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年间,衡水大灾,一进四月,百姓便没粮食吃了。开始吃野菜,接着吃树叶、草根,每天都有人饿死。
王之涣对此非常着急,急忙告知刘知县,给朝廷写了一道奏章。
皇帝了解此情后大惊,急忙派人到衡水传旨,开仓放粮。
放粮开始了。人们提着筐,端着簸箕,背着口袋,到衙门前排队。负责分粮的是几个老差役。王之涣让人搬来一把椅子,坐在一边,看着百姓领粮。
三天过去了。王之涣发现一个大脑袋、矮身子的汉子天天来领粮,有一天竟领了两回,心道:这人为啥天天来,就算他家有个十口八口,也够吃一阵子了。
晚上收摊后,王之涣叫过王升道:“分粮已经三天了,你发现有什么可疑之事吗?”
王升是王之涣从老家带来的跟随班,为人精明细心,见老爷发问,已知底细,于是笑道:“这两天领粮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衣着虽破,看脸色,不像受苦之人,而且有人天天来领。”
“有个大脑袋、矮身子的,你注意到了没有?”
“注意到了。”
“不知他是什么人?”
“小人不知。”
“明天,他如果再来,你后面跟着,访查一下。”
“是!”
第二天,那人果然背着口袋又来了。八点一过,那人领了粮食,背上口袋,向西走去。王升在后面紧紧跟着。那人一会儿往东,一会儿往西,拐弯抹角,穿街过巷,最后,进了一家红漆大门。
王升刚要上前,忽听后面脚步响,回头一看,又来了几个扛口袋的,走到红漆门前,左右望望,见没人跟着,也进院去了。
吃过午饭,王之涣正要练字,王升来禀报:
“那人叫钱广兴,是粮商吴义的伙计。”
“这吴义乃衡水头等富户,开着一个店铺,两处粮行。他为何还来冒领官粮呢?”
“小人已经打听过了,吴义是个坑蒙拐骗的粮霸。他冒领官粮为的是囤积起来,青黄不接时卖高价。他家养了很多闲汉,天天来领粮。如今,已经领去很多了!”
王之涣听了大怒,骂道:“这些奸商,全无心肝!百姓连树叶都没得吃了,他们却还冒领官粮,大发其财!来人,前边带路,随我前去看看!”
王之涣带着人出了衙门,来到红漆大门前,也不要人通禀,直闯进院子。
吴义五十多岁了,烂眼边,黄眼珠,脸上白白净净。他正指挥家人晒粮食。家人忙得满头大汗。那几个领官粮的大汉也跟着忙乎。
吴义见王之涣来了,吓了一跳,急忙走过来,作揖道:“不知王大人到了,有失远迎,该死,该死!”
王之涣一见到满院金黄的谷子,脸都气红了,怒道:“吴义,你这谷子是哪里来的?”
吴义脸一红,擦擦脑门上的汗珠,道:“这,这,这是本店陈年谷,有些发潮。我到市上低价出售,以解百姓缺粮之急。”
王之涣冷笑道:“你的心眼倒也不错,可有人亲眼看见你家伙计到衙门领官粮!”
吴义叫屈道:“呀哎,王老爷,这可委屈死小人了!”
王之涣道:“王升,出来作证!”
王升听了,跨前一步,拉出矮个子道:“就是这人!他天天去,三天去了六趟,领的全是谷子,就是院里这个品种!”
王之涣道:“吴义,你还有何话说?”
吴义见蒙混不过去了,也硬起来道:“就算如此,也不犯法,布告上并没有说不许我领粮食。我把粮领来,晒干,除虫,再去周济穷人,有何不好?”
王之涣道:“好啊,你的心眼不错,可我偏不领你的情。我要判你个冒领官粮,坑国害民之罪!”
吴义冷笑道:“王老爷,你刚来衡水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