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H >> hua >> 华国锋 >> 正文

 

刘伯承留给华国锋的“特殊遗嘱”

翻开刘伯承、邓小平共同实施战役指挥的卷可以看出,凡是刘伯承作出的战略决策,邓小平都坚决维护和紧密配合,从来没有出现过推诿、埋怨与扯皮的现象,特别是在战役指导的一些重大问题上,更没有拆台的现象。即使是军情紧急,来不及研究商量,只要刘伯承作出了决定,邓小平就会坚决支持,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实施。重视维护军事主官决定的权威性,帮助军事主官指挥部队从胜利走向胜利,在这方面,邓小平为政治工作者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在革命战争年代,刘邓大军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复杂的环境中,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其中一条重要的原因就是邓小平和刘伯承相互信任、相互支持。

一位在一二九师工作过的老同志说,凡是刘师长表过态的,去问邓政委时,他必定说:“按师长讲的办。”有一件事特别令人感动,那是1946年夏天,刘邓率部向陇海路出击的过程中,刘伯承了解到要将野战军指挥所及其通讯设施运走只需5辆大车,可到了濮阳城后发现具体经办人却向当地政府要了25辆大车。刘伯承来不及同邓小平商量,就召集军区和各纵队干部开会,对此事进行严肃的批评。按理说,像这类关系到军政、军民的政治工作,是邓小平同志分管的。可邓小平认为,对于这等大事,军事干部出面管也是正确的。因此,邓小平不仅和大家一起认真听取了刘伯承的严肃批评,而且表态说:“师长刚才的批评很重要,必须认真研究传达,保证不重犯这样的错误。”简明的一句话,不仅表达了邓小平对刘伯承的尊敬和工作上的支持,而且也是对刘伯承权威性的维护。

这种维护不仅表现在平时的工作上,更重要地是表现在维护刘伯承作出的战略决策上。正是由于邓小平坚决维护刘伯承对战役作出的决策,使刘伯承不管在战役指挥中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始终坚定地指挥部队作战。

1947年8月下旬,在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途中,刘邓率领中原局、野战军直属队在第六纵队的掩护下进至汝河北岸时,前有阻敌,后有追兵,中间还横着一条正值汛期的汝河,情况万分紧急。23日夜幕刚降临,邓小平和刘伯承率野战军指挥部赶到汝河边,此时河对面的敌人已加强了防守,后面的敌人同我掩护部队即将交火。敌人企图利用汝河水深、没有船只的情况,拖住刘邓主力,打乱我军进入大别山的战略计划。

能否在最短的时间内抢渡汝河,关系到整个计划的成败,关系到整个战局。在这紧急关头,刘邓马上召集前线指挥员开会,研究部署渡河作战计划。刘伯承在听完敌情介绍后,马上说:“情况确实是严重的,如果让后面的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战略跃进,而且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狭路相逢勇者胜,同志们明白吧,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随后,刘伯承命令:十八旅从中间杀出一条路,顶住两边敌人,作为野司、纵直的前卫,奋力攻击前进;十六旅保护浮,保护大军安全渡河;十七旅继续在左翼迟滞敌军西援。此时,邓小平高声坚定地接着说:“听到了吧,情况十分紧急,要不惜一切代价,坚决打过去!”邓小平知道,当天能不能过汝河,将影响到能不能完成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的战略任务。在这种情况下,全军指战员必须团结一致,不惜一切代价,才能获得胜利。

传达了刘邓首长的命令后,广大指战员备受鼓舞,在汝河两岸同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拼杀。率先过河的邓小平,为了使部队更为坚定地贯彻刘伯承的命令,使后续部队迅速渡过汝河,指示还在北岸指挥的张际春,要各部门立即将机要文件全部烧毁,以免遗失,同时任命穰明德为直属纵队的政治委员,指挥由野战军直属机关和派往新区工作的党政干部等编成的直属纵队接应第六纵队随后过河。他要求不管飞机轰炸和敌人火力封锁,一定要督促各单位跟上,迅速通过,以免前后遇敌被迫作战。邓小平不仅坚决维护了刘伯承的决定,而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果断措施落实战略,表现出一名政治委员应有的积极协作、团结奋进的精神。

