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鲁班先师庙。(资料图片)
策划:王斌 文:本报驻山东记者 殷江宏、实习记者 黄□
二千多年来,鲁班一直被建筑工匠尊称为「祖师爷」、「保护神」。与其他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佛相比,鲁班被认为是勤劳智慧的平民英雄。传说中的鲁班穿梭于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发明建设了一批「鬼斧神工」的作品,颇具神话色彩。以至于全国各地的著名建筑,大多传为鲁班所修或指点过,如五台山的悬空寺、绍兴的北海桥、桂林的花桥、北京天坛祈年殿等,甚至国家建设部的最高奖亦为「鲁班奖」。
每年的农历六月十三(相传为鲁班诞辰,亦有学者认为是五月初七),总有建筑界华人到鲁班祠庙供奉祭品。有些工厂或建筑工地还放假一天,专门为鲁班举行简单却隆重的祭拜仪式。他们盼望「祖师爷」保佑其一生平安,更期盼创造出巧夺天工的传世之作。
普遍说法出身工匠之家
鲁班本名为「公输般」,因其是春秋战国时代鲁国(今山东境内)人,且「般」与「班」同音,后人又称之为鲁班。但具体出生地在山东亦存在争议,滕州、章丘、安平均有说法。而争议最多的,却是鲁班的身世。一种说法是鲁班为贵族出身,因当时姓氏带「公」者多为公卿之后。汉代赵岐在给《孟子.离娄》作注时亦称,鲁班「或以为鲁昭公之子」。
但更多的说法则认为鲁班出身于工匠之家。如《礼记.檀弓》记载:「季康子之母死,公输若方小,殓,(公输)般请以机封。」有学者以此推断,鲁班应出生于工匠世家。另一方面,鲁班是普通百姓心中的平民英雄,因为他发明了许多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物品和器械。人们在对鲁班的敬仰中也融入了自身的理想,所以许多传说都称鲁班家境贫寒。以下为一个比较普遍的说法。
与孔孟列为「九流十家」
相传周敬王十三年(公元前507年),鲁班出生于一个世代工匠家庭。是日「白鹤群集,异香满室,经月弗散」。鲁班十二岁外出求师,一位隐居终南山的木工老祖很欣赏这位勤学钻研的少年,便将自己的全部技艺传授于他。
鲁班下山后发明了曲尺、墨斗、钻子、凿子、铲子、石磨、锁、机动木马车、木鸟、云梯、钩强等,名噪一时。人们将公输子和孔子、孟子、孙子、墨子等名家排列在一起,共称为「九流十家」。《吕氏春秋.慎大览》中更赞道:「公输般,天下之巧工也」。
济南千佛山(原称历山)有鲁班祠,传说鲁班晚年隐于历山,后经异人传授秘诀成为仙人,云游天下。后世传闻中鲁班曾出现于历史上的不同朝代不同地点,所到之处均留下其鬼斧神工的作品和锄强扶弱的故事,而「不以规矩,不成方圆」、「班门弄斧」、「有眼不识泰山」等成语更是家喻户晓。
鲁班的故事大量流传最早始于唐代。当时许多手工业如木作、钻瓦作、石作、竹柳作等,都有自己的行会组织,到明清时转化为行帮。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祖师即行业神,木石泥瓦行则奉鲁班为祖师。据《鲁班经》记载,明初木工已在北京建庙祭祀鲁班。
木石泥瓦行奉为祖师爷
目前在香港、台湾、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日本等华人居住的地方都设有鲁班庙祠,各地祭祀鲁班的日期也不尽相同,一般为农历三月十五、五月初七、六月十三、六月十六、六月二十四、七月七、腊月二十等。
据鲁班学者殷信介绍,早期漂流海外的华人大多为有一定技能者,土木工匠在其中占主要地位,因此鲁班在海外颇具影响力。为了表达对祖师爷的敬仰,近年来香港、台湾、马来西亚等地的建筑界代表曾多次到济南千佛山的鲁班祠认宗朝拜,其中包括台湾省木工工会联合会的理事长,台湾及东南亚在建筑、装饰、设计、泥土、家具等多行业的代表人士。
赵州桥传说
鲁班传说中最有名的一则是修赵州桥。据史载,该桥为隋朝工匠李春所建,但民间却将其归功于鲁班。当地的小调《小放牛》这样唱道:
「赵州桥来什么人儿修?玉石栏杆什么人儿留?什么人儿骑驴桥上走?什么人儿推车压了一道沟?赵州桥来鲁班爷修,玉石栏杆儿是神仙留,张果老骑驴桥头走,压的桥头往西扭;柴王爷推车桥上过,车轮子碾了一道沟。」
相传河北赵州城南有条大河水势很大,两岸人民来往十分困难。有一天鲁班和妹妹鲁姜路过此地,决定为民解难。兄妹二人用一夜时间合力修建了一座大石桥,桥栏上还刻著牛郎织女、丹凤朝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