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C >> chen >> 陈启文 >> 正文

 

哈拉寨会议实录

作  者:陈启文

 

  何去非在哈拉寨车站下车后,去了一趟公厕,现在他看起来很轻松。开始他感觉很累。何去非每天都很累。由于长期坐在电脑桌前的颈椎增生和腰椎盘突出,使他的身体佝偻得像个老人了,脖子是歪的。但是现在,他看起来真的很轻松。他走得很慢,又过了一个多小时,才去开会的那家宾馆报到。这当然是为了尽量推迟报到的时间。他不想让自己那种兴奋和急切的心情有丝毫流露。这个会,对别的人兴许是可来可不来的,但对何去非很重要。这是他拿到博士学位后第一次参加全国性学术会议,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意味着他正式出道了。 
  哈拉寨,他站定,皱着眉头,四处望望。下车后他就一直皱着眉头凝视着它。尽管他还从未来过这里,但也早就听说过,这是个宁静而又隐秘的湘西土家人的寨子,这里的温泉和癫痫病一样闻名。不过谁都知道,癫痫虽是一种可怕的病症但不会传染,所以人们可以大胆放心地来这里洗温泉。何去非缓慢地经过的地方,早已没有了一点那个土家寨子原本应有的朴素,街两边都是七拼八凑的现代建筑物,像座盗版的城市,街上也嘈杂得令人难以置信。这个时代有个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所有的东西变成了同样的东西。何去非博士皱着眉头悲哀地想。 
  在这一个多小时的盘桓中,他的手机响了两次,打电话的是同一个人,一个年轻女性的声音。她问他坐的是哪趟车,还有多久才到?何去非把手机紧贴着耳朵,竟然有一种温暖的感觉。他说还有一会儿。后来她又问,能不能在晚餐前赶到?他说,应该……没问题。他显得很低调,很克制,又分明觉得自己很重要。或是那声音太悦耳了,竟让他微微有些走神,他甚至觉着女人所有的美丽动人之处,都在这个声音里包含着了。他的脚步不知不觉加快了,此时夕阳已漫过青石板街道,他脸上也染了些晚霞的光芒,恍恍惚惚的,仿佛有了种不可捉摸的幸福。 
  在宾馆前台,他看见那姑娘了,他的感觉完全正确,那是个看了第一眼就很难把目光再移开的姑娘。他装着若无其事的样子递上身份证,那姑娘抬起头来看他时,他的心又慌乱地跳了起来。一双既美丽又诡谲的眼睛。你好,何博!姑娘说着,给他递上了房卡和印着他名字的代表证,又自我介绍——宋晓斌。这就显得有点多余了,她脖子上也挂着一个同样大小的牌牌,也写着她的名字,但不是代表证而是会务组的工作证。何去非伸过手去,礼节性地跟她握了握。他的手立刻就被温柔地触了一下。但宋晓斌跟他握手时,眼睛已经望着他背后的人了。 
  吴正亚,你咯只鬼,怎么才来啊?宋晓斌快乐地叫喊起来。 
  嘿嘿,那个叫吴正亚的人笑着问,想我了吧? 
