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情此景令在场的护理人员无不潸然泪涌。就在这时,他更加思念自己的老伙伴邓小平。
1973年以后,刘伯承丧失了思维能力。两年后,他又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尽管多年来,刘伯承基本上是在病床上度过的。但邓小平1975年再次面临被打倒时,从北京传出一个政治消息,无翼而飞,不胫而走,迅速传遍全国各个角落:刘伯承说,“我死了之后只要一个人为我主持追悼会,那就是老邓。”
1976年“四人帮”被粉碎后,围绕解放邓小平,中国政坛再次传遍了刘伯承的遗嘱。这次是日本学者首先披露,然后流传一时。日本学者竹内实等人撰文说:刘伯承对前来看望自己的华国锋说:“我死后只提一个要求,就是要邓小平主持追悼会,否则决不进八宝山,让我的儿子把我的尸体扔进荒郊野外去算了。”
刘伯承的预言没有落空,人民选择了三起三落的邓小平作为自己的领袖。
1986年10月7日,刘伯承终于走完了他94年的人生旅程。7天后,中央在京西万寿路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礼堂前厅举行了遗体告别仪式。
那天,邓小平率全家子孙最先来到灵堂。
卓琳与刘帅的夫人汪荣华抱头痛哭。
邓朴方摇着轮椅来到刘伯伯面前,给这位自己的老前辈送别。
邓小平向刘伯承三鞠躬,然后长久地伫立在遗体前,凝视着,深思着,泪水无声地顺着脸颊流了下来。这是跨越了时空的宣泄,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酝酿。它是圣洁的祭礼,献给师长和战友。几乎所有在京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所有的军队高级将领,还有仰慕一代元帅的各界人士都来为刘伯承送行。
10月16日,刘伯承的追悼大会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3000多人聚集在一起,追思缅怀这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军事教育家。追悼大会由他同行近半个世纪共同打下新中国的老搭档邓小平主持。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13年间,邓小平和刘伯承是名副其实的黄金搭档:一个是政委,一个是师长;一个是政治委员,一个是司令员。两人所统领的军队被称为刘邓大军,两人的密切关系在人们的心目中享有盛誉。在邓小平看来,刘伯承是一位大军事家,指挥有方;在刘伯承眼里,邓小平文武双全,从善如流。他们俩相互支持,相得益彰,共同的理想追求使他们结下了牢不可破的革命友谊。
邓小平长期与刘伯承共同领导和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和第二野战军,共同负责晋冀鲁豫、中原和西南三大战略区。尽管邓小平是以政治领导者的身份主管政治工作,可他特别尊重刘伯承在重大军事决策方面的意见,大力支持刘伯承对战役的指挥,还主动参与军事决策,与刘伯承共同实施战役指导。在此期间,他们共同指挥了40余次重大的战役,导演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战争话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