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W >> wang >> 王洪文 >> 正文

 

[组图]我与王洪文“打官司”

我想,姚文元恐怕也介入此事了。周总理让我们和上海三人组分头坐在他左、右前方的沙发上,我们和王洪文等人仅互相点头示意,谁也没有再像过去开会碰面时一样,相互寒暄。

周总理眼含血丝,满面倦容,但沙哑的声音仍语调和缓,讲话清晰而有力。他说:“最近国际国内有些事情要处理,很忙,所以没有及早地关心你们之间的争论,使事情变成僵局。作为国务院总理我是有责任的。”说到这里,周总理转向我微笑着说:“刘世雄同志,这件事情我首先批评你,你身为国务院一个部的一把手,应该宽容大度嘛,可以平心静气地和上海市的领导同志进行协商嘛。如果一下子调不出那么多工人,也可以量力而行,尽力支援上海组建新厂。世雄同志,你是不是有点本位主义呀!”

我立即起身回答说:“我姿态不高,我检讨。”

周总理接着说:“中央部和地方市发生分歧时,应该以大局为重,姿态高一些,不要针锋相对,更不能得理不让人哪!”“得理不让人”这句话,让我感到踏实,感到温暖。

周总理又转向边疆同志说:“边疆同志,我也要批评你了,你是六机部的老同志了,年龄也比世雄同志大,应该协助他处理好和上海发生的分歧,不要火上浇油嘛,总之这次你也有责任就是了。”

说到这里,周总理又微笑着转向王洪文说:“洪文同志,你们的那个电报怎能是那样的提法呢?这份电报你可能没有过问,那种提法是错误的嘛。”

王洪文此时很尴尬,他起身说:“我接受总理的批评。”周总理接着说:“毛主席教导我们双方要各自多做自我批评,办错了事要勇于承认,勇于改正,不要坚持错误,也不要得理不让人。”总理又一次用了“得理不让人”这句话,我感到周总理讲话的潜台词里,是认为“理”在我们这一方的,故而与边疆同志会心地对视了一下,心里豁然轻松了许多。

总理接着用征询意见的语气对我们双方说:“我看这件事这么解决行不行?六机部从驻上海的几个大厂抽调500名技术工人支援上海建新厂,时间也后推三个月,给六机部留下调整准备的时间。我的初步想法是这样,你们有意见没有?”

我和边疆同志相视一笑:这完全是当初我们和马天水谈的“减、缓方案”,我们马上起身回答:“没有意见。”王洪文、马天水出于无奈,也只得回答同意。

一贯办事缜密的周总理,这时又拿出了六机部几个造船厂的当年生产计划,一条船一条船地和马天水落实上海市的协作任务,直到马天水明确表示,一定按原计划与六机部友好协作。

回到六机部机关,我们立即召开了全体人员大会,传达了总理接见时指示。当我宣读总理确定的调人决定时,全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深深地体会到广大群众的心情——他们长期与王洪文之流打交道始终受压抑的心情,终于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平衡和释放。

欲翻案,借“批林整风”“报仇”

1971 年“九·一三”事件后不久,林彪的军内代理人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相继被隔离审查。1972年全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批林整风” 运动。1973 年初,张春、王洪文等人始终对当年周总理处理的“官司”结果不服,他们认为“报仇”的时机已到,要“抓林彪死党李作鹏在造船工业部的黑手”,写报告给党中央、毛主席,请求对当年六机部与上海“闹上”中央的分歧进行复议。理由是,六机部的军管是由海军派出的,而海军的李作鹏是林彪的死党,这件事是否另有阴谋?

时值“批林批孔”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全面展开,“上连下挂”的那一套作风盛行。据说毛主席对要求复议的报告批示了“同意”,但我始终未见到主席批示原件,仅得到通知说,中央政治局领导决定接见六机部“批林整风”会议代表,并参加六机部整风。于是部机关四十多位处以上干部住进了京西宾馆,并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了政治局七位领导的接见。接见中我和边疆同志被点了名,同时宣布由华国锋同志亲自主持六机部整风,力求彻底解决当年和上海“打官司”的思想问题。

整风会议采取集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王洪文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组图]我与王洪文“打官司”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