  宋晓斌说,连我的狗都快想死你了。 
  这种男女之间的调情游戏,让何去非感觉自己有些碍事了,赶紧抽身出来退到了一旁。这个动作略有些粗暴,宋晓斌吃惊地看了看他。那双眼太亮了,何去非有些慌张,他垂下目光,掩饰了过去。宋晓斌却跟吴正亚更亲热了,好像是故意气他似的。何去非假装没看见,离他们远了些,又低头看着手里那个牌牌。他显得有点犹豫,不知是该挂还是不该挂。离他不远的沙发上坐着的一个老人,还穿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青灰色中山服,但满头银发给他的苍老涂上了一抹奇异的光泽。何去非开始没看见,等到看见了,他一眼就认出这是全国癫痫病学界大名鼎鼎的邬国勋教授。虽是第一次见到,但他在核心期刊上经常看见老人的照片。他赶紧走过去,躬身请安,当然也没忘自报家门。老人好一会儿才有了反应,微微颔首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后生可畏。他如此重复,像是老胡涂了,又像大有深意。重复有时也是高深的隐喻。何去非正要谦虚一句,吴正亚已经走过来了,老人抬抬手臂,吴正亚就把老人的手臂端住了,老人咳嗽一声,低下头去吐痰,吴正亚捧着纸巾,把那口痰接住了。 
  这一连串的细小动作让何去非脸上充满了吃惊。吴正亚搀扶着颤巍巍的老人走进电梯间时,何去非还愣愣地朝他们的背影呆望着。他听见背后有几个老教授在唏嘘,邬老带了一辈子学生,能带上这么个关门弟子,可真是有福气啊。几个人都点头,是啊,是啊。听声音都有些伤感,好像自己这辈子都还没遇到这样的好弟子。何去非转身去看这些老教授们,发现自己一个也不认得,他们肯定也都不认得他。 
  到底要不要把写着自己名字的牌牌亮出来,这成了何去非很伤脑筋的一件事。他既怕人们不知道他究竟是谁,又很怕人们知道他是谁。思来想去,他采取了一个比较折衷的办法,把代表证挂在夹克衫里边,又把夹克衫的拉链拉开,这种半遮半掩若隐若现的状态,既不至于让自己完全被遮蔽,又不是那种让人一眼就可以看穿的花招。他想,至少自己的名字是谁都知道的,在这次全国癫痫病科研成果评选中高居榜首的就是他——何去非! 
  然而让何去非一夜成名的还不是这一篇论文,而是一件学术公案。半年前,他把这篇论文完成之后,交给自己的导师马凯先生,马先生看后当即表示要推荐到核心期刊上发表,可等到发表出来,署的却是马凯先生的大名。哪怕是按惯例,导师在自己弟子的论文上署名,也应该把自己的弟子捎带上吧。马先生也说自己不是故意的,可能是那家期刊在某个环节疏忽了,把何去非的名字漏排了。与其说这是个难以自圆其说的解释,还不如说是婉转的道歉,做弟子的应该心有灵犀,难道非要逼着自己的导师向自己道歉?把导师的名声搞臭了,做弟子的脸上又有多光彩?可何去非偏偏是个认死理的主儿,一封信写到那家核心期刊,恰逢那家期刊正大力提倡消除学术腐败,就把何去非的信给公开登了出来。亚里斯多德几千年前说过的一句话,经何去非引用,又一次成了触及当下中国学术界灵魂的箴言: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年轻的何去非在一夜之间成了向学术腐败开战的英雄,说实话他本人并不想成为这样一个英雄,他原本只想为自己讨回一个名分,哪怕是用一个补白性的更正启事来证明一下自己也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即便不是惟一的,但至少——是之一。