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家肩负重任
人物访谈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廖红球:
●“进入小康社会,不单是物质生活的改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精神生活的改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作家肩负重任。”
●“我们要用健康的文化、民族的文化,要用弘扬民族精神的健康文化给人民群众提供干净、卫生的精神食粮”,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廖红球代表对这次党代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中文化也要全面发展,感到格外振奋。他表示,今后,广东省在文学方面争取多出名家、名作,把更好、更积极、更健康的精神食粮提供给我们的读者、提供给我们的人民。
廖红球说,过去五年,广东省作协重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指导文学创作,主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广东文学创作研讨会”、“发展先进文化与广东小说创作理论研讨会”、“建设和谐文化与广东文学研讨会”等一系列研讨会,已经形成广东文学研讨的“品牌”效应。
广东还积极开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2003年,广东率先成为中宣部文艺局确定的全国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试点省,广东还进行了文学院改革,变“作家专业制”为“作家签约制”。“现在我们有8位重点文学创作扶持资金签约作家、40位签约作家,三年聘期已到,今年下半年我们就要开始新一轮聘任。”过去五年广东文学创造成果喜人:吕雷、赵洪的长篇小说《大江沉重》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入选作品奖;由《大江沉重》作者之一赵洪改编的同名广播剧获全国广播剧政府一等奖和专家一等奖;张梅获2003年度“庄重文文学奖”、盛可以获首届华语传媒大奖“2002年度最具潜力新人奖”、“中华文学任务最具潜质作家”提名奖等等。
省作协积极践行以文学形式参与和反映社会事务。2003年4月,省作协从文学院、作协机关本部和省内部分地级市调集作家33人奔赴第一线采写抗击“非典”英模事迹,经过两个多月的紧张采访和封闭式写作,30多篇报告文学陆续在中央、省、市主要报刊发表,之后结集成大型报告文学集《守护生命》正式出版。
“进入小康社会,不单是物质生活的改善,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精神生活的改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作家肩负重任。”廖红球说,“我们要用健康的文化、民族的文化,要用弘扬民族精神的健康文化给人民群众提供干净、卫生的精神食粮。”
廖红球说,今后五年,广东文学方面争取多出名家、名作,特别是高质量的、精纯的文学作品。要发挥作家们投身时代生活的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与时代同步,与人民同心。同时,一些重点作品要盯住不放,最近广东作家展锋出版了80万字中国第一部写农村城市化的长篇小说《终结于2005》,受到一致好评;还有即将推出的吕雷与赵洪合著的长篇报告文学100万字的《国运》,也是一部描写广东改革开放全景历程的扛鼎之作。
他感慨道:“现在我们的作家队伍存在很严重的年龄断层,40岁左右的作家特别少,而年轻一代他们在文学、价值观念上与老一辈完全不一样,怎样把更好、更积极、更健康的精神食粮提供给我们的读者呢。”今后省作协将一如既往地扶持、帮助、引导青年作家。他特别谈到一批在深圳宝安31区活跃的外地青年作家,以前都在广东打过很多工,现在以稿费为生,坚持纯文学创作。“真的,我们特别欣喜地发现这么一批人,他们的水平非常不错,如王拾月,去年《人民文学》连续三期发表他的小说,这是极为少见。多年以后,或者他们中能诞生一代名家。”廖红球说,省作协将进一步扶持引导他们,拨一部分资金保证他们安心写作,并准备成立广东文学院宝安写作基地。
本报记者余颖
图:著名作家廖红球。郑迅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