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很细。有一些问题,大家作为个人观点提出来了。
网友:我看了《天瓢》以后,有几个疑问,第一个,开篇从白鸽围绕棺材的非常场景,非常可歌可泣。可是后面逐渐演化,杜元潮让人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仇恨太可怕了,你怎么看待?
曹文轩 : 这个网友说的是对的,但是他对作品缺少一定的细读。杜元潮和邱子东一生恩怨非常深,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有没有注意其中一个细节:杜元潮在躲避邱子东,邱子东让一群大孩子把杜元潮抓过来,杜元潮反抗。这群大孩子就把他推到一个新挖开的棺材坑里面。晚上在这个地方,有一个棺材要下葬,他们就把杜元潮推到这个坑里面。这是一片荒野,晚上开始下雨,不停的下雨,他就在棺材坑里面拼命挣扎,像一只受伤的小狼,拼命挣扎。他大声呼叫,没有任何人回应他,多么的恐怖。他才几岁的孩子,那么深的一个棺材坑,雨水很大,棺材坑的水积蓄,水位越来越高,越来越高,杜元潮就把身体紧紧贴在棺材坑的坑壁上。水很快淹到他的脖子。你想想这样一种伤害,还有其它种种的伤害,在他心里埋下的是什么?这是仇恨的种子,仇恨的种子是要发芽的,发芽之后,如果没有另外的东西他这个芽可能就夭折了。可问题在哪里?邱子东整杜元潮也是很厉害的,他们是互相掐的,而不单纯是杜元潮要干掉邱子东,邱子东也是要干掉杜元潮的。他们的仇恨种子开始到发芽到一步一步的加深,是这样一个过程,是一点一点加码的。而不仅仅是说小时候邱子东瞧不起杜元潮,何止是瞧不起,瞧不起够吗?肯定是不够的,他对杜元潮小时候的伤害太大了,这种仇恨是刻骨铭心的。如果他们长大了,邱子东好一点也行,但邱子东没有别的方法,所以他们两者是互相厮咬一起,走向他们生命尽头,是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是合乎逻辑的。
主持人小毕 : 他们有没有使恩怨出现异常?
曹文轩 : 一个是长工的工资,邱子东的父亲叫邱半村,这个地方一半的财富是他们家的。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有没有看到最后,有一个非常温馨、情感的细节。多少年以后,杜元潮入狱了,邱子东把杜元潮送到监狱里面去了。邱子东从镇子里走出来,看到杜元潮家的鸽子落在一个地面吃种子。只有邱子东知道这个种子是拌了农药的,主要是为了防来年的虫害。他就把这个鸽子赶走了,这个鸽子飞到天空之后不停的试图落下来,邱子东不得不在田埂边停下来。鸽子就在天上飞,鸽子想我吃这个粮食碍你什么事,就在天上盘旋。有人走过来问邱子东:你在这个地方干什么?邱子东说鸽子吃粮食,粮食是不能吃的。有人就把这个话稍给了杜元潮。
网友:您北大毕业以后一直是知识分子的身份,很少看见到您写这方面的题材。
网友:您说了您写小说不写今天,您觉得要回溯多少年可以作为小说的时代背景。
主持人小马 : 结合上面网友问题,最初二十年是您应该写的?
曹文轩 : 有两种,一种对当下问题非常敏感,今天发生的事情,今天晚上变成小说材料,可是我不具备这方面的才能,我只能写已经过去了十年、二十年的生活,只有十年、二十年的生活,它才有可能进入我的作品,我才能够感觉到它。我必须要经过一段的沉淀之后,我才能把它引入我的作品,我做不到对当下那么一个敏感。而且我认为我那样一种写作方式,可能是一种更合理的写作方式,当然这个并不意味着我否认我朋友们和另外一批作家,他们写眼前发生的事情,但是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那是一种更理想的写作方式,就是写已经过去的生活,因为写当下的生活,我们非常容易停滞在它的表面,很难进入它的实质。
有人说你这样会不会影响你作品的现实精神?我说不会影响的,现实主义与你所表达的东西是过去的还是当下的无关,我还是要写过去的一些生活,刚才网友讲,都是写的乡村生活,我已经有了这么多年的知识分子生活的经验,为什么还没有写?我告诉这位网友,我正在写一部关于知识分子的长篇,已经开头了,这个长篇我可能要倾注很大心血去做。它写出来反响如何我不太好说,我觉得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个影响绝不比《天瓢》弱,它的影响可能会非常大的。
知识分子的长篇,通常人们都认为非常难写,因为知识分子这个形象与工人、农民形象都不太一样,当我们说到知识分子的时候,我们总觉得这个形象是非常难以把握,因为他有了知识,所以有很大的隐蔽性,所以你很难揣摩他,所以每当我们提到说知识分子题材作品的时候,大家都感到非常的棘手,即使有着多年的知识分子经验的人,他也不敢写。但是某一天早上,我已经突然的悟到了知识分子的题材怎么去写,因为事情一旦悟到了之后它就会变成非常简单,非常的简单,所以我非常高兴的是我悟到了,所以我可以动手了。
主持人小马 : 大概会让我们期待多久?
曹文轩 : 这个作品大概要两年以后出来。
主持人小马 : 我刚才以为又像原来那样十年,太久了,大家等不急。
网友:《天瓢》让我们感觉到了汉语言、文学美感的回归。您是否感觉现代汉语的制约,如果有,您将如何应对这种制约来继续你的理想?
曹文轩 : 语言这个问题,其实是让人感到非常无奈的问题。如果从我的理想来讲,一个作家,一个中国作家,应该抒写他过去的语言,抒写他这个民族过去的语言,古代汉语。可是你现在已经没有办法了,因为你现在已经用这种语言来说话了,已经用这种语言来思维了,那你能有什么办法?我多年前就讲过,语言是有质地的,就像衣服一样,手一捏,这是一个质地非常好的衣服,语言也一样,语言有质地。
我有一个想法,这个想法有些朋友不一定同意,但这就是我的想法。我认为一个作家语言质地要好,必须经常性重温我们这个民族过去的语言,就是古代汉语,要经常读一些古文、古诗。从我的阅读习惯来讲,就是把许多时间花在对过去的东西有阅读上。当然不一定按照过去语言写作,但久而久之我觉得这种习惯了我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叫作气质,这个东西我想可能已经留驻到我的文字里面了。
我们现在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肯定是一个功德无量的运动,如果没有这场运动,中国现代化进程持续是不可能的。但是这个运动本身也使我们损失很多,我以为损失最多就是在语言上.当时的白话文对文言文的冲击,是因为当时的社会的需要,历史的需要,这个冲击肯定是必要的.但是在这个过程里面,我们把我们的语言中原来许多美好的东西丢失了,古代汉语有许多现代汉语所不如的东西,比如古代汉语的凝练等等都是现代汉语不具备的。
我举一个例子,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