那些日子,有许许多多他一辈子都不会见到的人在报刊上、网络上声援他,不光是年轻人,更多的还是那些老教授老学者尤其是博导们,且都不用匿名,全都是挂牌向学术腐败宣战,而言辞最尖锐者莫过于邬国勋教授。又恰逢这次全国性专业科研成果开评,何去非的这篇论文又以全票评为第一。对于何去非,这已远远不止是一次正名,它证明了太多何去非原本无心去求证的东西。当他接到哈拉寨会议的请柬时,一个人走到校园假山后面的树林里,瞅瞅周围无人,他竟恸哭起来。多少天了,他一直压抑着自己老想哭的念头。他是为马凯先生而哭。但马凯先生已听不见了,他因突发脑溢血与世长辞。或许,他的灵魂会听见吧。 
  一直到现在,何去非还保持着那种哭过之后的神情。谁又知道,他的心情有多么复杂和矛盾,他是那么羡慕甚至是嫉妒吴正亚,既讨女人喜欢,又讨老人喜欢,看上去活得还那么洒脱。何去非一个人在房里坐了很久,房门一直开着,走廊上的人影一个一个从他门前闪过,但没一个人注意到他的存在。刚来时的那种兴奋和急切渐渐消失了,一切又回到了他在研究生院的那种被孤离出来的状态。该吃晚饭了。走进宴会厅时,他发现自己又来晚了。每一张圆桌边都坐满了人,一圈一圈的人,有说有笑,好像都是早就认得的老朋友。说是开会,但谁心里都清楚,大多是冲这里的温泉来的,再就是捎带着会会朋友。但这里没有他何去非的朋友,甚至连个熟人也没有。倒也有人打量他,大多用眼角的余光觑一眼或瞟一眼。何去非在这人头攒动的宴会厅里孤零零地站了一会儿,他惟一认得的仍然只有邬国勋教授。老人被安置在一个很显眼的位置,慢条斯理地喝着饭前的一杯茶,充满了老学究式的尊严。像这样一个德高望重的老人,往往会被视为学界的一个标志,一个核心,围绕在他身边的都是非同一般的人物。何去非有点冒失了,兴许他还不谙此中门径,看见老人身边有个空位,便径自走过去了。他再次给老人躬身请安,而脖子上那个牌牌也恰到好处地垂到了老人的眼皮底下。他想,这次老人肯定看清楚了,应该知道自己是谁了。而对这个老人,他内心里是充满了敬重和感激的,邬国勋教授不光是第一个站出来声援何去非的学界泰斗,在这次科研成果评选上,他还给好几个评委打电话,认为何去非那篇论文的价值比自己的更大,一定要让这样的年轻人先上,让学术界保持一种锐气,而他自己,甘愿把自己从一等奖降为二等,说是要为年轻学者垫一块砖。 
  这些都是在评选结果公布之后何去非陆续听说的,他对这位前辈也的确怀有一种亲切感,很想挨得他近一些。可他刚要坐下,老人就说,这儿有人了,这儿有人了。何去非尴尬地欠着屁股时,吴正亚不紧不慢地走过来了,大概是刚去了洗手间,手还是湿的。他连看也没看何去非一眼,就一屁股在那个空位置上坐下了。何去非涨红着脸,又去别桌转了转,他就是再不敏感也发现了问题,这十来张圆桌边围成的每一个圈子,都没有他的位置,没人理他,各人继续着各人的话题,吵得他脑袋嗡嗡作响。何去非抄着双手在一边站着,那种排斥甚至是很敌视的感觉,已经非常确切了。 
  
  那个曾暗下决心要保持低调、谦卑和克制的何去非,终于不能忍受了,在薄薄一层镇定的伪装之下,他梗着脖子朝宴会厅外面走去。离去,在此时已成了他惟一还能保持自己体面的风度。但他刚走到门口,就碰上了宋晓斌。她看了何去非一眼,感到有些不对头。马上就要开饭了啊,何博,你这是要去哪儿?她急切地问。何去非吃力地呼吸着。这里没有我的位置,我走!他猛地转过脸说。这句孩子气的话把宋晓斌逗乐了,她把一只手伸过来,挽住他,只是一个象征性的姿态,何去非就身不由己,感觉自己随着一个女人的身体移动。但每张桌子的确坐满了,不过宋晓斌有办法,她叫服务员搬来一把椅子,她笑嘻嘻地对一张桌子喊,对不起,这里加个塞儿。 
