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还不知道我是谁吧?”
王之涣哈哈大笑道:“谁不知道你是贱买贵卖,以次充好,往粮食里掺沙子的奸商!”
吴义道:“你知道就好,吴某也直言相告,只要你睁一只眼,闭一人眼,不来多管闲事,吴某也绝不能不讲义气。我领粮赚钱,分给你一半!”
王之涣哈哈大笑起来,道:“吴义,你冒领官粮,已犯国法,还想贿赂本官,也太狂妄了!来人,给我锁了!”
话音刚落,立刻冲上来两个衙役,把吴义结结实实地捆了起来。
吴义道:“好,我正要去见刘大人,王老爷前头走吧!”
王之涣走在路上,寻思道:“吴义在衡水开了几十年粮行,干了许多非法勾当,却平安无事,今天又如此狂妄,莫非他跟刘知县有些瓜葛?如果真如此,那可就不好办了。我得有个防备!”
王之涣边走边想,边想边走,快到衙门口时终于想出个好主意,于是叫住王升,吩咐几句,让他准备去了。
王之涣押着吴义,来到衙门口,操起鼓锤,“咚咚咚”擂了几下。
刘知县听见鼓响,急忙更衣,升堂,高声喊道:“带击鼓人!”
衙役闻声出了大堂。过不多时,王之涣漫步走进来,道:“刘大人在上,卑职王之涣叩见!”
“啊,原来是王兄,快来这边坐!”
“不,今天我是告状之人!”
“击鼓的是你吗?”
“正是。”
“你要告何人?”
“我要告非法奸商,冒领官粮!”
“请道其详!”
“我奉命发放官粮,发现有人多次冒领,于是跟踪到家,原来奸商从中捣鬼。如今,奸商已被带到,请大人发落!”
刘知县怒道:“何人如此大胆,快快带上堂来!”
衙役去不多时,带上吴义。
吴义见了知县并不害怕,老远就嚷:“刘兄别来无恙?小弟这厢有礼了!”
刘知县见吴义被捆着,吃了一惊,道:“吴兄,因何这般模样?”
吴义道:“我是被王大人捆来的!”
“他捆你做甚?”
“他说我冒领官粮!”
刘知县望了王之涣一眼,道:“这是怎么回事?”
王之涣一看吴义跟刘知县关系果然不一般,暗想:幸亏自己做了准备,不然,真不好办!
王之涣想到这里,道:“我说的奸商就是他!”刘知县冷着脸道:“吴兄乃衡水名流,怎能干那种事呢?王兄一定弄错了!”王之涣道:“开初,我也这么想,可有啥办法呢?百姓找到头上了,我又亲眼见到,有根有据,我是不得不这么办啊!”
刘知县道:“一定是刁民凭空捏造!”
刘知县刚说到这里,忽然堂鼓大震。接着衙役来报:“禀大人,有人击鼓喊冤!”
刘知县处境尴尬,正在为难,忽听有人喊冤,心道:我何不先问别案,以后再调和他们的关系,想到这里,高声道:“带击鼓人!”
告状的进来了,是个老头。老头跪在地上,磕头作揖道:“请大人为民做主!”刘知县道:“你叫什么名字,状告何人?”
老头道:“小人姓周,名兴,住西太平庄,以种地为生。因这几年闹灾,粮食所收无几,今春便没吃的了。小人无奈,去领官粮,谁知排队三天,竟没领到。原来,粮食都让奸商吴义弄去了。望大人捉拿奸商,追回官粮!”
刘知县听了很不高兴,怒道:“吴老板忠实厚道一向奉公守法,买卖公平,你不要胡说八道!”
周兴道:“吴义让人领粮,是我亲眼看见。老爷不信,速派人前去查看!”
刘知县更生气了,刚要斥责周兴,忽然鼓又响,不一会儿,又进来两个人,跪在地上道:“大老爷在上,奸商吴义囤积官粮,私卖高价,使小人领不到粮,吃不上饭,已经三天不见粮食粒了。望大老爷秉公执法,严惩吴义!”
没等刘知县发话,堂鼓又响,接着,呼啦拥进一群人,黑压压跪了一地。众人同声道:“望大老爷为民做主,夺回官粮!”
刘知县本来就是个草包,一看这架势,早就没主意了,只好求助王之涣,道:“王兄,你看———。”
王之涣假装害怕道:“刘大人,先皇告诫我们道:老百姓好比水,我们好比船,水能浮船,也能沉船。我们可不要得罪了老百姓!犯了众怒,后果不堪设想!”
“以你之见怎么办?”
“说实在的,像吴义这样有身份的人,连我也不想定他的罪。可事实俱在,不容抵赖。百姓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