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历史是没有“如果”的,用这样一个命题,无非是想简单描述一下清朝开创时期,影响其发展的几个重大问题。今天要说的是清太宗皇太极依靠众兄弟,赏罚严明的问题。
清太祖努尔哈赤死前并未指定由谁来继承汗位,而是要求他的子侄采取推举的办法选择嗣君。皇太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由众兄弟子侄推举拥戴登上汗位的。最初他还辞让再三,而他的兄弟们一再敦请,从卯时(5-7时)僵持到申时(15-17时),最后,皇太极终于接受请求,同意即位,改元天聪。汉人称储君为皇太子,蒙古称继位者为黄台吉,均与皇太极的名字谐音,实乃“天意已预定矣。” 天命12年(1627)9月,皇太极刚刚继承汗位,便率诸兄弟子侄向天地盟誓。他首先祷告说:
“皇天后土,今我诸兄弟子侄以家国人民之重,推我为君,敬紹皇考之业,钦乘皇考之心。我若不敬兄长,不爱子弟,不行正道,明知非义之事而故为之;兄弟子侄微有过愆,遂削夺皇考给予户口,或贬或诛。天地鉴遣,夺其寿算。若敬兄长,爱子弟,行正道,天地眷佑……天地鉴之”。
让我们来看看,皇太极是如何履行他的诺言的:
代善,努尔哈赤第2子。皇太极即位时的带头推举拥戴者,他辅佐皇太极筹谋定策指挥,几乎参加了所有的重要征战。崇德元年,皇太极即帝位,建国号大清,改元祟德,封代善为和硕礼亲王。崇德4年11月,代善随皇太极于叶赫地狩猎脚被摔伤,皇太极亲自下马为代善裹伤,并含泪说:“我多次劝兄年事已高,不能再驰马,兄长为何不珍重自己”,随后罢猎而还,与代善坐轿缓行,此后几有出征打仗之事不再令其前往。崇德8年8月9日,皇太极突然病死,在立储问题上,代善又一次对稳定局势、消除内讧起了关键作用。顺治元年,清军入关后,设议政王会议,代善为诸王之首,获得入朝不拜的特权,其爵位后世子孙世袭罔替。
阿巴泰,努尔哈赤弟7子。皇太极称帝后,阿巴泰曾接连因过受罚。如祟德元年5月,阿巴泰率兵征明,深入内地,直至燕京,经战58阵,俘获人畜18万,生擒明总兵巢丕昌。凯旋而归。但又因“已克之城不令士卒坚守,致敌兵乘夜复入,又于出边时,亦不亲殿后,以致后队为敌所袭”,功为过掩。被罚银1000两。阿巴泰多次获罪被罚,银子损失了不少,但却不曾被降级夺爵,其原因在于他身经百战,勇猛过人,肯赴艰辛,功不可没。如崇德7年10月,阿巴泰被授予奉命大将军衔,统帅10万兵马征明。来去8个月,克3府18州、67县、88座城镇,击败明军39阵。班师之日,皇太极令亲王出盛京30里迎接,奖赏白银万两。
德格类,努尔哈赤第10子。皇太极即位后与德格类“合谋一致,共图大业”,任命其总理户部。经常称赞户部“办事妥协,不烦朕虑”。德格类既主管户部事,又经常统兵作战。天聪元年,他率兵攻下明哨所.败其哨卒,将敌军迫至锦州城门下全歼;天聪3年9月,率兵1万往掠锦州、宁远一带,俘获人口、牲畜致以千计;天聪5年8月,冒着明军枪炮射击,骑马驰入敌阵,阵斩明将张吉甫,生擒张春,大胜而归;天聪6年9月,又奉命开拓疆土,自耀州旧界展边到盖州以南,进一步扩大后金的统治区域;天聪7年5月,皇太极令德格类攻取明朝海上据点旅顺口,得胜归来之日,皇太极率诸贝勒大臣出盛京城10里迎接,并设宴庆祝,宴间亲自酌酒赐予德格类以示慰劳。