  就这样,何去非像个多余的人,歪歪咧咧地把半拉屁股强行塞了进来。他心里还有种被挤兑的感觉,不过,表面上却还装得镇定自若,神态有点高傲,还有点卓尔不群。这是一种强打出来的精神,他感觉有人就要笑了。宋晓斌果然笑了,脸上现出两个可爱的酒窝,她笑道,委屈你了,何博,先将就一下吧。这虽是句应酬的客套话,也奇妙地起到了一点安慰的作用。他也笑了笑,他觉得自己无法拒绝宋晓斌。她也没有座位,也加了个塞儿,但是另一张桌子,就在邬国勋教授和吴正亚之间。何去非看得很清楚,宋晓斌一走过去吴正亚就站起身来让座,连邬老也耸着肩站起来了,一桌人都站起来了,别桌的人也站起来了,都在喊,晓斌,到这边来!晓斌!晓斌!这情景不知有多滑稽。她不是多余的人,她是谁都争着抢着的一个香饽饽。何去非心中的醋意又有点高涨。她和吴正亚那耳鬓厮磨的样子,哪怕是在饭桌上也会表现出来。你看吴正亚那贪婪不够的眼神!你看宋晓斌那一脸缠绵的表情!可这跟他何去非有什么关系呢?他到底在嫉妒什么?是一个具体的男人,还是一种生活?他好像对这个女人都有些嫉妒了。 
  宋晓斌也确实长得漂亮,尤其是在洗过温泉之后,水灵灵的,又干净又明亮,头发长长地披在肩上,一双大眼犹如泉水般透彻。何去非在偷看宋晓斌,看得还挺仔细,只是眼神有点乱。此前,与会人员已把哈拉寨值得一看的山水美景差不多都看过了。每个人似乎都有点疲倦,从温泉池里爬起来之后,都像虫子一样懒洋洋地趴在池边的石头上,享受着这春夏之交的阳光和湿润、新鲜的空气。如果何去非会来事儿,这刚好是个可以让他一试锋芒的机会。其实很简单,他只要喊一声,晓斌,来一个!可他刚想到这儿有人又抢在他头前了。 
  晓斌!吴正亚歪歪嘴喊,来一个! 
  这一嗓好像把人们喊醒了。那些在被太阳晒热了的石头上躺着、趴着的人一齐抬起头,异口同声地叫——晓斌,来一个! 
  美妙啊。只穿着比基尼的宋晓斌站起来时,几乎所有的男人都用贪婪的目光盯着她看。连邬老也从老花镜上挑起一双老眼看着她。温泉四周的环形小山,像珊瑚一样放射出半透明的光泽。乳白色的水汽袅袅地升上来,模糊了人与人之间的边界。宋晓斌,颇超然的样子,脸上还带点羞涩的笑。她歌唱得好。她领着大伙儿游山玩水时,时不时就会唱起来。这多少带点儿年轻女性的卖弄,然而她又的确是个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女人,她很开朗,整天那么快乐,那份快乐仿佛随时都在从她明亮的眼睛和身体里洋溢出来。何去非闭着眼。他很沮丧。快乐也是要有人制造的。他不会来戏,但吴正亚心领神会。他似乎有点不敢正视宋晓斌。他缺少吴正亚盯着一个女人看的那种坚定的眼神。他只能把眼睛闭上,闭紧。 
  他闭着眼,但张开了耳朵。只有一种东西,可以将他心里所有说不清的复杂感觉驱散。歌声。歌声一来,便把一切冲洗得干干净净。他感到惊奇,一个穿着比基尼的女人,唱的竟是湘西土家人的情歌,唱得那么原汁原味,洋溢着野生的健康色彩。 
  如果换一个人,一个蓬头散发,赤着脚,一身破衣烂衫,脸从来没洗干净过的疯女人,让她来唱,这声音还会不会如此深情地打动他,不可抗拒地吸引着他,甚至能让他不知不觉地进入某种幻觉状态?他这样想着时,有一种久远而真实的声音从孩提时飘然而至。那是他的母亲在唱。一个湘西土家女人,一个被父亲从人贩子手里买回来做老婆的女人,村里人都把她当做一个疯女人,因为她时不时就会唱起来,没人知道她在唱什么,但这声音一旦发出,整个村庄仿佛消失不见了,天地间只有声音,一个疯女人的声音,迂回,绵长,一阵阵地涌入每一双张开的耳朵。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很小的时候何去非就觉得,它不但会让人着魔,甚至会让人疯狂。他的母亲,那个疯女人,可以一直唱得让自己昏死过去,倒在地上,口吐血沫,四肢抽风。 
