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市消防局为了配合消防年的宣传,决定在全市范围内贴上“隐患甚于明火,防火甚于救灾”之类的消防标语。陈光标自告奋勇地找到了消防局,言称不需要消防局出一分钱,自己“义务”地将全市大小角落的标语贴满。熟识的领导有些动心,他顺势提了个小小的要求,须给他一纸红头文件,并只能由他来做。
而后公益的事情被他充分地商业化。白天,他带上消防局下面各科的科长,拿着一纸批文,找到各大银行、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每一张展板上都落上贵单位的名字,800元一张,管一年。”各单位见有消防的人带队,不好拒绝;而抛出的商业模式确实又具有诱惑力,“800元在报纸上连块‘豆腐干’都不能做,何况这是在南京市内最显目的商场、广场等位置贴一年。”年底盘点,他做了5000多块展板;2004年,他又做了5000块,每块的成本80元,两年的时间,他又赚进了近800万元。
2004年8月,他的一位表哥找到他,说为了配合在南京举行的第四届华商大会,南京市将拆除老展览馆,另建新馆。问一向在政府面前印象不错的陈光标能不能帮他拿下工程,事成,给其60万元作为回报。
一个拆旧生意有60万元的回扣,他有些好奇,便决定亲自操作来看看,其后,他成立了黄埔拆迁公司。工程拿下了,不过政府方面也提出了要求:一个月内拆除,且以工抵料(政府不出钱,拆下来的东西归施工方)。他接手后才发现拆旧简直就是一座“富矿”,老展览馆仅拆下来的废钢材就卖了400多万元,刨去工资等成本,22天他净赚185万元。
而后他了解到,这种看似不入眼的拆旧生意被称作“循环经济”,废物料可以回收、废渣料可以铺路……无论从哪个角度,这都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且利润丰厚,市场广阔。
36岁那年,他做了一生当中两个重要的决定:一是“抱定”循环经济这个行业;其次,将更多的财富捐献出来。
在交织的慈善与财富梦想中,陈光标开始登上更大的舞台。
“黄埔没有秘密”
黄埔拆迁公司22天拆除展览馆的“黄埔事迹”在南京不胫而走。之后,陈光标还得到了市长的亲自接见,市长拍了拍他的肩膀:“光标啊,南京城内的拆迁工作才刚刚拉开序幕,把这项任务交给你,全南京人都信得过。”
他由此承担了南京市内80%以上的拆迁工作量。2005年,穿着“江苏黄埔”马甲的拆迁队成了南京街头一道靓丽的风景,这些大多由退伍老兵组成的队伍作风严谨、训练有素,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沪宁高速老桥梁、南京金陵啤酒厂、南京铁合金厂、南京河西奥体中心所在地区、南京煤制气厂、南京老国展中心、南京重油气厂、南汽老厂房、淮阴发电厂、南京热电厂等数十家电厂的拆除工程。2005年,江苏黄埔的工程量已达到了20亿元。
他开始成为“红人”。这年下半年,作为选出来的企业家代表,他甚至获得了跟国家主席一道出访、出国考察的机会。
短短的几天出行,让陈光标大开眼界。在日本,他看到街道一尘不染,80%的垃圾和废料都得到了回收加工、循环利用,污染减少、资源节约,环保概念在这里发挥到了极致。反观国内那些堆积如山,又令人一筹莫展的工业、生活废品,陈光标觉得自己又找到了新的兴奋点。随行5天他做的唯一的一件事情是,花了2000多万元,买回了几条工业垃圾处理线。
他觉得自己不能再局限于拆旧卖旧,所谓的循环经济是能切实地实现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心之所想,他决定打造一个大大的产业链,原先的黄埔拆迁公司也更名为黄埔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开始以一种“货真价实的姿态”进入这个领域。
2005年7月,黄埔投资集团在北京怀柔、山东的再生资源利用工厂成立,主业是废旧轮胎处理。在自动化生产线下,机器先将废旧轮胎清洗,并切割成四半,其后通过压扁把轮胎中的钢丝等非橡胶物质加以分离,最后高温处理提炼出橡胶粉。橡胶粉制成后,加入不同的化学制剂,可形成不同品质的再生橡胶,还可以直接加入沥青中混用,从而形成橡胶改性沥青。
“制造出来的橡胶粉,一等粉主要卖给轮胎生产企业,用来生产农用车及时速在100公里内的车用轮胎;二等粉主要用于塑胶跑道,三等粉则用于制造橡胶沥青。而用橡胶沥青摊铺的路面,可降低公路噪音,缩短车辆的刹车距离,提高行驶安全性。用其铺设的路面,还可延长使用寿命1至3倍。”
2006年8月,入行不过两年的江苏黄埔更是一举拿下10亿元的橡胶粉订单,成为了国家体育场“鸟巢”塑胶跑道的原料供应商。
“奥运会期间,全世界的运动健儿都在我铺设的跑道上竞技……”陈光标得意之情溢于言表,“也许没有人想到,那都是用废旧轮胎回收利用的杰作……”
2007年,陈光标决定将这种模式在全国推广。期间,他在上海、天津、江苏、山东、河北、四川和香港等地成立了13家工厂,而回收的领域也拓展到医用一次性输液袋、塑料针管、废旧家电等领域。
2008年,黄埔集团的废旧处理年加工能力达到了3000多万吨,产值有望达到100亿元,傲居全国第一。
“外人也许认为我运气不错,选对了一个行业,事实上,我们还打造了一个具有黄埔特色的管理模式,这才是保证我们快速扩张和赢利的根本。”
“在我们引进这套世界较为先进的财务系统中,总部每天都监控着各分公司的往来账目,并有视频与总部直接相连,采购多少、出库多少,集团公司13个财务人员点对点的监控。每个分公司的总经理,总部都派三个人予以协助,助理、秘书、工程师,助理负责日常事物协助;秘书负责记录每天的大小事情;工程师一般做现场评估,要接的工程,有多少的出钢量、能打出多少混凝土,产生多少利润,基本上都心中有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