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金良 来源:新闻午报 《大宋的人 大宋的事》封面 结束五代战乱、平定天下的大宋王朝,从一开始便埋下了衰亡的祸根:北方少数民族的军事威胁和冲击,迫使王朝内部日渐软弱、退让求和;“崇文抑武”的国策带来文化艺术的空前繁荣与经济飞速发展,却造成国民性格中尚武精神的逐渐弱化,最终导致亡国……本书展现了充满重重矛盾的北宋王朝的兴衰荣辱,风雨沧桑。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统一南方
那是一个动乱的年代,群雄并立,自然就会杀伐不断,但是最后只会剩下一个英雄!
宋太祖赵匡胤自然要当那最后的英雄。自从公元960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部下黄袍加身,建立大宋王朝后,他先是平定了荆、湖,然后又攻灭了后蜀、南汉。南汉被灭之后,南方的割据势力只剩下了南唐、吴越和偏处一隅的泉、漳。其中南唐是最强大的,但此时宋占据了长江上中游和下游的江北地区,以及珠江下游地区,对南唐呈现出三面包围的态势,因此赵匡胤选定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南唐。
南唐国主李煜也不是傻子,他采取了两手准备:一面主动削去南唐国号,表示臣服,对赵匡胤像父亲一样地恭敬;一面暗中招兵买马扩充实力,以防宋军进攻。
赵匡胤也在掂量南唐的分量。要说南唐也有过辉煌的时期,曾南并闽、西取楚,实力不容小觑,只是经过周世宗柴荣历时数年的南征,才被削弱。为了获取南唐最新情报,赵匡胤一面积极拉拢吴越,对南唐形成夹击之势,一面派翰林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去摸摸情况。
李煜盛情招待了间谍卢多逊,卢多逊在临走时说:“朝廷要重修天下图经,资料都齐全了,就是唯独缺少江东诸州的,未免美中不足。”提出要这些州的资料。李煜这个书呆子,根本没有“保密”的概念,感觉编撰图经是好事,就让手下人连夜抄写了一份详细的“江南十九州之形势,屯戍远近,户口多寡”资料给了卢多逊,把自己的家底全盘送上。
赵匡胤看了这些难得的宝贵资料,心里暗暗发笑:李煜这家伙,不打你打谁?!
在采石矶附近的长江上,最近总是有一艘小船在游荡,船上一名白衣秀士拿着钓竿,悠闲地钓着小鱼。他经常拿出丝绳,不是放到水里测测深度,就是扯着丝绳去量大江的宽度,谁也没去在意这个读书人。
这人名叫樊若水,在南唐屡次失意科场,便有了改换门庭的想法。他盯上了大宋,也看出了大宋和南唐必有一战,南唐依仗的是什么?长江!樊若水就把详细的长江水文资料当了换取富贵的敲门砖,跑到赵匡胤面前献了建浮桥渡江的计策,赵匡胤听了就派他前往荆湖督造船舰,以备攻南唐时建造浮桥之用。
就是这个浮桥打得南唐出其不意,晕头转向。看来小人物照样也能影响历史。而且,小人物也得罪不起。
开宝七年(974年)九月,一切都准备好了,缺少的是开战的一个借口。于是赵匡胤就开始找茬儿,遣使命李煜入朝,李煜害怕被扣留,就说自己有病,一再推脱。赵匡胤一看,好了,给脸不要,那就打吧。
十月,赵匡胤任命曹彬为西南都部署,率荆湖水军顺流而下,攻取池州以东长江南岸各要点。潘美为都监,率步骑兵由和州与采石矶之间渡江,会合曹彬东下直攻金陵。另以吴越王钱淑为东南面招抚制置使,派丁德裕为先锋,实为监军,率吴越兵为偏师由东向西攻南唐,使南唐东西两面受敌。
宋军自荆南东下,水陆并进,连克池州、芜湖、当涂,占领了采石矶。十一月,宋军把巨舰、大船连接起来,搭起了浮桥,宋军主力迅速跨过长江,连克金陵外围据点,并在秦淮河击败南唐水陆军十余万。开宝八年正月,形成对金陵的包围态势。
这时出现了战争史上的奇观:金陵被围数月,身为南唐后主的李煜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五月李煜登城巡视,才看见城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