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本页为首页                              加入收藏
中文域名: 古今中外.com       英文域名:www.1-123.com     丰富实用的古今中外人物库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哲士网 >> 按拼音检索 >> G >> gao >> 高适 >> 正文

 

高适的三次出塞和晚年入仕

以外,再就是赴边关立军功。那时,北方的突厥人被大唐王朝的劲旅赶走了,但东北的契丹和西南的吐蕃每年都和唐王朝发生战争,这为许多读书人投笔从戎创造了机会。他的许多朋友就投身在边塞藩镇幕府效力。况且,他的祖辈大多是在马背上猎取功名的,祖辈高昂的一句话始终激励着他,“男儿当横行天下,自取富贵。安能端坐作老博士!”于是他暗暗下定了投笔从戎的决心。
  这时,信安王李祎奉命率军在东北营州一带抗击契丹,高适的许多朋友参加了李祎的幕府。他决定到那里去投军,试图通过朋友们的引荐,参加信安王的幕府,等待立功的机会。
  就在一个秋高气爽、北雁南飞的时节,他收拾行囊,开始了自己的首次出塞之旅。他从宋州(商丘)出发,一边北行,一边访亲拜友,一边留下自己的诗篇,抒发自己的胸襟。在魏郡(今河北大名东)游历了魏征旧馆和郭震遗业、狄仁杰祠后,写下借古抒怀的《三君咏》,歌颂“济代取高位,逢时敢直言”的魏征,“纵横负才智,顾盼安社稷”的郭震和“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的狄仁杰,表明了自己要以他们为榜样,建功立业的决心。
  这次出塞,他还要会会王之涣这位分别多年的老朋友。王之涣比他大14岁,也以擅写雄浑豪放的边塞诗著称于世,他的《登鹳鹊楼》脍炙人口。两人10年前在长安相遇,一见如故,从此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以诗歌唱和往来,成了一对过从甚密、志同道合的朋友,也谱写了一曲中国诗歌史上的佳话。王之涣曾做过两年衡水县主簿,后遭诬陷愤然辞官,游历全国,现寓居在塞外蓟门(今天津蓟县,一说今北京德胜门外土城关)。然而,当他风尘仆仆、满身疲惫地赶到蓟门渴望与老朋友相见互诉别情时,却得知王之涣出游去了。他写下《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表达自己失望的心情,“适远登蓟丘,兹晨独骚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信安王的帅府在营州(今辽宁朝阳),高适抑制了访友不遇的落寞心情,继续悲壮地北行,他出了蓟门,登上卢龙塞(今河北迁西县喜峰口附近),“题诗碣石馆,纵酒燕王台”,那首写景抒情的《塞上》诗问世了,“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唯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纾。”到了营州时,正巧信安王刚刚率军打了一个胜仗,陶醉在胜利喜悦中的信安王对这位千里迢迢赶来投奔他的年轻人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使立功心切、渴望在军营改变命运的高适与机会失之交臂。
  第二年的春天,高适排遣了胸中深深的落寞和失意,无奈地踏上回宋州的征程。
  历时一年的塞外之行以失败告终了。但就是这次充满诗人理想主义色彩的旅行,使他有了独特的边关生活体验。旖旎的边塞风光和将士戍边的艰苦生活成为他不竭的创作源泉,使他一口气创作了十几首流传千载的边塞诗。几年后,那首脍炙人口的《燕歌行》横空出世了,这首诗奠定了他边塞诗派代表诗人的地位,其中的一些诗句如“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相看白刃雪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成为传唱千古的名句。
二次出塞
高适第二次出塞,是在近20年之后唐玄宗天宝九年(750)的秋天,这次出塞也是去蓟北,只不过他的身份有了细微却又巨大的差别。年近50的高适经过多半生的打拼,已是就任一年有余的封丘县的县尉了。虽然这只是一个负责一县治安的附属于县令的芝麻小吏,但毕竟有了功名,拿到了俸禄,不再是低贱的一介布衣了,也不再是四处靠朋友接济过日子的穷书生了。但尽管如此,高适的心里总没有归宿感,这个职务毕竟离自己的鸿鹄之志,与建非常之功、享非常之名的理想相差太远了。
他这次出塞,是送从县里招募的青夷(今河北怀来)军去蓟北的边防驻地。经过几个月的跋涉,他出了居庸关,在年底来到位于燕山山脉中的一个小镇。
除夕之夜,镇上响起了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寒风从旅舍的门窗缝隙中钻进来,吹得油灯忽明忽暗。寒冷、孤独和深深的思念故乡、思念故友之情侵扰着他。他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于是坐起挥笔赋诗一首,“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
距离上次出塞已经20年了。20年来,他从一个雄心万丈涉世未深的书生变成了一个历经沧桑的半老之人,然而命运之神似乎还没有垂青这位志大心高的诗人。不光是他,他的朋友们也大都命运不济,仕途不顺。他不禁想起了开元23年(735)那个雪花飘飘的冬日,在长安与他一起“旗亭壁”的挚友王昌龄和王之涣。如今,王昌龄被贬到偏远的南方去做县令,而王之涣早在8年前就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他又想起了天宝三年(744)初秋,与李白杜甫共游梁宋的美好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来源:中国哲士网

世界人物库,古今中外人物资料 高适简介,介绍,生平事迹 图片照片

有关作品高适的三次出塞和晚年入仕详细资料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相关文章
  • 人物资料查询方法:你可以按拼音字母检索的方法查询,也可以按分类列表查看的方法查询
  • 人物字典  A B C D E F G H J
  •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 2004-2010  中国哲士网版权所有 引用本站内容请指明来源  给本站投稿   备案序号 蜀ICP备05009253号