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ng >> 荆木春 >> 正文

 

权威解读:发射神七火箭可靠性提高 有两大新亮点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白瑞雪 孙彦新)中国航天员中心负责人24日向记者表示,中国在技术上已具备培养外国航天员的能力。

    航天员中心主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和总设计师陈善广说,选拔和训练航天员,是一个国家能够独立自主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一项重要标志。两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表明中国以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航天医学工程学科和航天员训练体系,具备了独立培养航天员的技术能力。

    承担中国航天员培训任务的中国航天员中心是世界上第3个航天员中心,承担着载人航天工程中航天员选拔训练、航天员医监医保、航天服和航天食品研制、航天特因环境的影响防护、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研制等任务,被誉为“中国航天员成长的摇篮”。

    针对神舟七号航天员的出舱任务,中国航天员中心成功研制出舱外航天服、飞船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等产品和失重水槽、低压舱、出舱活动程序训练器等大型地面设备。陈善广说,这些设备既与国际基本接轨,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出舱活动顺利完成的话,表明我们具备了出舱活动的训练能力,我们培养航天员的能力又将前进一大步。”陈善广说。

    从1998年至今,中国航天员接受了10年的培训。

    “实际上,到2003年,他们已经全部具备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能力,这之后的训练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任务。”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10年的训练时间与国际上相比,不算长也不算短。”

    “载人航天规模庞大、技术复杂、耗资巨大,国际合作是必然趋势。”陈善广表示,培养国际性航天员,是中国航天员中心未来规划中的一个目标。

神舟七号缘何9月底发射?

    新华社酒泉9月24日电(记者 李宣良 巩琳萌)神舟五号和六号飞船均在10月中旬发射,神舟七号飞船为何选择在9月底发射?航天专家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为确保航天员出舱活动成功、经过精确计算作出的选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张建启介绍,为保证神七航天员出舱安全,必须努力使活动在阳照面进行,这样也可确保下传的图像更加清晰。而且,航天员能够在白天返回地面,更加有利于搜救。经过大量计算,飞船在9月底发射,完全可以保证阳面出舱,返回的时候天还不太黑。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席气象预报员刘汉说,根据多年气象资料的分析,9月底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天气以晴好为主,特别是傍晚气象条件稳定,十分适合飞船的发射。

揭秘中国“模拟航天员”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 白瑞雪 孙彦新)30岁的王在,或许是中国参加真空实验最多的人。除了“航天员系统总体室主管设计师”的头衔,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模拟航天员”。

    真空,是中国航天员将在神七任务中首次面临的环境。从2004年至今,王在曾先后6次进入低压舱,以自己的亲身体验完成了两项任务:测试舱外航天服在真空中的工作性能,编写神七航天员的出舱活动程序。

    身高近1.80米、健康结实的王在,是通过医学选拔后成为“模拟航天员”的。但低压舱里的真空环境,仍然让他产生了耳膜疼痛等轻微不适。“跟飞机起降时耳朵的感觉差不多,但低压舱和舱外服加减压力的过程比飞机起降更快。”

    航天员的培养和训练,在我国是一件从来没有人做过的事情。究竟什么样的训练才是有效的?很多项目,不得不在实践中一边摸索,一边制订训练方法。而14名航天员是国家的“宝贝”,不能什么实验都让他们亲自去做。因此,中国航天员中心组建了一支特殊的队伍:“模拟航天员”。

    据航天医学工程总体研究室主任刘伟波介绍,“模拟航天员”由科研人员、教员和锻炼员组成,他们的任务是通过实际体验总结航天员训练方法,并培养一支满足任务需求的教员队伍。

    在进入载人航天领域之前,王在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和国家一级乒乓球运动员。原本作为航天员体育教员招入中国航天员中心的他,并没有从事自己的专业,而是走上了航天员选拔与训练的科研之路。

    从离心机、转椅训练到高空跳伞、海上救生,凡是挑战生理极限、具有风险的训练和操作,王在和他的“模拟航天员”同事们总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出舱行走,是神舟七号的新课题。在青岛的水下“实验室”,教员们一次次负重进入10米深的水下,每次工作时间长达5个小时。出舱程序和操作规范,就这样在比地面多出1个大气压力的环境中一次次修改、完善。

    航天员进行的所有训练,医生也几乎都体验过。航天员首席医监医保医生李勇枝博士说:“野外生存训练,我们和航天员一起在大森林里待了72个小时;跳伞、水面溅落,我们也硬着头皮往下跳;体验火箭上升段的振动,我们医生钻进模拟器,震得腮帮子又酸又疼。可以说,哪里有航天员,哪里就有我们。”

    对于风险,“模拟航天员”们了然于心。

    “每次进低压舱之前,我都没有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王在说,“不过,他们知道后并没有责怪我。他们和我一样,对我们的科研团队和训练设备有信心。”

中国火箭进入成熟期

    新华社酒泉9月24日电(记者 张汨汨)“经过38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传统状态下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经进入成熟期。”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设计师荆木春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荆木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权威解读:发射神七火箭可靠性提高 有两大新亮点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