  那世间最可怕的病症,几乎每次都是在歌声中发作的。母亲频繁发作的癫痫,把何去非吓得从小就有点神经质,孤僻,内向,老是处于一种很容易激动和紧张的状态。他还在襁褓里时,母亲一发病就会把他扔进河里,等到清醒过来,她又到处寻找自己的儿子,她不知道自己把儿子扔到哪里去了,她只记得自己是一直紧紧地搂着儿子的。何去非就是在这样不断地被抛弃又不断地被找寻中长大的。直到有一天,那个癫痫再度发作的女人在自己点燃的烈焰中化作一个怪诞变形的鬼影,何去非才终于摆脱了如黑夜般浓重的梦魇。他光着脚从燃烧的房子里冲出来时,最后一次听见了那个疯女人嘹亮无比的歌声。 
  兴许就是从那一天开始,没有了母亲,也没有了歌声,十五岁的少年何去非突然感到自己的一生都变得抽象了。可以肯定,他后来把癫痫作为自己一生的研究方向,绝不像别的学者那样仅仅当作一种职业,或是一个可以端一辈子的饭碗,而是想拼命抓住点儿什么,邪恶的癫痫仿佛成了他生命中惟一的内容。他甚至觉得自己不是在研究一个病症,而是在反复解剖自己的母亲。渐渐地,他感到越来越害怕了,那个一直未被人类征服的顽固不化的野兽,已如魔鬼附身般的越来越深地钻进了他的脑子里。他知道,癫痫虽不会传染,但是可以遗传的。在疯狂的实验中他已经不止一次听到从自己内心深邃的郁暗处发出的痛苦叫声。那是一种难以抗拒的歌唱的冲动。这让他得出了一个结论:癫痫与歌唱都是人类对于痛苦的隐秘而又极其强烈的表达。 
  哪怕仅仅凭一种直觉,他也感到歌唱是危险的。他一直在抵抗,以沉默的方式。歌唱的本质无疑是从现实中酿造出一种幻觉。在进入幻觉的过程中,能进入真正的艺术,那就是忘我。这与酗酒、吸食大麻、注射吗啡并没有什么不同。宋晓斌还在唱,她知道是自己在唱吗?她的声音是纯天然的,完美的,仿佛是纯洁的天使。但她的乳房还是纯天然的,完美的吗?是不是做了丰胸手术?填满了硅胶和人造海绵?他当然知道,现在有的女人浑身上下都整过容,都很完美,但已难以分辨这美是否真实。比之另一个女人,他母亲,那个头发蓬乱满脸泥垢像个生番似的疯女人,她的丑比这样的美要真实得多。何去非十四五岁时,差一点就对母亲起了杀心,她太丑了!然而她的声音也是纯天然的,完美的,仿佛是纯洁的天使。这是何去非还在苦苦地探询的一个谜。那个疯女人真的很丑吗?那是否是一种怪异的美?在她被一再丑化的过程中,宋晓斌是不是也在某种幻觉中被一再的美化?啊,宋晓斌越唱越兴奋了,她无疑已经有点疯狂了,她一边唱一边开始拍巴掌,来啊,大伙儿跟着我一起唱,唱啊!她猛地一跺脚,突然迸出无数声音,顷刻间如群魔乱舞。此时只有何去非一个人沉默着,他的牙齿已经把自己的嘴唇咬得流血了,但他自己不知道。 
  
  
  
  宋晓斌突然摔倒时,第一个冲上去的就是何去非。这倒不是他的反应比谁都快,他是有预感的。吴正亚显然在愣怔了一下之后,才赶过去。那时何去非已经把宋晓斌扶起来了,然而几乎所有的人都没看见这个事实:宋晓斌是何去非扶起来的!每个人看见的,是吴正亚摆好了的一个姿势,一个把宋晓斌牢牢地扶住的姿势。何去非的行为在众人的眼里是不存在的,甚至连何去非自己也不知道刚才冲上去的,到底是他本人,还是自己的一个念头。他想,至少,宋晓斌应该知道事实的真相。可宋晓斌已经嘻嘻哈哈地摆开姿势跟吴正亚一起照相了。又在制造幻觉!照相和歌唱的本质一样,也是从现实中酿造出一瞬间的幻觉。他觉得宋晓斌不该笑得这么麻木,她就是没摔得昏死过去,也应该摔疼了,她不可能连疼痛的真实感觉都没有了。 
