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谋、第二团团副等职。这对初出茅庐,又没有什 么靠山的徐向前来说,可算仕途风顺、出人头地了。加之军阀混战,他又很有军事才干, 应能成就大业。但是这位未来的帅星,为什么没能在北方升起,却又很快回到了南方呢? 原来,自从孙中山逝世后,各派军阀势力重新组合、角逐,所谓“统一”,早已化 为泡影。在北方,以日本帝国主义支持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为主,联合被推翻的吴佩孚, 于1925年下半年开始向冯玉祥的国民军进攻。冯军寡不敌众,节节败退。被派去进攻山 西的国民二军也被阎军击败,军长岳维峻被俘,部队士无斗志,无人指挥,四散溃逃。 满怀“救国救民”理想的徐向前,想在北方安身立命、图谋大业的美梦破碎了。这 时早已不满于第六混成旅二团团副这个有职无权,不参不谋,无所事事的官差的徐向前, 趁机脱离军阀部队,和几个同乡回了趟家。但这时的徐向前再也在家呆不住了。几星期 后,一同回家的几个同事都不愿再出来,他独自来到北京。 当时全国形势很乱,北方是军阀之间时而混战时而联合的场面,南方是国共两党又 合作又斗争的场面,报纸上的消息一天一个样,甚至相互矛盾。这时有人劝徐向前在北 方的军阀部队里干,他婉言谢绝了。在国民二军的一年,他对于军阀部队的骄奢腐政、 横暴无道,以及军阀混战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有了实际感受。他厌恶军阀部队,痛 恨军阀混战,不愿为军阀个人争夺势力而卖命。 他眷念起黄埔时期的革命战友和战斗生活。想起在东征的路上,军校学生一路高唱 着:“以血洒花,以校作家,卧薪尝胆,努力建设中华”的校歌,日夜奋战在东江地区。 他们每到一地,动员群众,宣传群众。队伍中响亮地提出“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 爱百姓”的口号。东征军严明的纪律,英勇的举动,深得群众的欢迎和拥护。部队所到 之处,战必胜,攻必克。经过两个月的作战,打垮了陈炯明的主力,占领了东江的大部 分县城。征战的路上,士兵们热爱他这个排长。老乡们虽然言语不通,却看到了这位年 轻的军官和和气气,他领导下的兵不拉,不打骂人,晚上睡在露天下。老人翘起姆指称 赞,妇女们称是“文明军”,儿童跟着他们学唱“打倒列强,打倒军阀”的军歌。往事 历历在目,令人怀恋。 徐向前决心仍然回南方去。经天津到上海后,传来广东的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攻占 了武汉的喜讯,更加坚定了他去找革命队伍的决心。1926年11月底他来到武汉军校,并 在那里走上了共产主义道路。 海伦说:徐向前是红军指挥员中不多的几位理想主义革命家之一。正因为有明确的 革命理想,所以徐向前能在复杂的环境中辨别航向,预见革命进程。决定行动方向。 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严重白色恐怖的日子里,徐向前毫不灰心丧气,孑然一身,从武 汉去上海寻找党组织。嗣后,高举党的武装斗争旗帜,参加广州起义,坚持东江游击战 争,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创建人之一。鄂豫皖时期,他先是抵制了“立三路线”令红军 包围和攻打武汉的“左”倾错误,继而又与曾中生一道反对张国焘“攻打安庆、威胁南 京”的冒险计划,确保了红军力量的不断发展壮大。红四方面军西征期间,在漫川关附 近的深山峡谷中遭敌重兵包围,情势险恶万分。张国焘主张分散游击,徐向前坚决反对, 主张集中兵力突围。结果突围成功,保存了主力,开辟了川陕根据地。 从广州起义崭露头角,到挺进大别山、威震中原,直至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徐向 前每走一步都很艰难。他不仅要与凶顽的敌人斗,而且要与来自革命队伍内部的外行指 挥斗。 他凭着顽强的革命理想主义精神,在战火硝烟的洗礼中,逐渐成熟成长起来。在革 命不断取得胜利的进程中,徐向前的威名,在红军内部,在敌人当中,广泛传开来。一 颗北方帅星从南方冉冉升起。 徐向前不是一个天生的革命家和军事家。徐帅的崛起,一方面,是北方军阀的反动 和落后排斥了他,逼迫了他,使他无法在北方实现自己的革命理想。而南方轰轰烈烈的 革命运动吸引了他,南方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启迪了他,南方黄埔军校的正规化军事教育 培养了他,南方早期的共产党人和共产主义思想指引了他,使他能够凭着自己不畏艰险, 勇于并善于克服困难的坚强韧性和革命斗争意志,在南方这块革命的土壤上发芽、结果。 另一方面,他少年时代在父亲严格教育下所学到的写作知识,青年时代在师范学校 和黄埔军校所学到的文化知识和军事理论知识,使他不仅善于指挥战斗,而且善于总结 经验教训,写出了一系列优秀军事论文。这使他有别于一般的武将,更具备优秀军事指 挥员的素质,成为一位难得的帅才。
二、婚姻之谜
徐向前一生有过三次婚姻,其间的酸甜苦辣,他极少与人谈论,但内心满怀隐痛。 “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由此我们可以洞见徐帅鲜为人知的情感世界。
2.1 夫唱妇随——第一次婚姻 1922年一个良辰吉日,“楼院徐家”张灯结彩,为徐向前和朱香蝉举行婚礼。 这是一件父母包办的婚姻。1920年,徐向前在国民师范上学的第二年,父母考虑, 他已经19岁了,再不定亲,别人要笑话的。于是,就在几起保媒说亲的当中,选中了东 冶镇朱门长女香蝉。徐家“纳彩”,朱家收下了,接着就行“问聘”之礼,徐朱两家交 了“命单”,愿结通婚之好,婚事就算说定了。朱家这时的生活境况要比徐家略好些, 但是个缺少文化气氛的人家。香蝉的父亲不识字,是一个本分的庄稼人,还是当地有名 的菜园把式。但两家在完婚时间上发生争论。徐父想推迟几年再办,主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