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是盛唐名气很大的边塞诗人之一。据有关史料记载,他的诗在当时是“传乎乐章,布在人口”,可惜现在仅存绝句六首,但都是热情洋溢的佳作。王之涣(六八八——七四二),字季陵,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后迁居绛郡(今山西新绛县)。他的生卒年、生平事迹,在正史新、旧唐书都无传;但在河南省出土了《唐故文安郡文安县尉太原王府君墓志铭并序》,这是他的朋友靳能为他写的墓志铭,记载了他的基本情况。王之涣自幼聪明好学,但没有考中过进士,唐代开元初年任冀州衡水县主簿,被人诬陷,弃官而去,沿黄河两岸漫游数千里,写出不少边塞诗。晚年,经亲友劝说,回归仕途,出任文安(属河南)县尉。天宝元年病逝于官舍,终年五十五岁。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鹳雀楼,也叫颧鹊楼,在今山西省永济市。与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并称古代四大名楼。原楼高三层,前可望中条山,下可看黄河,当时常有颧雀栖息在上面,因此得名。后来被河水冲没,近年在原址附近重新修建。唐代许多诗人写过此楼,但都不及王之涣的这首五绝。这首诗的前两句,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气势雄浑,景象壮阔。诗人运用朴素、浅显的词语,形象生动地展示了登上楼所见到的广袤河山的情景:远处,一轮夕阳逐渐落进了连绵起伏的群山中;近处,楼下的黄河滚滚而来,最终汇入大海。这就把上下、远近的景象,全都容纳进了诗中,形成了一幅粗旷、明快的山水画;而且画面显得宽广、辽阔,意境深远。接下去的后两句,由前面的描写景色转向抒发情感,发出了朴素易懂而意义深刻的哲理议论:“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里既包含着诗人向上进取的精神和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它能够世代相传,成为千古绝唱,其永恒的价值,就在于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的不断追求与进取心理。同时,也启示人们,人类的知识与前途,一如这浩渺世界广阔无边,应当永不停息地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