  倒是吴正亚奇怪地变得对何去非友好了。晚餐时,他端着酒杯来给何去非敬酒,除了他本人敬的一杯,还代表邬国勋教授和宋晓斌各敬了一杯。这三杯酒何去非都喝了,放下杯子时他还瞟了宋晓斌一眼。但何去非的目光和她在空间相遇时,她迅速地低下了头。他感觉她的脸有些发烧。她好像在有意掩藏某些情况。 
  是在晚餐之后,何去非已有几分醉意了,吴正亚好像余兴未尽,又邀他一起出去走走。噢,你好像不太好玩啊,我们都来两天了,一次也没见你笑过。何去非就笑了笑。但事先他并不知道吴正亚邀他出来的真正用意,等到知道时已经晚了。吴正亚不但大骂邬国勋教授,还透露了一个惊人的秘密,邬教授这次获奖的那篇论文也不是自己写的,真正的作者是——吴正亚。何去非愣了一下,你说什么?你没喝醉吧?吴正亚的目光中掠过一道残忍的寒意,他盯着何去非说,你不信?你等着吧,等到明天上午,又一个可怕的真相就要大白于天下!甩下这句话,吴正亚就走了。但他那有些恶毒的笑声始终在何去非的脑子里回荡。 
  站在邬国勋教授门口时,何去非听见自己的心还在狂跳。 
  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第一次,他看见宋晓斌从老人房里出来。这个女人好像在频频更换衣裳。但她的每一身衣裳都显得天真并且单纯。一直到现在,何去非还不知道她到底多大了,结没结婚,是个少妇还是个姑娘。也许,她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一些。何去非当然也没有心思去仔细了解她,他已经好多次目睹过一些美丽女人卸妆后的憔悴。这是很悲惨的一件事。所以,她一出现,何去非就赶紧躲开了。她是朝另一个方向走的,走得很急,好像是要急着去找谁。 
  第二次,他又看见吴正亚从老人房里出来。此时夜已渐渐深了,楼道里的大灯已经熄了,只有一溜黯淡的脚灯。开始他没看清吴正亚的表情,只看见一个影影绰绰的身影,莫名其妙地在那儿呆立了一会儿,又俯下身去点燃了一根烟。火光闪过的一刹那,何去非不由得一阵惊心动魄,他看见,吴正亚那张原本挺帅气的脸怪异地扭曲成一团,他在冷笑,笑得像恐怖片中的刺客一样暗藏杀机。何去非再次感觉到了那种折磨他的莫名恐慌,他的骨髓里都透着寒意。他又缩回自己的房间,和衣躺了一会儿。但是那个念头,那个不可遏制的念头把他的神经搞得有些错乱了。他也知道,自己将要采取的是一种最低劣的手段,可他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别的法子,可以阻止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 
  颤抖着,他终于按下了邬国勋教授的门铃,每按一下,他就心跳加快,连手指的血管都是膨胀的。但门还是过了许久才开,老人从咧开的门缝里探出头,一脸茫然地看着他。你是……?看来这老头真是有些胡涂了,这两天低头不见抬头见,但老人好像还是对他没一点印象。好在,也还没把他当作贼人和刺客,放他进来了。何去非顺手把门关上了,又把电视的光度和音量调低。他一脸诡秘,就像个真正的告密者和出卖者。他甚至有点激动。 
  老人开始吃安眠药,极小的白色药片,一粒粒落进仰起的嘴里,而后,无声地消失了。那是一种令人迷醉的神态,奇异而又虔诚。然后,老人又摘下了自己的假牙。老人摘下假牙的那个动作,让何去非哑默了片刻,他的思路中断了几分钟。老人用假牙示意了一下,这个动作有股邪气,何去非立刻紧张起来。老人这是什么意思呢?老人又敲了敲自己的耳塞,你说什么,大声点儿,我听不清楚!他这声音太大了,差点震破了何去非的耳膜。 
