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劝说韩信独立,所以刘邦的防备是有道理的。
而韩信此时开始随心所欲了,在齐国以投降,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突袭齐国国都临淄。这已经违背了刘邦的意愿,韩信更进一步以当地治安不好为理由,给刘邦写信要求自己代理齐王。这正是韩信在《汉中对》中所要求刘邦对将领的奖励,你刘邦不说我给你提个醒。
刘邦当时勃然大怒,但陈平、张良提醒刘邦,现在的主要矛盾是项羽,你就是不任命,就能制止了他自立为王吗?
刘邦是个聪明人,很快醒悟过来表态,当就当真王好了,何必要代理。
但刘邦的使者来到齐地,韩信还是不满意,封我为王,可还没有给我划定疆土,所以对刘邦要求的派出支援部队一再拖延。
公元前202年,刘邦约韩信、彭越合攻项羽,刘邦到了淮阳,韩信、彭越拖延,刘邦孤军被项羽围在淮阳,刘邦只得将韩信、彭越两人领土疆界明确,韩信才起兵助战。
正因为在汉朝是弱枝强干的中央集权制的管理体制,还是弱干强枝的诸侯分散管理体制之争,才使韩信遭到杀身之祸。
有一个证明是那句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没有萧何的器重,就没有韩信的成就,当时的结合,主要目标是一致的,共同打江山。而现在的诛,是因为观念不一样,有人要分散管理江山,这显然有悖历史的潮流,所以萧何站在对立面也就无可非议了。
不但萧何,三杰的另一位张良,也看出韩信的想法,在刘邦称帝的事情上,首先想到的是张良,但他将推荐的首功让给韩信,私下要求韩信联合诸侯首先提倡拥推刘邦做皇帝,以求君臣之间减少猜忌。但韩信从小家境贫寒,苦怕了,官场还没做够,没有张良将仕途举重若轻的大度。结果是张良优游于山水之间,而韩信却身首相离。
我站在拜将台旁陷入沉思,周围工地的噪音让人心烦。两千年前韩信在《汉中对》时对刘邦讲要“以天下城邑封功臣”时,刘邦心烦不心烦。我想当时他还不应该心烦,因为天下还不是他的,指山卖磨非常容易。一旦江山成为刘邦兜里的私货,他是否同项羽一样吝惜呢?
韩信他没想到吧?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