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之所以成名,是由于他的“苦吟”。人们最熟悉“推敲”的典故便成为“苦吟”中的佳话,可是真正知道有关“推敲”一词的故事发生在长安韦曲(现长安相府)一带的人,恐怕就鲜有其人了。 贾岛(779-843),唐代著名诗人,字浪仙(亦作阆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为僧,法号无本。后还俗应举中进士。曾担任过长江(四川蓬溪)主簿,人称贾长江,著有《长江集》10卷,是当时“五律”诗的领袖,对后唐诗风产生了深远影响。
■为“推”“敲”二字,沉醉诗情中
唐元和五年(810年)贾岛到长安。据新编《长安县志》载,贾岛在今长安神禾原上的王曲镇贾里村建有别业,居住于此,复习功课,准备参加进士考试。他是苦吟诗人,行坐寝食都不忘作诗,“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常以诗会友,“书赠同怀人,词中多辛苦”。
一日傍晚,他去拜访好友李凝,史载李凝家住长安城南一个茂林修竹、环境十分幽美的溪水边,川原相间,小桥流水,两人诗文唱和,把盏交杯,真是酣畅淋漓。不觉已是玉兔东升,飞鸟归林。夜幕朦胧之时,贾岛骑毛驴朝回走,明亮的月光,黛色的远山,让人置身于诗情画意之中,贾岛顿生灵感,口颂一首《题李凝幽居》诗:“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原,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他骑在驴背上,脑子里不停琢磨着是“僧推月下门”好呢,还是“僧敲月下门”好?边走边想用手比划着“推”、“敲”的动作,贾岛完全沉醉在诗情字句的炼意、炼句、炼字的选择琢磨之中。
■“撞”着韩愈,成就佳话
这时,吏部侍郎、代理京兆尹韩愈处理完一天的公务,沿长安的大道向他的别业归去。据《唐两京城坊考》记载,韩愈的府第在今西安市小寨兴善寺东街陕西教育学院一带,他的别业则在今杜曲镇潏河南岸神禾原岳村一带,时称韩谷庄。一边是东仗缓行,威仪万象,一边是骑驴吟诗,信步由缰。突然间毛驴受惊,闯入韩愈的东仗之中,而贾岛还摇头晃脑地比划着,全然不知。韩愈的护卫大惊失色,即将贾岛拿下,推到韩愈面前。“岛具实对,未定推敲,神游象外,不知回避”。韩愈乃一代文宗,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知情后,见怪不怪,反而与贾岛一起探讨起诗来,他认为还是用“敲”为好,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韩愈还对贾岛“授以文法,去浮屠,举进士”。
据此判断,韩愈从其府第回别业,须出明德门(遗址在今西安市雁塔区长延堡街办杨家村),沿子午道方向至杜城塔坡,顺原畔到韦曲,过潏河桥,再回岳村;而贾岛和韩愈相撞,其朋友李凝居处,在少陵原畔(长安相府原长安区政府所在地)一带,因为当时的韦杜豪族、墨人骚客多居于此。故而才有贾岛访友月夜归,路遇韩愈话推敲之佳话。《全唐诗话》韩愈赠贾岛诗曰:“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