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结束,他将在废墟下清理出的1000多本遇难学生的课本,运回了南京,摆在自己的书房里。
他说,在灾区的时候他看到了总理,那是一个电视上谈笑风生而在现场却无比憔悴、忘我投入的67岁老人的身影。他说,那一刻,他突然明白,个人的存在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命运,其实是多么血肉相连。
B面
2008年,陈光标给自己定的慈善任务是2.5亿元,截至8月份,他自称已经完成了2亿元。这场地震,他捐款捐物达到了7000万元,“剩下的5000万元,足够有时间来做这样的事情”。
高调行善为他赢得了足够的尊重,身后,关于他行善动机的种种非议也此起彼伏。他到达地震灾区的第二天,有人给他发来了短信:“陈光标,你又到灾区‘作秀’去了?!”
一种观点是他爱“作秀”:每每做善事的时候,他总要叫上媒体和当地政府,拍照、录像、捐赠证书一个不能少。公司会议室里十几米长的桌子上,放满了各种奖杯和数不清的证书。奖杯和证书上方挂着的,是多张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幅合影。在四川前线救灾的日子里,随行人员随时帮他拍下在各处的身影,发布到网上被争相转载。
其次认为他“好出风头”:采访期间,他不断地问记者,有没有看到前两天央视焦点访谈播出的关于他的专题,他透露,自己还被评为了“联合国亲善大使”,希望记者在写文章的时候,也加进去。30岁那年他冲破重重阻隔跑到香港交易会,以一个狂热粉丝的姿态与李嘉诚的合影,也被他装裱了起来,高高地挂在墙上。
再次他还有“双重人格”:在发财了之后,他给自己的父母在家乡盖了一栋仿古风格的四合院,红墙琉璃瓦,花了500万元。他童年时住的茅屋也被保留,还特地盖了个大顶保护起来。另一方面,他对自己的妹妹妹夫却又极度“抠门”,妹妹在一家小饭馆帮人洗碗,妹夫天天在农贸市场扫地维生。对于自己的孩子,“留个50万元就够了,就是留100亿元他上澳门赌场去一个月都能输掉。”
他的眼泪同样很出名,在电视里做节目的时候、在贫困地区捐赠现场、在地震灾区,到处都有他痛哭流涕的场面。
他的公司,少有详尽的介绍,一直神秘而隐讳。面对各种猜测和质疑,他从不回应,而在做完善事后他有时还会附加表演一趟霍元甲的迷踪拳,他说自己没有套路,随心所欲,就是能赢。
2008年7月15日,在十天之内马不停蹄地做了近30场报告、“累得连说话都费力”的陈光标还是坐了下来,就他和他的江苏黄埔、就辉煌与疑问,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记者:首先向您的义举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但也有人认为,作为一家几十亿级企业的老板,其实你完全没必要亲自去。
陈光标:地震来时,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感应,我想破坏力不是一般的大。在这个时候,你根本没有时间来思考自己是不是老板,生命才是第一位的。凭什么老板就不能去?!那些说三道四的人,一定是没有到过灾区。照他这样的逻辑,我们的温总理直接在北京指挥就行了。
记者:来之前我们带着很多的疑问,黄埔集团究竟有哪些业务?你一年究竟能挣多少钱?
陈光标:准确地说,就是两块,一块是拆房子,一块就是资源回收再利用。实际上,在中国这两个行业的空间非常的大,而且根据国家政策,这种环保产业还可以享受税收上的优惠。我每年捐出的钱只占公司利润的30%左右。
记者:过多的慈善,是否会牵扯你的精力?在这个过程中,你又有无烦恼?
陈光标:表面上看起来是有影响的,但我觉得也应该辨证看待。比如这次地震,全中国人都认识了我,大家都知道陈光标是拆房子的,陕西、山西、河北到处都有电话打来让我去发展,这无形中又给我带来了更大的生意。当然也有一些烦恼,大家都知道你陈光标是个好人了,有些人就专门找到办公室来,撵都撵不走,很大程度上也让我很为难。
记者:如何看待一些媒体对你“作秀”的指责?
陈光标:其实我倒是希望更多的老板加入进来,捐个一两亿“作秀”给我看看。我的每一分钱都可以在阳光下摊开,我相信我做的是对的。
记者:你的公司下一步有什么打算,比如融资、扩张啊或者上市什么的?
陈光标:我做事有一个原则,就是量力而行,我按照自己的步伐走就行了。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其实不是没有人找过我,但我觉得不需要。我总不能拿股民的钱去搞捐赠吧?!
记者:放在历史的角度,你希望陈光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得到什么样的评价?
陈光标:我希望大家在评价的时候,能真诚地说,这的确是一个为社会做了很多好事的好人,然后,他们能自发地唤起内心的友善,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这就行了!
一个性情中人
刚满40岁的陈光标,有些率真又有些“可爱”。采访期间,他拿出了那篇催人泪下的作文,一本正经一字一句地读给大家听;当天某单位邀请他去作报告,面对台下如潮的掌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