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任弼时五位同志组成的中央书记处,明确地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党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七大”也以“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而永久地载入了史册。
第三阶段(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7年中央离开延安) 1945年8月15日, 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终于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蒋介石向毛泽东发出了去重庆“共商国事”的邀请,中央政治局经过讨论,决定派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等赴重庆谈判。通过谈判,中国共产党不仅保住了八年抗战所取得的成果,而且在政治上取得了有利地位。在此期间,中央制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并派10万部队和2万干部奔赴东北开展工作,为争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1947年3月,蒋介石违背谈判协议,调集了39个旅、23万多人的部队大举向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中央主动放弃延安,踏上了转战陕北的征途。在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留在陕北,主持中央工作,与进犯的敌人周旋;刘少奇、朱德前往华北,组织华北前线的对敌斗争。从1947年3月到1948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历时1年零5天,行程1000多公里,在陕北成功地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沙家店战役,一举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大举进攻。1948年4月22日,西北人民解放军胜利收复延安。1948年3月28日,毛主席和中央机关东渡黄河,迁往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在那里指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战争,取得了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全国的解放。
上一页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