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uang >> 黄国荣 >> 正文

 

专家文章摘要

   (文学报《文学廊的崭新形象》2003、9、18)

  人们通常把民间文化与民间精神理解成与主流意识相对的东西。现在小说里把主流生活,或者历史主潮,表现得越强烈就越民间,这种想法非常偏面。黄国荣的民间精神在小说里有一个升华,升华到那里去?可以升华到革命、也可以升华到道德。他作品的民间精神体现的不同是:一、与主流生活和历史主潮紧密相联系;二、抓住了民间道德这样一个具有普遍意义和覆盖率的东西在写;三、他在民间精神上是有升华的。我觉得这三部作品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又是非常有价值的。

  ——评论家伍秉杰(摘自文学报《文学的崭新形象》2003、9、18

  “日子三部曲”里最能称得上日子的是《乡谣》。我最喜欢他的《乡谣》,《兵谣》很完整,人物是有发展的。但是《乡谣》真的是一部小说,我特别赞赏小说往小里说,他把汪二祥所有与历史发生关系的事情,都是从个人的角度来写,这部书确实很好,有一种非常惊奇的感觉。

  ——评论家牛玉秋 (摘自研讨会上的发言)

  从艺术角度看,最完美的是《乡谣》。《乡谣》的阅读给人带来快感。二祥这个人物,他一出来就能看到他的形象。《乡谣》,我觉得它比很多被现在的文学界评论界评价很高的一些作家写的同类题材的作品写得要好。它是全部用细节堆起来的,里面有很动人的细节,甚至惊心动魄的细节,让你不能忘怀,像周菜花为了活命与屠夫进行的食与性的交换。二祥这样的人物,在好多人的笔下反复出现过,但这些人物给我的感觉是哲学层面上的,还有一些人物刻得也有一些不错的细节,但人物过于简单。二祥非常卑微,从来没有失去过尊严,这是作家主观赋予他们的一种东西。他的作品在艰难和困苦之中,总是给你理想和希望,给你追求理想的希望的路径。他本人非常善良,他非常宽容,生活中给他很多不公正,他都能自我消化掉,还是以自己的善良之心去待人。这就造就了他的作品,不够那么狠,有江南的娟秀、纤细。

  过去他的小说叙述语言平实。《兵谣》里开始幽默,但那是不自觉的。在《乡谣》里,我就觉得小说已进入幽默加思索的语言,越来越进入佳境,《乡谣》的语言让人看得非常痛快,非常过瘾,这都是直觉。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编审、小说家项小米 (摘自研讨会上的发言)

  我感到惊讶的是,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黄国荣的“日子三部曲”面世后,将近一年了,整个批评界如此漠然,反而在吹捧一些短命的急就章。尤其是《乡谣》,这样一部重要作品2000年就先有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版本,至今三年整,却没有几个人研究,民间反有一些很好的反应,据说中央人民广播台联播后,收到几百封读者来信,来自最底层,很有点开天荒的意味。专业文学评论家却表示不知道,可见我们的评论家眼界是如何“局限”。

  我个人觉得,《乡谣》是“三谣”里最出色的一部,也是中国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我觉得它的人物、文化含量和紧贴现实对社会发展的反思,超过了《白鹿原》。它等于从整体的高度,以二祥的命运和遭遇,对合作化、公社化、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它不是从概念上作出主观的否定,而是让读者在二祥的命运中觉悟。这样一个最底层人物的命运,便具有了极大的典型性。老实说,我不怎么喜欢《阿Q正传》,那里的人物过于理念化,阿Q是个特殊的形象。《乡谣》里的二祥却是活生生的,受的是正常人的遭遇,他的意义和价值就比阿Q更加真实、生动,涵盖的历史内容也更为丰富多彩。

  ——青年评论家蒋泥(摘自北京晚报《纯文学作品先从民间热回学术界》

  《乡谣》是否像蒋泥说的已经超过了《白鹿原》我还不敢判断,但我感到至少是有《白鹿原》之风的作品,还是比较厚重的作品,你读起来感到它不是那么简单,可以感到作者在对那种生活描写的内心分量,会让你感到生活的苦难和人生的苦难,很让你内心发颤。一个作家,谁来判断他的作品比较好,有一种角度还是比较重要的。像《乡谣》在电台联播的时候,我老母亲,已经70多岁了,她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妇女,她是已经播了几天之后随便转台转到的,一听就一直听到播完(前后近两个月)。她说这个广播好,里面的人物是如何如何地像,如何如何地真实,如何如何地有趣。这么一个老太太,她判断有她的标准。评论家、作家、领导对作品判断,是有无数个作品作为参照系的,作为农村老太太的判断,她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判断,这个评价我认为是比较重要的。

  ——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副局长汪守德(摘自北京晚报、《纯文学作品从民间热回学术界》2003、11、2,中国图书商报《把书写进土地》2003、10、24

  作品的价值,不在评论宣传炒作,而在历史和受众对它的评价。《乡谣》当时是作为一般节目播出的,没有搞什么宣传和活动,但反映很好,收到几百封来信。现在听众一般不写信,搞有奖活动才写。但《乡谣》的那些受众来信是自发的,而且都写得那么认真,写得那么长,写得那么好,这是作品真的打动了他们的结果。所以,作品的价值的确认,宣传评论是一个方面,我认为受众和历史承认才是真正的承认。

  ——中央广播电台文艺部主任编辑、记者叶咏梅(摘自北京晚报《纯文学作品先从民间热回学术界》2003、11、2)

  最近我阅读了长篇小说《乡谣》,不觉拍案惊奇:奇书!奇书!概括地说,《乡谣》有三奇。全书弥漫着吴文化的氤氲,是该书的第一奇。举凡宜兴地区的婚丧嫁娶,民俗习惯,风土人情,礼仪服饰,占卜星相,典章制度,在《乡谣》中都有栩栩如生的描写。而且对吴文化的描写不是静止的、孤立的,而是动态的,结合人物命运的。成为当代吴文化的小百科全书。塑造了我国长篇小说中从未有过的汪二祥这个奇人,是该书的第二奇。以鲁迅《阿Q正传》中的阿Q为开端,现当代作家创造了李有才、二诸葛、三仙姑、陈奂生、马缨花、冯么爸、许茂等一系列农村人物形象,称得上是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黄国荣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专家文章摘要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