  何去非从老人房里退出来时,走廊里已不见一个人影,所有客房的灯全熄了。他像做贼一样溜回了自己的房子。他真是有种做贼心虚的感觉。他甚至恍如刚作了一件谋杀案。他摸黑拉开灯时,一个清晰地映现在窗户上的黑影吓了他一跳。谁?他低叫一声。窗外的黑影换了个姿势,但没离去。他麻着胆子打开门,一张白皙的脸庞从黑暗中浮现出来。宋晓斌!他一惊。宋晓斌微微一笑,令他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这么晚了,你还没睡啊?她问。他说,哦,哦。他在想该怎么回答。但还没待他支吾出一个谎言,宋晓斌的脚步就挪动了一下,忽然叹了口气说,我还是来得太晚了一点啊,我已经敲过你三次门了。 
  这话明显的有点儿矛盾,何去非心里揣测着她到底想说什么呢。可她又叹了口气,唉,算了。她转身走了,却把一个更大的谜团留给了何去非。他感觉宋晓斌没说的话里有一种很玄的东西,在他三次去找邬国勋教授时,宋晓斌可能真的来敲过他三次门。她可能知道什么了。她可能像他一样也想阻止一个骇人听闻的事件发生。 
  何去非浑浑噩噩地熬过了他在哈拉寨的最后一个夜晚,他甚至觉得这是他人生中最黑暗的一个夜晚。一整夜,他被噩梦所折磨。听到走廊里有乱糟糟的脚步声时,他知道天亮了。怎么会这么乱呢?可能是他的脑子里太乱了,感觉整个世界都是混乱的。他尽量控制住自己,连吃早餐时都小心翼翼,默不作声地咀嚼着。根据日程安排,上午的会议要举行科技成果颁奖。何去非无疑是这个上午的主角。何去非也早就得到通知,要他发表一篇获奖感言,也算是答谢辞吧。这倒是他早有心理准备的,他将以自己的母亲为例,探悉歌唱与癫痫之间可能存在的隐秘关系。他将再次阐述自己的观点,癫痫不是病,它可能是被层层黑暗所阻隔的一个生命禁区,如果人类生命中真有这样一个禁区,那就一定会具有神力,只有极少的人能以一种超常的方式表现出来——幻觉! 
  他这样默默地想着时,忽然感到脸的一侧被什么触动了一下。何去非下意识地转过脸,又一次和宋晓斌的目光在空中相遇了。这一次宋晓斌没有躲避他的目光,他们久久地对视着,直到吴正亚的身影把她遮蔽了。吴正亚径自向他走来时,他看到吴正亚脸上的神色十分坚决。何去非霍地站起来了,这可能是最后的机会!他必须打消吴正亚脑子里那个疯狂的念头。然而吴正亚走到他身边时又蓦地停住了脚步,慌乱中,何去非竟把一碗稀粥碰翻了…… 
  几乎所有参加过哈拉寨会议的学者,都没有忽略何去非的这一细节。这无疑是他发病之前的一个重要征兆。印象深刻的,还有何去非苍白浮肿的脸色、青黑的眼圈和一双充血的眼睛,有一种病态的胆怯和多疑。但何去非本人好像并不知道自己在一夜之间变成了什么样子,他惟一感到异样的,就是这个早晨一切都在和自己作对,不是碰在这儿了就是撞在那儿了。 
  上午的会议由全国癫痫病学会常务副会长邬国勋教授主持,吴正亚博士端着导师的手臂一步一步登上主席台时,全场一片安静。但不是歌唱之前的那种安静,有些静穆,还有些肃杀。连很小的声音都听得见。他听见吴正亚低声提醒邬老,头发乱了。老人便把手插进稀疏的白发向后拢了拢。吴正亚又提醒,左边有记者。老人便向左边挥手致意。吴正亚又喊,右边,右边!老人便向右边挥手致意。终于,老人在主席台正中间坐下了,跟一尊神似的坐在那儿,又习惯性地咳嗽一声,吴正亚立刻躬身捧上纸巾,接住老人的一口痰。顷刻间,掌声如雷暴般响起。好些人都热泪盈眶了。吴正亚又躬身向全场致谢,优雅中还有一点点矜持。 
