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今译
遥望那一轮落日,正依恋着连绵起伏的群山,慢慢西沉;又见那奔腾南来的黄河,经此后转东,向着大海渐渐远去……朋友,如果你还想看得更远,那就请随我再上一层楼吧!
讲解
一般中国的孩子,从小都会背这首诗。但是,你是否充分理解它的诗意呢?为什么大家都认为这首诗写得很好呢?
本诗作者王之涣(688—742),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诗人,常与高适、王昌龄唱和,以描写边疆风光见长。他的存诗仅见6首,最著名的就是这首《登鹳雀楼》,可称千古不朽之作。此诗的最大优点,就是它极其通俗,纯用白描,然而又充满着诗情画意,含蓄着深刻的哲理。诗的第一句是作者站在楼上向西看,向远方看,向天际看;诗的第二句是向北看,向近处看,向地面看,再从想象中转而向东,直至大海。这里我们要交代一下,鹳雀楼是在山西的蒲州(今山西永济县)。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鹳雀楼三层,前瞻中条(山名),下瞰大河(即黄河)。”黄河在这里正是由北向南而来,然后经永济县转而东去。所以说,诗人这两句诗可谓写尽了远近高低、上下左右、东南西北的景象,当然他只是大处着眼,落笔于天空、大地、白日、黄河,其视野之辽阔,胸襟之宽广,已经表现到极致了。
然而最令人想象不到的是,诗人在下两句诗中,竟还要把我们的想象提升到一个更高、更远、更辽阔的境界:这就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原来,诗人刚才之所见,还只是在第二层楼,现在他还要带着我们向第三层楼攀登。我觉得,读到这里,就好像唱《青藏高原》,唱到最高的那一句一样,会感到无比地酣畅淋漓吧!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感到一种“不断进取”、“高瞻远瞩”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吧!
《登鹳雀楼》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五言绝句,比如“白日”对“黄河”,“千里目”对“一层楼”等等,你看它对得多么好,又多么自然,就像行云流水一般,完全没有故意雕琢的痕迹,真可谓诗中之瑰宝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