在刘邓的正确指挥下,24日下午4万余军队全部渡过汝河,沿着先头部队杀出的通道,迅速向南推进,闯过了跃进大别山的一道险关。在刘邓共同指挥的战役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作为政治主管的邓小平,以夺取战役胜利的大局为重,把维护军事主官指挥的权威性当作自己的本职,从而增强军事主官实施战役指导的力度。实践证明,这也是我军实行军事、政治“双长制”的优点之一。做好各级战役指挥员的工作,将思想统一到军事主官的战役决策上来,保证战役决策顺利贯彻执行。

在战役指导中,每当有些指挥员对刘伯承作出的战役决定有看法、思想上难以转过弯时,邓小平总是给大家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大家提高认识,直到最终将大家的思想统一起来。

1947年8月初,在鲁西南战役后,刘邓根据敌情与气候的迅速变化,决定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行动提前到8月7日。下定决心后,刘邓立即召开军事会议进行部署。刘伯承说,我建议停止休整,大军南进,必须立即行动,要当机立断,抓紧时间,行动越早越好,机不可失、时不待我。当时刘邓是这样认为的,大军正面的敌人兵力集中在开封、郑州、徐州及其陇海路沿线,敌人的注意力在鲁西南地区,而在陇海路以南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敌人的防守兵力空虚。况且,当时敌人错误地判断刘邓大军可能因疲劳和洪水而北返黄河以北。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刘邓大军马上结束休整,立即南下,敌人会猝不及防,我军取胜把握较大。于是,刘伯承根据对情况的分析后宣布:立即实施战略进攻,向大别山挺进,今天就下达命令,明天晚上开始行动。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华国锋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刘伯承留给华国锋的“特殊遗嘱”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邓小平与毛远新之间“矛盾”的真相
    揭密当年华国锋辞职的缘由
    揭开华国锋的上台与下台之谜
    毛泽东临终遗嘱真相
    鲜为人知:刘伯承留给华国锋的“特殊
    揭秘华国锋决策拘捕江青的前前后后
    邓小平、华国锋等在唐山地震时的反应
    华国锋主动出击 抓捕“四人帮”决策揭
    华国锋与叶剑英的政治交往
    华国锋提两个“凡是”阻挠邓小平出山
    邱震海:华国锋的功绩与历史地位
    华国锋从政经历
    粉碎“四人帮” 华国锋最大的历史功绩
    吉林省原省长张根生谈华国锋
    华国锋病逝 曾被毛泽东确定为接班人
    华国锋近况
    华国锋岁岁两祭毛泽东 瞻仰遗容亲喊行
    粉碎四人帮后华国锋如何成为了最高领
    粉碎“四人帮”后的华国锋成了中国的
    邓小平20年前画下房改“圈子” 中国房
    两报一刊泄国家机密华国锋把邓小平的
    华国锋
    “摸着石头过河”思想的内涵和意义
    邓小平与《聊斋志异》
    史海钩沉:邓小平最早明确提出申办奥
    有感邓小平“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
    为何说华国锋注定不能成为新时代的旗
    人民日报刊文纪念华国锋诞辰 称其一生
    1976老实人华国锋如何跃升成为新总理
    华国锋时代和华国锋鲜为人知的照片
    华国锋晚年深居简出 每年两次瞻仰主席
    谷牧回忆华国锋与江青之间的较量
    华国锋的从政经历
    李先念女儿揭秘父亲替华国锋与叶帅接
    文革结束初期华国锋为何不理睬邓小平
    华国锋为何压下江青代表毛主席的报道
    为党和人民事业奋斗的一生——纪念华
    华国锋告别仪式上的两个“没想到”
    “真理标准”问题:华国锋很民主
    华国锋
    韩钢:还原华国锋——关于华国锋的若
    过渡式领袖华国锋:从父母官到接班人
    山西官员称华国锋陵墓花费未过亿 仅1
    佛人眼里的华国锋
    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
    华国锋的功过若干史实:被斥“洋跃进
    华国锋遭逼宫 叶剑英以快打慢除四害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