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这是中唐诗人贾岛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写得非常好,不但有两句脍炙人口的诗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更有一段为文人墨客津津乐道的故事。
贾岛是一个苦吟诗人,所谓苦吟,就是在做诗的时候,苦苦吟诵,每一个词,每一个字,都非常讲究,绝不轻易下笔。正如他自己说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不像我们今天有些写律诗的人,一天好几首,顺口溜似的。
话说有一天,贾岛骑驴吟诗,至“僧敲月下门”一句时,不知是“推”好还是“敲”妙,在驴背上苦苦思索,两手做“推敲”状,竟不知对面京兆尹韩愈的车队正浩荡而来,一时躲闪不及,撞了进去,被卫兵拿下。韩愈是当时的诗坛领袖,爱才如命。当他得知眼前这位书生原是诗人,因苦吟“推”“敲”而不定时,便诗兴大发。韩愈苦思良久,对贾岛说:“我看还是‘敲’比‘推’好。”贾岛忙跪地谢恩。于是两人成了好朋友,贾岛从此在长安诗坛有了名气,可以和上层人士来来往往了。
天底下果真会有这样的巧事吗?我不信!
其一、对贾岛来说,以他的才气,不会不知道“推”和“敲”哪个更好,两个都是动词,但是“推”只有动作而没有声音,“敲”则是既有动作又有声音。其二、僧是客人,到人家求宿,不是回到自己家,必须讲究礼貌,不能推门而入,要敲一下门,得到主人的允许方可进入,这是常识。其三、贾岛骑驴赋诗,可能全神贯注。但是,当时的韩愈官拜“京兆尹”,地位显赫,出行时肯定大队人马,声势浩大,而且鸣锣开道,众人都要回避的。贾岛怎么可能深陷诗境,全然不知呢?
所以,我认为这是一场精心设计的,孤注一掷的无奈之举,也是贾岛的聪明之处。
贾岛出身贫寒,地位卑微。要想在长安这样人才济济的都城崭露头角,没有人举荐是根本不可能的。但是,谁来举荐呢?于是,聪明的贾岛便精心设计了这场戏,以闯韩愈的车队让韩愈认识自己,以精心设计的“推敲”两个字,让韩愈欣赏自己。于是,“推敲”成了两人相识的契机,也成了贾岛命运的转机。
韩愈是当时的文坛领袖,能和韩愈相识,等于成功了一半,当时有多少文人墨客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和韩愈接近,得到他的指导,成为他的学生,拜倒在他的门下啊。也许我们会以为贾岛是幸运的,其实,同样的方法贾岛用过多次,并非屡试不爽。据说贾岛曾在另一位高官刘西楚的身上也使用过,吟着“落叶满长安”的诗句闯入刘西楚的车队,结果不但没被欣赏,还被关了一个晚上。看来,卑微而又穷困的诗人,只有碰上喜欢诗的人才会成为朋友。碰上不喜欢诗的人,诗便一钱不值,诗人的桂冠不过是一顶破帽子。
不过,我这里并没有要责备贾岛的意思,我不赞成他的行为,但也不会反对他的做法。人各有志,这路怎么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设计。况且,贾岛的用心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因为那个社会,没有给人才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贾岛出身卑微,没有靠山,一个小人物要想在官场上或文坛上有所成就,只靠个人奋斗是不行的。他也曾多次参加科举,但屡试不中,有一次不知舞弊还是怎么的,还被逐出考场。他也曾多次投谒另一位诗坛大家元稹,但没有引起回响。所以,用些心计,也是成功的一个手段,只要不危害他人。
其实我们今天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那些在官场上周旋钻营的人,哪一个不为了靠山和谋求晋升,而用破一生心,精心设计,反复推敲呢?不仅官场需要有人保荐,就是文坛,有熟人和无熟人,有人说话和无人说话大不一样。发表作品,发表评论,自然就会引起人们重视,评奖的时候尤其如此。所以,从贾岛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的是官场和文坛的黑 [1] [2]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