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黎图书沙龙上。照片迟子建提供
迟子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国家一级作家。1964年生于漠河,1984年毕业于大兴安岭师范专科学校。1987年入北京师范大学与鲁迅文学院联办的研究生班学习,1990年毕业后到黑龙江省作家协会工作至今。1983年开始写作,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树下》、《晨钟响彻黄昏》、《伪满洲国》、《越过云层的晴朗》,小说集《北极村童话》、《白雪的墓园》等,散文随笔集《伤怀之美》、《听时光之舞》等。曾获得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部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文等出版。
“当我童年在故乡北极村生活的时候,我认定世界就北极村那么大。当我成年以后,到过了许多地方,见到了更多的人和更绚丽的风景之后,我回过头来一想,世界其实还是那么大——它只是一个小小的北极村。”2000年,挪威,来自中国黑龙江的女作家迟子建的主题演讲博得了阵阵掌声。外国同行和听众们为她优美的叙述所感染,虽然民族不同,但大家对于乡情的理解是相通的。
迟子建就是这样深深的眷恋着自己的故乡,那个中国北部的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每年有多半时间都是白雪飘飘的小村子。
她这样形容她深爱的亲人:“他们是那么的善良、隐忍、宽厚,爱意总是那么不经意地写在他们的脸上,让人觉得生活里到处是融融暖意……我从他们身上,领略最多的就是那种随遇而安的平和与超然,这几乎决定了我成年以后的人生观。”
她这样形容她深爱的植物:“当植物还在旺盛的生命期的时候,秋霜却不期而至,所有的植物在一夜之间就憔悴了……我从时衰的植物身上看到了生命的脆弱,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看到了生命的从容。因为许多衰亡的植物,在转年的春天又会焕发出勃勃生机,看上去比前一年更加有朝气。”
她这样形容她深爱的动物:“虽然我把那些动物当成亲密的朋友对待,但久而久之,它们的毙命使我的怜悯心不再那么强烈,我与庸常的人们一样地认为,它们的死亡是天经地义的。只是成年以后,遇见了许多恶意的人的狰狞面孔后,我又会情不自禁地想到那些动物,想到狗伸着舌头对我温存的舔舐,想到大公鸡在黎明嘹亮的啼叫声,想到猫与我同时争一只皮球玩时的猴急的姿态。在喧哗而浮躁的人世间,能够时常忆起它们,内心会有一种异常温暖的感觉。”
迟子建对文学和人生的思考,与她的故乡、童年和她所热爱的大自然是紧密相连的,这使得她的作品流露出一种独特的气息。有人说她像萧红,有人说她像沈从文,其实,迟子建就是她自己,一个北极村走出的文学精灵。从1983年提笔,她的写作从来就没有离开过黑土地,那些小镇、村民、自然界和动植物,在她的笔下呈现出一种朴素的、诗意的美。
写小说20年,出版了30多部书,迟子建的创作成绩斐然———曾获鲁迅文学奖等多种文学奖励;前年获澳大利亚乔伊斯基金会颁发的“悬念句子奖”;今年受到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邀请,到爱荷华进行为期3个月的写作、旅行、研讨等活动;长篇小说《伪满洲国》日文版出版后,《纽约时报》为此对她做过专题采访;最近,散文新著《我的世界下雪了》和中篇小说《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亦引起很大反响;中篇小说《踏着月光的行板》和短篇小说《采浆果的人》同时获得了由读者投票选出的《小说月报》第十一届百花奖……
提起这些,迟子建特别强调:“《黑龙江日报》是最早关注我的媒体之一,曾做过很多次我个人的专访;而我的每一次创作,每一点成绩,省报几乎都是最早给予报道的;我的很多重要的散文,譬如《最苍凉的海岸》、《简朴生活回忆录》等等,都发表在天鹅副刊上。我觉得一张报纸能够持续多年的对文学和青年作者给予相当的关注,是难能可贵的。” (记者 杨宁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