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作坊》是迟子建写的一篇中篇小说,刊登在《小说月报》2003年第8期上。
小说中的主人公翁史美是出生在农村。她是在县城读完高中的。由于学习不行,高考的时候名落孙山。她在当乡长的哥哥的安排下到一个度假村工作。由于工作时与那些来度假村鬼混的狗男女合不来,被哥哥调到管理灶房的事情。后来与铁器铺的王四会结了婚。并有了一个小孩。后来她厌烦了这种单调重复的生活,就像文中说的那样:“儿子降生后,翁史美已经厌倦了她的生活,她冬季在家带孩子、做饭,夏季在度假村看着那几个满面油红的厨子。每当她听到王四会‘哐啷――哐啷――’的砸铁声,就觉得她一生的幸福都在这声音中粉碎了。 后来她邂逅了前来度假的纪行舟。同居一段时间之后被纪行舟抛弃,王四会发现他们的奸情之后也断然与她离了婚。于是她离开了家庭来到城里做一些小生意发了一点财,便在郊区开了一个私人屠宰场。
于是“零作坊”的含义也在此展开了:零作坊原来是一个陶艺人的工作室,后来被史文美翁史美买过来作为杀猪的私人屠宰场。屠宰场的员工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做苦工的,跑运输的、养老院的,甚至是抢劫犯!史文美翁史美运用了自己的智慧与勇敢把他们收笼过来为自己出力。后来由于杨水利用零作坊贩卖假古董,被警方查处,连零作坊也被牵连进去。后来零作坊也没有经受住这场劫难,宣布破产了。后来在王爷的提议下在零作坊的前面种下了许多的花,全文也以此结束。 首先“零作坊”是一个非常具有深意的字眼。
“零”是无的意思,这篇以史文美翁史美为主人公的小说的最重要的事件都发生在这里,它的深刻的社会意义也是在这里展开的。我觉得所谓的作坊我们只可以看作是整个社会发展的一个小小的缩影。它反映了在新的历史时期下人们新的生活新的追求和新的尝试。作为零作坊的小屋,它见证了两个不同追求的人群:一是对美好艺术进行执着追求的给小屋起名字的原来的主人。再就是以史文美翁史美为代表的在物质利益的驱逐下没有文化本身纯洁但最后又被社会所“污染”的不幸遭遇的人群。
这篇不长的中篇小说却以高度的概括性,形象地再现了中国走出文化大革命的阴影之后对人生道路的新探讨,新追求。
大家已经从对传统精神的追求到对物质的执着追求。当然在这样的追求中也涉及到传统道德的缺失和个性解放的苦涩代价。例如史文美翁史美对爱情的追求由王四会到纪行舟,史文美翁史美本来是对那些没有结婚证的人的非法同居十分的反感,但自己却不自觉地走向了同样的生活模式。当然我们不得不说史文美翁史美的爱情追求是纯洁的,但我们也不可否认现在社会上许多人的不同传统模式的爱情方式也是有最初的纯洁动机的。只是受到社会风气的不良的影响,和自己可以受到伤害的情况下对爱情报有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从而出现了玩弄爱情,视爱情为一时儿戏也或者只追求一时快感的行为,他们的确是一个社会的变态而不是社会的潮流。文章的结尾是十分有意思的,历经风雨的小作坊最终以长満鲜花给自己划下了完美的句号。这是作者所预示的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反映了作者对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望。
其实文章是两条线索写成的,一条是实的线索,一条是虚的线索,即是史文美翁史美所忠情的零作坊的原来的主人孟十一。他的存在反映了史文美翁史美的另一种追求:对美,艺术美、人性美的一种向往。在小说中这种美似乎又被作者否定,它好象只是一种一厢情愿的幻想,史文美翁史美最后也未能与孟十一见面,说明史文美翁史美这种追求也是不符合实际的。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反反映了在现代社会对美的追求的艰难性。这种追求在史文美翁史美的现实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说明史文美翁史美在现实的生活中并没有在现实的挫折当中蜕变成一个唯利是图的市会。而是在她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对美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在文中也穿插了其它的爱情故事如鲁大鹏的爱情和人生悲剧。也有杨生情的虚无飘渺日爱情追求。便但都没有多少新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