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J >> jing >> 荆木春 >> 正文

 

权威解读:发射神七火箭可靠性提高 有两大新亮点

担任火箭系统的副总设计师。他参加工作,正是在人人“向钱看”、争相“下海”赚钱的上世纪90年代初。

    “我当时分到研究院,等了好长时间没工作干。他们说,反正你肯定是要走人的,还给你分配什么工作?”宋征宇回忆。

    那时候,航天部成了解决北京户口的一个跳板。火箭研究院连续培养了五六届研究生,全部跳槽走人。

    正在犹豫之中,一次发射场的现地观摩,改变了宋征宇的一生。

    “我们有位老同志在火箭上加装了全国第一个‘高速飞行器导航装置’,他当时得了癌症,结果连化疗都不愿回去做,一定要坚持到火箭发射上天。”

    谁也没想到,那次发射失败了,火箭在0.3秒内剧烈爆炸。“他设计的那项装置还没开始工作,就因为别人的失误而夭折了。他坚持了这么长时间,最后没有得到任何验证,任何回报……”

    很惨烈,很悲壮。然而,正是航天人这股悲壮的气质,产生了比磁铁还强的吸引力。那次参加现场观摩的年轻人,全部留在了火箭团队,今天,他们已成为整个系统的中流砥柱。

    “时间一长,就真心爱上了这份事业。什么待遇,什么辛苦,都不去想了,就记住了发射成功的那种喜悦,那是任何语言都难以形容的。”宋征宇说。

    走过了“文革”的人才断档,走过了“经商潮”的人才流失,如今,航天事业有了越来越强的吸引力,过去门可罗雀的招聘点,现在“挤破头”。许多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开始争相向航科集团投送简历。

    地面控制系统的刘京涛200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那正是神六震撼世界的一年。

    “我当时想,如果能去搞载人航天该多光荣,结果真就招到火箭系统来了。”刘京涛说,“在别的地方也许挣钱更多,但这里氛围融洽、积极、向上,更有魅力。”

    神舟飞船的成功发射,更加重了航天事业在国人心中的分量。“如今经常有亲戚朋友来打听:你们单位没结婚的男同志多不多,给我们介绍一个!”刘京涛说着,笑了。

    (小标题)“这下可完不成‘国家任务’啦!”

    30岁的李新明是火箭姿态控制系统的副主任设计师,平时工作,他总随身带一个小本子,有点数据、问题就记下来,计算器也揣在身上。

    “我们都是老同志带出来的,他们做每件事情都特别细心,对每个数字都看得非常仔细,时间长了,我们也养成了习惯。”李新明说。

    同在控制系统的老专家林文杰,72岁还在一线工作,给李新明很大触动。“每次测试完,他都要一个个地核对参数,还给你讲,这些参数是怎么测的,表示什么,会受哪些因素影响,等等,几万个参数啊,他一点一点讲完、一个一个核对完。”

    李新明至今还记得自己工作后交的第一份设计报告。“写完后我还挺得意哪,哪知发下来一看,上面用红笔标了一大片,前后稍微不一致的地方、哪怕一个标点也给圈出来了。我这才知道,原来做火箭要细到这种程度。”

    航天队伍一直强调“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到了新一代火箭团队,被强化成“更严、更细、更慎、更实”。长征系列火箭已经连续66次发射成功,“成功越多,压力越大,大家都提着一口气,尤其我们的火箭是运送载人飞船的,更要百分之百地安全可靠。”李新明说。

    他已参加过5次神舟发射任务,“我的感觉是,工作越来越细了。”

    过去做测试,只要结果不超出正常范围就算过关,而现在,“这就算不负责任。现在要看在正常范围内,它是靠近上限还是下限,偏差有多大,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最严重会怎么样……”

    这当然使得工作量“呈几何级数”地增加。承担神七任务三年来,他们没有休过一个双休日。

    “休假制度改革时,我们还议论过,说这下可完不成‘国家任务’啦!”李新明开了个玩笑。参加工作以来,他没休过一次假。

    正是靠着这样一种心劲,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年轻人,发射神舟七号的这枚长二F火箭,可靠性评估指标从过去的0.97提高到0.9807。

    载人航天工程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在发射前的记者见面会上宣布:这一枚“神箭”,将更加舒适、更加安全、更加可靠。


中国航天测控实现卫星长期管理到多星管理的转变

    新华社西安9月24日电(记者陈辉、黎云)中国航天测控稳定实现了多星管理,目前管理的在轨卫星达40多颗。

    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测控部主任李权介绍说,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实行卫星长期管理,并逐步实现向多星管理的转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84年4月至1990年4月,属于探索阶段。卫星的长期管理以测控站为主。

    第二阶段:1990年5月至1997年4月,属于规范阶段。卫星的长期管理统一由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组织实施,走上了规范化管理轨道,对卫星故障的应急处置能力大大提高。

    第三阶段:1997年5月至今,属于多星管理阶段。随着“东方红三号”卫星和“风云二号”气象卫星为代表的应用卫星的相继使用,我国发射的卫星由试验转向在轨应用。为适应多星管理,西安卫星测控中心自主研制了在轨卫星管理自动化系统、遥测数据自动分析系统等一大批软件,突破了航天测控领域一系列关键技术,对卫星管理逐步实行高轨道全时监控、低轨道多弧段跟踪、短周期轨道保持,为实现我国在轨卫星全时、高效、安全管理,建立了高起点的技术平台。

    24年来,中国卫星长期管理和多星管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先后管理了7个种类、数十颗卫星,累计跟踪6万圈次,发令15万余条,排除故障100多次,使10多颗卫星寿命延长一倍以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荆木春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权威解读:发射神七火箭可靠性提高 有两大新亮点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