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sp; 1月21日,蒋介石在各方面的压力下,凄然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代行总统,李对这个“代”字极为不满,声称“名不正,便不就职”。白崇禧也说:“要做就做真皇帝,切不要做假皇帝!”但法律权威的结论是;“蒋先生辞职未经国民代表大会批准,李副总统继任总统也必须由国民代表大会追认,在法律手续未尽之前,李先生只是代行总统职权尸
李宗仁无可奈何,于1月22日就任代总统。他发表文告说:蒋介石“轸望国家之艰危,顾恤人民之痛苦,促成和平之早日实现,决然引退,宗仁依据《中华民国宪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代行总统职权……决本和平建国之方针,为民主自由而努力。”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发表的官样文章看,蒋之所以下野,乃是为了“弭战消兵”;而李宗仁之上台,亦为“促成和平之早日实现”。其实蒋之“引退”,决非出于本心,而是形势所迫。董显光承命所著的《蒋总统传》就毫不隐讳地说:蒋“如再坚持,广西军队将采取军事的措施,它将退出武汉地区,让长江一线开放给中共军。蒋总统认为没有此举,将使整个局势不可收拾,遂决意自己引退,给予广西派一个自己试验的机会。”
而这时李宗仁的最大愿望,就是企图与共产党两分天下,隔江而治。因此,他一上台,就积极进行“和谈”活动,以延缓国民党政权的垂亡。同时,整顿军队,加强实力,与中国人民解放军隔江对峙,分庭抗礼。然而,这仅仅是他个人的如意算盘。蒋介石下野之前,已准备放弃大陆,退保台湾。“引退”后,在溪口建立电台七座,控制国民党的军政事务。
李宗仁上台的当天,为了表明企求“和平”的减意,电邀李济深、章伯钧等共同策进和平运动;同时指示行政院作出决议,派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为和平代表。23口,他听到中共广播关于和谈四条声明后,于第二天又指示行政院办理“七大和平措施”。但行政院表面上都接受,实际上敷衍塞责,并以“政治重心不受军事上的威胁”为由,决定迁往广州。27日,李宗仁致电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请迅速指定和谈代表与谈判地点,并谓南京“政府业已承认,以贵方所提的(八项条件)作为和谈的基础”。李宗仁试图以自己的“法统”地位来对抗蒋介石的“党统”控制,承认以“八项条件”作为和谈基础一事,事前并未提交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和政治委员联席会议讨论。结果李电发出后,溪口即有长途电话同孙科接触。第二天,内阁要员就悄悄离开南京到上海去了。这时,蒋介石又将国民党中央委员会移往广州举行,俾与孙科的行政院密切联系。这样,把李宗仁孤立起来,使其不能代表南京国民党政府与中共进行和谈。
在这期间,李宗仁为落实其所谓“七大和平措施”,释放“政治犯”,曾先后以“代电”和亲笔信指饬参谋总长顾祝同负责释放张学良、杨虎城,而顾祝同却把这一事推给陈诚、张群。他只好又派程思远专程到台湾与陈诚面商此事。陈与顾祝同一样,采取颐左右而言他的策略,对程思远说:“蒋先生的事你是了解的,象囚禁张学良这件事,他从来不使别人过问,所以我也不闻不问。”程知道释放无望,便返回上海。
不久,人民解放军经过淮海战役后,已逐渐迫近长江北岸。2月,国民政府国防部召开江防紧急会议,李宗仁等主张将主力自南京向长江上下游延伸,江阴以下江面辽阔,不易强渡,可不必用重兵防守。而掌握实权的江防司令汤恩伯,声言此方案大违总裁意旨,要将主力集中于江阴以下,以上海为据点,集中防守。并说:“这是总裁的方案,我必须执行广有的人认为这是自杀政策,在战略及战术上均属下策,与其争辩。汤却说:“我不管别人,总裁吩咐怎么做便怎么做!”说著,把文件一推便冲出会场,扬长而去。李宗仁望著何应钦、顾祝同说:“这局面如何收拾?”
在经济方面,李宗仁接过来的也是一个完全崩溃的乱摊子。原国库里的全部银元、黄金、美钞,蒋介石早已密令运往台湾。为了维持军政开支,李宗仁曾命行政院饬财政部从台湾运回一部分银元、金钞备用,但负保存责任的陈诚,奉蒋暗示,竟充耳不闻,无言抗命。这样,李宗仁主持的国民政府便大量印发原已一文不值的“金元卷”,致使币价贬值一日千里,金融市场完全崩溃。
面对这种情况,李宗仁在南京与黄绍竑、黄旭初等会晤。他说当前的处境,主要是溪口操纵,广州背弃,府院分裂,一筹莫展。2月8日,他派黄旭初携函前往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