆浑(今河南少嵩县北)戎,“观兵于周郊”。他的这一举动直接威胁到了当时名义上的天子周王室。周定王慌了手脚,连忙派王孙满去犒劳楚王。楚王这时已经被接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竟然问起了九鼎的大小来。自大禹铸造九鼎以来,这九个大鼎就成为了王权的象征。诸侯只能有七鼎,大小也不一样,楚王问鼎就是在觊觎周王室的天子之位。王孙满是个能言善辩的能臣,便说:“在德不在鼎。”庄王还没听出个中深意,自满地说:“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意思就是我们国家的兵器折下来就可能铸造九个鼎了,以我们的军事实力,难道还当不了天子吗?王孙满回答说:“呜呼!君王其忘之乎?昔虞夏之盛,远方皆至,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桀有乱德,鼎迁于殷,载祀六百。殷纣暴虐,鼎迁于周。德之休明,虽小必重;其奸回昏乱,虽大必轻。昔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天所命也。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重,未可问也。”意思就是周成王当年占卜过,我们周王室有七百年的基业,三十位君主,现在我们的气数还没尽,你撼动不了王室。你要是仗着武力强攻,你就是个昏庸残暴的君主,鼎的大小不是你应该问的。庄王一听吓出了一身冷汗,立刻就觉察出自己实在是太冲动了。春秋时各国普遍信奉鬼神,特别是楚国,巫风盛行,从《离骚》、《国殇》、《山鬼》等世代相传的文学作品中可见一斑。一听周王室有神明守护,自然是不敢造次;周王室是当时的天子,是君,庄王是臣,臣夺君位就是犯上作乱,势必会遗臭万年,庄王自己也不想留下千古骂名。况且当时北方有诸多强国,如秦、晋、齐等,齐国“尊王攘夷”,很大程度上就是“攘”的楚国。如果他真的灭掉周王室,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北方众强国将会联合起来,以勤王的名义,一起南下对付楚国,楚国就会面临多线作战的危险,况且战线拉得如此之长,即使有再大的根基,也经不起折腾。他知道自己没有那个实力灭亡周室,只得退兵。庄王九年,这位集聚文韬武略的君王面临他人生中最大的危机,前面就已经说过,相当于丞相的令尹一职世代都是由若敖氏一族的人担任。若敖氏是熊姓的分支,春秋初期的楚国君王熊仪号称若敖,他的儿子斗伯即以若敖为氏,经几代之后便成为在楚国极具影响力的大姓,权倾朝野。庄王韬光养晦,假痴不癫,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防若敖一族。庄王掌权之后,立刻就任命若敖氏的政敌贾氏为工正(古代官职,管理百工),分了若敖氏的权。庄王九年的时候,若敖氏的子杨,子越两人分别担任令尹和司马,主宰楚国军政大权。这个子越是个野心家,一心想着除掉贾氏,废除打压若敖势力的庄王。《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其伯父子文从他很小的时候就曾经预言他会导致灭族大祸,言辞恳切地对子越的父亲子良说:“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子良心疼儿子,道:“不可。”子文身在官场,深知楚国政治,知道功高盖主,大祸将至,临死前召集全部族人,道:“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且大泣曰:“鬼犹求食,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后面发生的一系列事情证明了子文确实有独到的政治眼光,庄王北伐,问鼎中原,贾氏与若敖氏的权利斗争也进入了白热化。工正蒍贾罗织罪名,在庄王面前告了令尹子杨一状。庄王正愁找不到机会向若敖氏下手,就坡上驴地免了子杨的官职,赐他一死。子杨死后,庄王任命子越为令尹,蒍贾为司马。《周礼·夏官司马》载:“乃立夏官司马,使师其属而掌邦政,以佐王平邦国。”证明司马是统领天下兵马的官员,相当于汉代的大将军。庄王的这项任命,等于是夺了若敖氏的军权。子越生性凶残,对贾氏和庄王极度不满,“以若敖氏之族圄伯嬴于?尞阳而杀之,遂处烝野,将攻王。”(《左传·宣公四年》)完全不把庄王放在眼里。庄王没想到他真敢犯上作乱,而且动作还这么快,于是决定采用缓兵之计,要求用三王之子(楚文王、成王、穆王子孙)为人质,向子越妥协。子越狂傲以极,断然拒绝,其实他自己也知道,既然已经发兵攻王,就再也没有回头路好走了,“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左传·宣公四年》)此时灭掉了庄王,不过是像赵盾那样在历史上留下骂名而已,如果不灭,庄王迟早都会反攻,到时候连生存都不可能,还谈什么名誉。但是他小看了庄王的才智和胆量,庄王亲自带兵出征,与若敖氏“战于皋浒(今湖北襄阳西)”(《左传·宣公四年》)。这场战争险象环生,子越向庄王射了两箭,一箭射在铜钲上,一箭穿过车盖,均几乎伤着楚庄王,王军大恐,纷纷后退,庄王不愧是个有雄才的君主,急中生智,对士兵们说:“吾先君文王克息,获三矢焉。伯棼窃其二,尽于是矣。”只这寥寥数语,就轻松地稳住了军心,士气大振,一举攻破了若敖的军队,灭了若敖全族。 从这个时候开始,庄王才算真正掌握了楚国的军政大权,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北上称霸再无后顾之忧。 庄王另一个足以为众人所道的是他的仁义和德行。春秋时代沿袭了周朝的礼制,凡事都讲求礼义为先,战争也奉行礼仪之兵。所谓“礼仪之兵”,就是“终日定地,各居一面,鸣鼓而战,不相诈。”但是在那个诸侯争霸,战争频繁的年代,礼仪之兵已经不再适应社会现实。战场本来就是杀人和被杀的屠场,将仁义带上战场无疑是自取灭亡。“泓水之战”标志着“礼仪之兵”逐渐走向终结。但是人的思想是很难改变的,为了名正言顺,春秋诸侯都习惯出兵时高举仁义大旗,以遮掩自己的真正动机,即使“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所谓“春秋无义战”就是针对这一现象而来。庄王被后世称为“仁义之君”,主要是因为三件大事:复陈国,受郑降,撤围宋之兵。庄王十六年,楚国出兵伐陈,杀了夏征舒,以陈为县。夏征舒是陈国臣子,弑君谋逆,想必当时庄王伐陈就是以诛杀奸臣为名。吞并陈国之后,群臣庆贺,只有刚从齐国出使回来的申叔时不来朝贺。庄王问他为什么,他回答道:“鄙语曰,牵牛径人田,田主取其牛。径者则不直矣,取之牛不亦甚乎?且王以陈之乱而率诸侯伐之,以义伐之而贪其县,亦何以复令于天下!”庄王觉得言之有理,遂复陈国。
   庄王十七年,围郑三月,三月,克之。郑伯是个能屈能伸的勇者,光着身子牵着羊出来拜见,声泪俱下地说道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楚庄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雄霸天下 问鼎中原:楚庄王金戈铁马的一生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