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洛阳网-洛阳日报]
本报讯 (记者 张亚武)“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提起这首脍炙人口的《登鹳雀楼》,很多人都知道它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王之涣死后就葬在洛阳,甚至其家族的墓地也在洛阳。
近日,新安千唐志斋博物馆先后征集到王之涣的堂弟王之咸及王之咸第五子王绾的墓志,为上述说法提供了新证据。
王之咸的墓志记载,他的祖父名叫王德表,曾做过瀛州文安县令;父亲名叫王景,曾做过登州和莱州刺史等官职;王之咸曾做过长安县尉等职,后因故被贬为淄川郡司士。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四月十二日,57岁的王之咸因病死于淄川官舍。天宝十二年十月十七日,他和夫人李氏被合葬于洛阳北邙山。
王绾墓志记载,王绾一生曾做过10个官职,最后被授予左赞善大夫之职。公元793年九月五日,王绾死于京城长安。王绾的二哥当时在江南任御史中丞,听到消息后,让儿子赶到长安,护送王绾灵柩回洛阳,并于第二年四月七日葬于北邙山祖茔。
中国唐史学会理事、唐志研究专家、千唐志斋博物馆研究员赵跟喜介绍,志文记载,王之涣家族原籍山西太原,死后最早葬在洛阳的为王之涣的祖父王德表。王德表晚年住在洛阳,共有5个儿子,其中一子名字不详,另外四子分别叫王昱、王洛客、王景和王昌,死后也都葬在洛阳。王之涣为王昱的儿子。
赵跟喜介绍,截至目前,洛阳曾经出土过王德表及其夫人、王洛客、王之咸、王绾、王之涣等王氏家族的9方墓志,足以说明王之涣家族的墓地就在洛阳。目前,千唐志斋博物馆共收藏有王氏家族7方墓志,王洛客的墓志现藏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王之涣的墓志出土于上世纪30年代,现藏南京博物院。
王之涣墓志记载,王之涣少年时即聪而好学,“不盈弱冠,则究文章之精;未及壮年,已穷经籍之奥”。因其父为官,王之涣门荫冀州衡水主簿之职,但因他“气高于时,量过于众”而遭人诬陷。王之涣因此拂衣去官,悠游青山,不再做官。他在家15年后,有好友“劝其入仕,久而乃从”,复补文安郡文安县尉。做官时,他“在职以清白著,理人以公平称”。公元742年二月十四日,55岁的王之涣因病死于官舍,第二年五月二十二日葬于洛阳北邙。
赵跟喜介绍,王之涣以《登鹳雀楼》和《凉州词》等诗名垂千古,他的文采虽好,可惜当时的人并不了解他,两《唐书》中没有他的传记,《全唐诗》中关于王之涣的介绍也仅有30多个字,其他史料对他的记载也非常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