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 名: 宋庆龄 作 者: 邹英毅著 出 版 者: 昆仑出版社 出 版 地: 北京 出版日期: 1999年1月
1950年10月、11月,我国东北大地已临近严冬,刺骨的寒风不时卷起雪花在黑土地上呼啸,而在对岸的朝鲜,则是炮火纷飞,硝烟弥漫,打著「联合国”旗号的美国军队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与侵略者展开了一场血与火的大较量。正是在这样的时刻,宋庆龄副主席到东北视察来了。
这是宋庆龄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后首次出巡。她在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及朱明、廖梦醒、浓粹缜、罗叔章等陪同下抵达东北后不久,即驱车前往东北边防军某部三连驻地。这个连队在历史上曾经立下显赫战功,如今驻扎在鸭绿江畔,随时准备待机出动。上午9时,宋庆龄等一行来到连队,向指战员表示亲切慰问。她察看了伙房,然后走进战士宿舍,与年轻的战士们围坐一起,亲切交谈。宋庆龄看到部队士气高昂,边防巩固,感到很放心。她在返回途中,对同行的同志们说:“我们开国不久,就能把遭受敌人蹂躏的破烂摊子很快地恢复和整顿,还能抗美援朝,这样的事应当大大宣传。”
随后,宋庆龄一行马不停蹄,先后视察了黑龙江省呼兰县永贵村、双城县民和村和吉林省蛟河县保安屯、长春市郊区胡家店子。在这四个完成了土地改革的村子里,宋庆龄亲身访问农户,和农民座谈,与农民一起合影留念,亲眼看到了农村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受到了土地改革的巨大作用。她在以后撰写的《新中国向前迈进》这篇调查报告中兴奋地写道:“土地改革改变了基本的经济情况,因而给东北农村的农民改变整个政治环境和政治机构铺平道路。群众的自由,代替了旧日所受的压迫。群众的权力,代替了集中在地主及狗腿子手中的暴力。这些变革比起生产上的进展,不仅并不逊色,而且与它有不可分解的联带关系。”在这篇调查报告中,宋庆龄运用丰富的第一手资料,为这一年东北农业丰收总结了四条基本经验:一是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因而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二是改进了耕作方法,农民认识到有了科学的协助,生产才能大踏步地前进;三是农业劳动力组织得好,建立了以自愿参加和互助为基础的农业变工互助组;四是劳动模范和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宋庆龄在深入农村调查的同时,对城市建设和工业同样倾注了极大的热情,她先后视察了哈尔滨铁路修理厂、小丰满发电厂、吉林造纸厂、大连远东电力公司、大连运输公司、鞍山钢铁公司。在鞍钢,宋庆龄第一次看到汗流浃背的炼钢工人把巨大的熔炉炉门打开,只见一道灿烂的光芒喷射而出,钢水从巨大的炉中倾泻而下,散发硕大无比的火花。此时宋庆龄心花随钢花同时开放。她说:“我心里不由想到:‘这是中国的生命力。’”
此次宋庆龄冒著严寒,走遍了东北三省,行程4260公里,先后访问了54个地区和工程,其中包括东北的七个主要城市,视察了四个村子、十一个工厂、十一个矿场及不计其数的教育文化和福利机构。每到一处,她都认真听取当地负责人的汇报,不时地提出一些问题,并要随行的同志详细作记录。同时,她还深入到田间、车间察看生产情况,到农户和工人家庭进行访问,与众多的工人、农民和基层干部直接交谈,并仔细阅读了大量的书面材料,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扩大了视野,对许多重大政策的执行情况有了透彻的了解。从东北调查回京以后,宋庆龄抓紧时间写了《新中国向前迈进——东北旅行印象记》。先后发表在《中国建设》杂志和《人民日报》上。在这篇调查报告的最后一节,宋庆龄激情满怀地为新中国开国第一年的成就和美好前景鼓舞欢呼:
总结一下我从东北所得到的主要印象吧:
帝国主义、官僚资本、军阀割据、国民党的腐败政权都已经完全摧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真正的人民政权。
这使得土地改革可以完成并获得巩固。东北的农民再也不会回到过去受压迫、封建、贫匮的日子了。他们已走上了集体努力的道路,走上了导入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的道路。
这使得城市的工人阶级解放了他们的创造才能。加上苏联专家在真正国际主义精神下的协助,他们正迅速地重建著工业,为了它在新民主主义时代的未来发展打下了一个基础——新民民主义时代是走向完全组织起来的,高度效率的社会主义时代的工业的准备时期。
这使得农民和工人都能享受不断提高的生活水平,物质上得到利益,文化上长足地进步。我们灵敏而富创造性的人民正被改造为新民主主义的公民,逐渐变成社会主义时代的先进的人。
东北证明了新中国确实在朝著它光辉的未来,向前迈进。
东北之行是宋庆龄第一次深入基层,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以后,她在繁忙的国务活动中,经常挤出时间视察各地,了解民情,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几次:
1951年11月,宋庆龄视察华北地区,参观张家口市干部子弟保育院和市郊的老鸦庄,向农民了解生产情况;在大同慰问煤矿工人;视察北戴河空军某部,并与飞行员亲切交谈。
1955年5月,视察上海国营第一棉纺厂,访问先进生产者杨富珍等人家庭。6月,到江苏松江专区,视察全国水稻丰产模范陈永康领导的农业社。
1956年2月,出访印度、缅甸、巴基斯坦三国回国后在昆明暂停时,见缝插针,视察昆明郊区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昆明市街道工作。
1958年10月,视察上海国棉十七厂。她和工人一起在食堂进餐。
吟诗九女墩深情寄于妇女解放
1953年12月,宋庆龄到武汉视察,听陪同人员介绍,武昌著名风景区东湖有个九女墩,那里埋葬了太平天国九名女战士。相传她们是天王洪秀全的妹妹洪宣娇从广西带出来的女营亲兵。在太平军攻打武昌时,她们跟随洪宣娇冲锋陷阵,首先冲进武昌城。后来清军大举反扑,围攻武昌。九名女战士陷入清军重围之中。清军统领用无耻语言诱骗她们放下武器。但是她们宁死不屈,冲进敌营,杀死了许多“清妖”,最后壮烈牺牲,葬在东湖渔光村头。九名女战士虽然没有留下姓名,但后人对她们依然十分敬仰,许多人在她们葬身之处培土加砖,后来在这里修建了九女墩。宋庆龄听了十分感动,当即来到东湖,在九女墩前驻足凭吊,并当场吟诗一首,题为《无名烈士》:“在这里,我们伟大祖国的中心,远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