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举行的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专题的解放日报报业集团“文化讲坛”上,经济学家
吴敬琏针对当前股市、楼市出现的“救市”声音表达了看法,认为市场需要挽救,但反对政府直接进行干预。
吴敬琏认为,老百姓关注的“市”的确已经有了一些毛病,宏观层面积极“救市”是应该的,问题是怎么救、如何对症下药。他说,自己不反对挽救市场,但反对政府直接出面进行干预。
吴敬琏说,就股市而言,据他的观察,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仍存有某种“政策市”的问题,导致一些小股民往往成为利益受损方。当前,市场在一个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的环境中出现了泡沫性,政府的“救市”就应当从根本上治病。
吴敬琏:货币紧缩政策不能让中小企业"吃药"
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主办的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文化讲坛”上表示,当前为了稳定物价而采取的货币紧缩政策是一副“猛药”,但不能让过多中小企业“吃药”,政府应当在货币总量紧缩的同时采取金融措施保护中小企业。
吴敬琏在谈到当前宏观经济“防通胀,保增长”的焦点话题时说,出现通胀的“病根”在于货币超发,为了抑制通胀趋势、保持物价稳定,采取货币总量紧缩是必然的,但“下药”绝不能太猛。货币紧缩这副药,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中小企业,而中小企业是经济的基础,因此,在货币总量紧缩的同时,在金融上要采取措施尽量保护中小企业。
吴敬琏呼吁,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信贷担保等一些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措施,应当重新启动并加强。他说,最近浙江尝试把地下金融“翻明”的做法,是个很好的措施。
吴敬琏认为,保持物价稳定的有效办法既包括货币政策,也包括财政政策,我国18年来的财政收入增长每年都超过了20%,眼下可以考虑减税。
吴敬琏说,从长远发展来看,“防通胀,保增长”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整个社会、政府要采取得力的措施来帮助企业转变增长方式、提高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实现产业升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