  何去非坐的那个地方离主席台比较远,他特意选择了这样一个角落。他觉得越是在引人注目时,越是处于一种边缘状态比较好。这又表明他还是比较清醒的。可刚才他眼睁睁地看着的一切,分明又觉得是幻觉。他还从未体验过这样一种身临其境的幻觉。这时邬国勋教授已经发表演讲了。开始他讲得有气无力,有些语无伦次,先是中文,忽然又变成了英语,英语中还夹杂着一点日文。这三种语言,何去非博士也都能听懂。但老人越讲越兴奋了,越来越像个戏子了,眉飞色舞了,手舞足蹈了,老天,邬国勋教授那锋利的假牙忽然咔咔作响,他竟然扯开嗓门唱了起来。 
  他一唱,何去非的胸膛里也开始发出某种难以忍受的痛苦的呼喊声,他也想唱!向学术腐败开战的英雄。科技成果一等奖。暗恋。偷窥。意淫癖。告密。出卖。这所有说不清的一切全涌了上来。他感到四周的一切都在摇晃,不是幻觉状态的摇晃,而是很清醒的很真实的一种摇晃,他使劲地盯着主席台上的邬老时,看起来已经是好几个人了。 
  邬国勋教授突然不唱了,他猛喊一声,歌唱与癫痫有关吗?我是不是发癫了? 
  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地盯住了何去非。有几分钟,他像是被钉在哪儿了。可谁都看得很清楚,坐在椅子上的何去非博士仍在一阵阵剧烈地摇晃。一切都处于静止的状态。世界仍在原处。只有他在摇晃,摇晃的是他! 
  邬国勋教授用手指在空中戳了一下,声音突然变得十分悲哀,诸位,有件事我本来是不想讲的,昨夜里,有一个人来到了我的房间,深更半夜的,他来找我干什么?我问你呢,你来找我干什么?你有没有勇气站出来,把你昨晚讲过的话再讲一遍,你不是需要公正吗?我给你一个公正的机会,站起来! 
  站起来,站起来,站起来…… 
  是一个人在喊,还是所有的人都在喊,还是回声?何去非感到一阵一阵的眩晕,眩晕……接下来的情景在座的癫痫病学者们肯定一辈子也不会忘记,何去非两手死死地撑着椅子的扶手连连打晃地站了起来。他大张着嘴,好像有什么东西他必须呕吐出来。他颤抖的身体猛地摇晃了一下,好像是要站直一点。然而,事情在那一瞬间忽然变得非常简单,就像人们早就预料的那样,在憋足了劲的一声喊叫之后,他旋转着栽倒在地上,口吐血沫,四肢抽风…… 
  遗传,可怕的遗传!随着邬国勋教授很轻的一声叹息,所有的人仿佛都感觉到,那多少难以言说的一切终于被释放了出来。 
  哈拉寨会议的最后几项程序对于何去非博士的记忆是一片绝对的空白,但他在会后领到的一只水晶奖杯和一笔还算丰厚的奖金,这又证明会议大体上还算圆满成功,他的癫痫发作,只是一点小意外。而对于刚刚出道的何去非博士,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种很奇异也很常见的病症迄今尚未被人类解开的秘密就在于它的反复发作,不断地重复。它的遗传可以说是一种命运。既是命运,就只有坦然接受。 
  在长途客车上,何去非又接到了一个电话,一个很好听的年轻女性的声音,她总是在为人类制造美妙的幻觉。但此刻他的神志格外清醒,他能看见一个衣饰亮丽线条清晰的女子,眼睛很黑,睫毛很长,带着一副哄孩子的表情,一边笑一边问他到家没有?他回头看了看,从她身后的背景中何去非看到了哈拉寨寂静的淡蓝色的山影。那已是一个很美也很远的地方。(摘自:《青年文学》2007年04期)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陈启文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哈拉寨会议实录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