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陈光标出生在江苏泗洪县天岗湖乡的一个农民家庭。这是一个与安徽交界且以“贫困”闻名的地方,对贫困最直接的感受在陈光标童年的记忆里有两件事:一是打从生下来起,直到10岁之前,几乎没有吃过肉;其次,他家里兄弟姐妹5个,两岁那年,碗里的稀饭突然多了一点,后来才知道,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先后饿死。
直到现在,他对贫困都有种恐惧的阴影,童年时脑子里唯一的想法便是能吃上一顿饱饭,他特别羡慕县城那些人过着“大摇大摆的生活”,毕生的愿望也简单地归结为几个字:养活自己。
为了挣足1块8毛钱的学费,10岁的陈光标开始了人生第一次“商业实践”:拿两个小桶从三四十米深的井中提水,然后挑到离家1.5公里的集镇上去卖,守株待兔地等待着那些走渴了的路人来喝。
第二天,他拿着随身仅有的3000元钱,找到南京中医药大学和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的专家们,希望他们能对仪器做简单的改进,“安装上显示器,输入生理图像,患者能在显示器上看到自己身体哪个部位有疾病就行。”
出于商人的本能,陈光标给这个带了显示屏的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庭CT机”,并在第一时间申请了专利。
然后穷得“只剩下一腔理想”的他抱着样机摆起了地摊。他花15元钱买了一个被子、一张细席。白天,他在路上用仪器为患者检测身体;晚上,睡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旁的邮电局走廊上;清晨,花两角钱到新百门前的公共厕所里用自来水洗脸、刷牙。每检测一位患者收2元钱,一天可以收入200多元,两个月以后,他又挣到1万多元。
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陈光标的“跨世纪家庭CT机”在租来的房子里算是正式投产。1997年,他的第一家公司——南京金威利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在那个保健品横飞、市场上各种仪器包治百病的年代,几百元成本、8000多元售价的“跨世纪家庭CT机”生逢其时,简单的电视广告开路后,各地的市场应声打开。一个安徽五河县,就卖出了100多台。一年之内,他的第一桶金已经轻轻松松地达到1000多万元。
他的第二桶金同样有些暴利而“毫无技术含量”。1998年,陈光标去了一次山东泰安。泰安盛产灵芝,历史悠久。不过泰安的灵芝价格低廉,200元一公斤,在服用上也大多采用泡水熬药等方式饮用。虽然来泰安的目的是登泰山,不过陈光标又敏锐地洞察到了商机,“灵芝好是好,如果能将其磨成粉,制成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
其后,他又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内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请南京大学专家做广告策划,再请医院做临床报告。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筹款到上海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再赴山东泰安大量收购灵芝,回来制成灵芝胶囊销售。他的商业嗅觉再度发挥了作用,每公斤200元收来的灵芝制成胶囊后,售价一路看涨,达到2000多元。“灵芝事件”无疑又成了陈光标的得意之作,他开发的灵芝胶囊和灵芝口服液促进了山东泰安的“灵芝经济”,带富了一方百姓,泰安市政府甚至还找上门来,专门给他颁发了特殊津贴。
“所谓的商机就是市场的破绽,其实无处不在,那些以为创业就是要进入一个全新的行业的想法,可谓大错特错。其实商业的改良比商业的创造要容易得多。”说这话的时候,账户上已经有了5000万元的陈光标,还差两个月才到30岁。
慈善与财富交织的梦想
他的确有着超人的商业嗅觉。1999年,在目睹满城尽是自行车的拥堵与散漫后,他又发明了一种折叠式电动车。这种外形如滑板车大小、国内最早的电动车雏形的东西每台能净赚1000元左右。半年不到,他卖了2000多台,数钱又数到手软。
账上的钱每天都在增加,“不过我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爱娱乐,钱该怎么花?总觉得还应该做点什么。”32岁那年,他陷入了一场“庸人自扰式”的思考当中,“突然间觉得人生没什么意思了”。
期间老家各种形形色色的人知道陈光标发了,都找上门来“攀关系”。求助者带着各种面孔、各种表情,不想被人背后指责的陈光标还是很有耐心地一一接待,全部打发了事。对帮助他人,他觉得还算一种乐趣。1997年,他的公司成立之初,利润只有20多万元的时候,家乡的一个白血病女孩找上门来,他捐了3万元;隔年,他又捐了28万元,修好了村头的一条公路。
他想得很简单,“我小时候,家里很穷,乡亲们帮助了我,给我交了一学期的学费,不能让大家反过来说三道四;其次,那些人很可怜,我常想起我小时候特别希望有人来帮我的情景”。
至于慈善的道义及深层次的哲理,他没有想得很清楚——直到一场“变故”的发生。
2002年秋,如日中天的他婚姻走到了尽头。离婚的代价是,公司所有财产及儿子均归妻子,他带着一颗受伤的心抱着一床厚厚的棉絮又住进了地下室。
10多年前他来到这座城市的时候,空空如也;10多年后,他功成名就,以为从此万世太平,但一个小小的变故,他又回到原点。一场轮回下来,除了看似无休止的劳碌之外,父母未能照顾、各方关系未受恩泽、没有任何人得到好处,竟然有那么多的遗憾。
“其实所谓的人活得有价值,在于有能力的时候尽可能地多帮助他人,每个人在帮助他人的时候都会想起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也再没有比别人记住你来得真实,让人感动。”他躲在地下室里发誓——“我陈光标倘若再有起来的机会……”后面一句话,他没有说出来。
他起来得如此之快,让人吃惊。2003年初,南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