阿济格,努尔哈赤第12子。崇德元年5月,皇太极为配合进攻朝鲜,派阿济格为10万骑兵主帅,入明边掠扰。阿济格军分三路驰骋京畿地区,驻兵于西直门外。不待明援军到来,又积极撤兵至北京周边饱掠。9月,阿济格携重获出明边从容归来,皇太极亲自出城十里相迎,行抱见大礼迎入幄内,并设宴慰劳。皇太极在肯定他转战数月,劳有所绩之后,严厉训斥他:“不亲殿后,不知爱养士兵,对随之效力死战的士卒漠不相顾”,还罚他了3000两银子。此后,皇太极用兵辽西,于宁锦一线与明朝展开激烈争夺,阿济格作为一名主帅则频繁出战,屡建战功。但阿济格胸无城府,律己不严,屡犯过错.所以尽管战功卓著,在政治上却不得长进。
多鐸,努尔哈赤第15子。天聪2年,14岁的多鐸首次随皇太极远征察哈尔蒙古多罗特部,表现异常勇敢。皇太极在谕告中说:“吾与幼弟领偏师往征异国,有所收获,皆各平安。”并赐其“额尔克楚虎尔”(满语雄壮之意)贝勒的美号。天聪9年,多鐸奉旨率精兵强将入宁远、锦州以牵制明军行动。阵斩明将刘应选,歼敌五百,生擒游击曹得功及守备3员,获马匹、甲胄无算。皇大极亲出盛京怀远门5里外迎劳,称赞多鐸:“幼弟初专阃外,能出奇取胜、是可嘉也”。1636年4月,皇太极改元称帝时,叙兄弟子侄功,晋封多鐸为和硕豫亲王,命掌礼部事。12月,多鐸又从皇太极进攻朝鲜,迫使国王李倧出城投降,与清盟约,从此使皇太极解除了对明战争的后顾之忧。
多尔衮,努尔哈赤第14子。天聪2年,多尔衮随皇太极首次出征,进攻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破敌立功获胜而归,皇太极赐其美号:“墨尔根岱青”,意为聪明、机警、多智。不久又令他任镶白旗旗主,进入主要统帅之列。天聪9年2月,多尔衮奉命率精兵一万往取蒙古额哲部,以实现统一漠南蒙古的计划。他不仅降服额哲,还意外获得举世闻名的元朝传国之玺“制浩之宝”,皇太极闻讯兴奋异常,大军凯旋之日,亲率众贝勒、福晋出沈阳远迎,于阳石木河举行隆重的会见仪式,与多尔衮焚香拜天后接受玉玺。多尔衮此次出征,不仅使蒙古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为皇太极在一年后改元称帝提供了政治条件。因功被晋封和硕睿亲王,成为清统治集团中的重要成员。
皇太极不仅在军事上倚重多尔衮,而且政治上也颇依靠,早在天聪5年初设六部时,就令多尔衮统摄六部之首的吏部,使其具有代行任免和晋升官员的权力,崇德3年7月,皇太极又依靠多尔衮对六部衙门进行改革,裁减冗员,明确职责,提高六部等机构的办事效率,使一大批八旗将领因功升迁,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也使多尔衮势力迅速增长,由一个权小势弱的小贝勒一跃成为名列前茅的权贵。
皇太极即位之初,共有同父异母兄弟14人(6兄8弟),这些人中既有竞争汗位的对手,也有心藏积怨的政敌,更有密谋夺位的死敌。他们虽然附和众议,但并非心悦诚服地真心拥戴。然而,皇太极却会实行笼络之术,控制他们于股掌之中,依靠他们为清朝奠基。如多尔衮、多鐸、阿济格3人为一母所生,他们的生母阿巴亥当年为皇太极所逼自尽殉夫,因此与皇太极积怨颇深。而皇太极对他们却大加扶植,任为股肱:两个被封为和硕亲王,一个被封为武英郡王。而正是此3人成了日后满清入关时的核心力量:
顺治元年4月9日(1644.5.14),摄政王多尔衮率大军进取中原;4月15日,遇明总兵吴三桂前来请降乞师,多尔衮即令多鐸与阿济格率军兼程赶赴山海关应援;4月22日,清军击败李自成军于一片石;5月2日,多尔衮占领北京,宣布定都北京;10月1日,皇太极第9子福临在紫禁城太和门举行登基大典,改元顺治,颁大清宪历,诏告天下,清王朝统治全国的历史正式开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