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国务院批准,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正式启动。
温州金融改革改什么、怎么改?改革之后,能避免类似吴英的悲剧和争议吗?
从温州金融改革12项主要任务看,改革方案的主要突破是明确将民间金融纳入主流融资体系。这意味着长期处于“地下状态”暗流涌动的民间资本,有望走出阴影,开启阳光化之路。
另一个重要看点,是民间资本也可以参与设立金融机构。不过可能是出于稳妥考虑,温州金融改革方案并未直接允许民间投资开银行,而是谨慎表述为,鼓励和支持民间资金参与地方金融机构改革,依法发起设立或参股新型金融组织,“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可改制为村镇银行”。
促使温州金融改革方案在短时间内获批出台,主要有两个背景:首先当然是近期出现的民企老板集中出走现象。这不仅制造了大量呆坏账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令维系巨额民间借贷的信用体系濒临破产。如果民间借贷这扇门再被关上,其他正常经营的民营企业,也将面临拆借无门的困境。更宏观的背景是,在温州等民营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资本十分充足,却找不到合适的投资渠道,大量进入虚拟经济领域;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型企业融资困难,借贷无门。
实际上,温州等地的民间金融一直存在,且规模惊人。民间投资设立的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也已经大量出现,只等政策规范,引导其走向阳光化。民间资本宜疏不宜堵,金融体系多元化势在必行,就此整个业界和主管部门已达成共识,分歧可能只在改革的步骤和力度。
温州率先试点,当然与温州民营经济发达、民间金融的问题表现得最突出有关。但是,民间借贷问题,绝非温州一地的问题,因民间借贷引发的社会不稳定因素,在沿海其他地方甚至河南、内蒙古等内地也已经显现。温州金融改革是在为全国范围内的改革探路。
对于温州金融改革,嗷嗷待哺的民企看到了民间金融阳光化和金融体系多元化的美好前景,但对于一些抱有更高期待的人来说,依靠金融改革催生民资银行、打破国有银行垄断、实现利率市场化等目标,都没有得到明确回应。
当然,“稳妥”也是有理由的,民间金融存在的大量问题,大量无法偿还的债务,不会随着放开就自动消失,金融风险和监管难度也在加大。
中央层面推动金融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有金融体系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适应的问题,将难以驯服的民间资金纳入规范化、公开化轨道;同时,希望引导这些资金更多进入实体经济,为长期融资难的民营中小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然而,摆脱“地下运转”的民资,不一定会自然流向实体经济。民间借贷合法化之后,如果资金继续大量涌入炒作和资本运作领域,支持实体经济的初衷无法实现,反会招致民间热钱“绑架”国家政策的质疑。
因此,民间金融改革需要配合对民营企业的减税和扶植政策,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民资金融机构,应主要与小微企业的需求对接,打通金融为实体经济输血的毛细血管。
回到开头的问题,金融综合改革试验能够这么快在温州推出,自然受到了近期集中出现的“跑路”事件以及吴英案等非常有影响的公共事件推动。但金融改革的目标显然不止于此,还有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等更重要的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